在不同的時代,人們對時間的了解程度也是各有不同的。
在遠古時代,由於人們幾乎沒有太強烈的時間觀念,只是睡醒後就勞作,肚子餓就進食,任性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自然也缺乏計時的手段。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逐步進入文明時代,大部分人從事農業生產,開始萌生晝夜觀念,一次次大公雞天亮就啼叫的現象,被人們觀察總結著,恰好可以幫助人們初步了解時間。只不過單憑這種雞啼的方式,並不能完全滿足人們準確無誤地安排更多的生活時間。
於是,為了更好的安排生活,不錯過時間,古人除了利用雞啼,沒想到還有以下這5種聰明的手段,看了都想誇讚古人們熱愛生活的態度。
第一,由於每個朝代中的皇帝與臣子們都需要早起上朝,而臣子們一旦遲到,自然會有所懲戒,要麼扣錢,要麼挨打。而這些臣子們為了確保能夠準時參加早朝,他們都會一再叮囑奴僕一定要在某個時間點喚醒自己,不然奴僕也得挨罰。
第二,當越來越多需要準時起床的人湧現時,為了解決這個確定時間的難題,聰明的古人便發明「打更」制度,不僅減輕大部分人壓力的同時,還解決給部分人提供生存機會。更夫們喊「小心火燭」就暗示著要準備就寢,喊「早睡早起,鍛鍊身體」則表明起床時間到,人們也在適應這些打更聲中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
第三,儘管出現了為人們服務的更夫,但畢竟都是人,隨著科技的進步,自然要想辦法解放人的自由就想著法子發明其他計時工具,其中這個方法大概在不少電視劇中都能看見——點燃一炷香,看燒了多少,用來計算好比讀書、做工花費的時間,更有些人會在香的某一位置上栓一根紗線,而線的一端系上銅球,球的下方放在銅盤,一旦火燃到紗線,銅球便會自動落入盤中,發出響聲,提醒時間到,這種土裡土氣的計時工具則被稱為「火鍾」,讓人們更能靈活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第四,對比火鍾,古人們還發明一種能簡單發聲報時的高科技,那就是「沙漏」,沙漏的受水壺中分別有龍、虎、雀、龜這四種塑像,且在不同木箭上有代表著不同時辰的拔牙,一撥動有關的機械結構,就會從特定塑像中吐出珠子,擊響銅盤,準確地報告時間,沙漏不愧為集藝術與便民於一體的高大上發明啊!
第五,後來發展至公元1360年,被創製出來的「五輪沙漏」計時技術更上一層樓,內含一個機械撥動裝置,用來帶動站在五輪沙漏上擊鼓報時的木人,每當整點或一刻時,兩隻木人便能自動出來擊鼓報告時間,由此可見,「五輪沙漏」算得上後世機械鐘錶的鼻祖了,在精確細化時間上佔有絕對優勢,古人的智慧可真是讓人嘖嘖稱奇。
古人們對於時間的了解手段上不僅越來越多,而且發明的計時工具也越來越人性化,能讓人們更為自由靈活安排自己的時間,讓人們越來越有把控感,做更多有意義的事,這是極為有紀念意義的事!
(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