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電影《聲之形》:讓孩子懂得「自我認同」,才是教育的意義

2021-01-09 馬海霞的育兒經驗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先天性失聰的女孩西宮硝子,被同窗少年石田將也帶頭欺負,一個男孩和女孩在校園裡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他們向彼此越走越近,互相幫助完成了自我救贖。這是一個來自日本動漫《聲之形》故事,以校園欺凌為題材,講的是一個愛和成長。《聲之形》上映後不但好票房,更是一舉斬獲了"東京動畫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編劇獎。這部動畫表面上是在講校園欺凌,但其背後還隱藏著一個心理學概念——"自我認同"。《聲之形》用女主西宮硝子的經歷解釋了"自我認同"對個體的意義。

從育兒的角度來看,父母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同"十分重要,孩子能夠清晰地認識自我,才能避免扭曲認知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 《聲之形》:自我認同缺乏壓抑情感,導致硝子自卑

從小失聰的少女西宮硝子轉學到了一所普通小學,因為聽覺障礙,她只能依靠筆和其他同學交流,或者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在本子上。由於身體的特殊性,西宮硝子很難融入其他同學的圈子,甚至成為了校園小混混們欺凌的目標。

在合唱中,硝子因為聽不到所以帶給班級很大的困難,她在人群中顯得極度不協調。而同學們也不理解她,所以硝子受到了同伴的針對。硝子的記事本被故意扔掉,昂貴的助聽器也被弄壞。當她聽到同學們在背後小聲的議論,硝子沒能站出來為自己辯護,反而是因為自信心缺乏而做出更加謙卑退讓的行為。

硝子屢屢被拒,無法在學校獲得認同,儘管自己已經盡力地融入其他孩子群眾,但是也不得不接受失敗和拒絕的現實。漸漸地,硝子低下了頭,再難以在悲傷中走出來,甚至想在自家陽臺一躍而下。

硝子的經歷其實並不少見,很多孩子都會因為小時候的不合群、不自信地導致自卑,這其實映射的就是"自我認同"感缺失。無論是在家裡、學校還是在社會上,硝子都無法找到自己的定位,從來都沒有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沒有獲得"自我認同"感的環境基礎,甚至是在一直被打擊的家庭環境下成長。

莉莉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她的爸爸一直就重男輕女,覺得男孩才能在村裡拿得分紅並繼承香火,而女孩除了嫁人沒有什麼價值。爸爸總是把弟弟放在第一位,無論是食物還是衣服,他總要讓弟弟先選。媽媽從外地帶回來一包糖果,爸爸直接拿給弟弟,讓弟弟先吃夠本,才把剩下的給莉莉。當她考到全班第一,爸爸只是象徵性地點點頭,而弟弟只是進步了一點,爸爸就高興得帶著他去遊樂園。

類似糟糕的記憶還有很多,從來沒有人教育莉莉學會"自我認同",爸爸一次又一次的冷漠和忽視,更是通過"投射性認同"的方式,把負面標籤深深地烙印在莉莉的心裡。

莉莉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好,比不上別人,這種自卑心理在於她的"自我認同"出現了偏差。

二、 自我認同是孩子成長途中最重要的心理基礎

作為一個心理學概念,"自我認同"又名"自我的同一性",簡單的解釋是:知道自己是誰,並且對自己有一種持續且穩定的認同感。

硝子的自我認同感很低,她的體內就像是有兩個小人在一起打架:一個高呼著"我可以做到",一個自卑地想:"我比不上別人"。當某一個小人主宰心理的時候,他的外在就會表現出相應的狀態。無論是《聲之形》中的硝子,還是故事中的莉莉,他們都無法產生一種穩定的認同感,想法總是被他人左右。一個矛盾的、不穩定的、時好時壞的思想,會讓孩子持續沉浸在對自己和外界的不理解中,迷茫不知歸途,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自我認同,就是教育孩子不會一味屈服於他人的評價,能夠在挫折中依舊保持自信和自尊。

1、強自我認同感讓孩子更具有自信

自我認同感強的孩子能夠清晰的認識自己的價值,比如一個很會畫畫的孩子知道自己的美術功底好,並且以此為優勢;就只知道自己的學習成績好,認為自己很聰明,不害怕學業上的難題;雖然在成績上比不上其他人,但是孩子多才多藝並感覺很自豪。他們不容易受外界對自己的影響,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就算處於劣勢之中,還是也能夠挖掘出自己身上的優點,利於增強某一方面的能力,讓孩子在人群中更加自信。

2、孩子能從自我認同感中學會接納自己

《聲之形》中的硝子因為無法與同學們交流順暢,所以極力掩蓋自己身上的缺點,把自己的聽覺障礙當做是阻礙自己前進的坎。硝子是不得不接受自己的缺點,而非真正的接納自己。

自我接納能力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孩子不能接納自我,增強自我的認同感,那麼那就很可能受到外界帶有主觀性和片面性的評價影響,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三、 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價值,給予孩子信任和尊重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曾說:"青少年時期的發展主題就是獲得自我認同。"一個能夠真正直視自己內心的孩子,才會在生活中發現自己的價值,找到自己的定位。

讓孩子無法進行自我認同,那麼他對於自己存在意義和價值的認識就很模糊。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做這件事,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要身處這個環境。孩子無法在校園中獲得自我認同,那麼他就不會注重學業,人際關係變差,甚至走向錯誤的道路。更多缺乏自我認同感的孩子,會習慣性的去模仿一些不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此來獲得安慰和短暫的滿足。但是,這一切只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價值定位,孩子的自尊自信就無從談起。

值得一提的是,自我認同感的成熟是個漫長的過程,且是要通過後天的培養。發展心理學指出,孩子的某一行為是由父母的認同和肯定累積而成的。所以,父母必須要承擔起引導孩子發現自我價值的角色,幫助孩子正確地定位自身,直至孩子形成理性客觀的自我評價體系。

首先,父母應該信任和尊重孩子。無論是通過話語還是行為,父母都應該時常表達對孩子的信任。外界的信任可以轉化為孩子內心對自己的信任,以此作為推動力引領孩子學會自我認同。而且,懂得培養孩子自我認同感的父母,都會找到表揚和鼓勵的平衡點。不會溺愛孩子,不是用誇張的話語表達讚賞,所以不會令孩子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此外,父母應該教育孩子獨立探索,對孩子說:"失敗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完成目標。"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的教育模式應是鼓勵先行,先從表揚性語言出發,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從而打下強化自身認同的根基。

我是馬海霞的育兒經驗,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解析電影《聲之形》:培養小孩「自我認同」,比學習成績重要得多
    最近朋友強力向我安利了一部動漫影片《聲之形》,於是我利用周末的時間我才在家裡刷完了這部片子。這部片子除了與我們現在常提到的"校園欺霸"的話題有關之外,而在我看來,這部片子僅僅是基於校園欺霸的故事在向人們講述"自我認同"對一個人的意義。
  • 《聲之形》真正的意義在「形」不在「聲」,和解才是目的
    西宮並不是作品重點塑造的人物,從成長的角度和表達效果來看,真正肩負著教育意義的是石田將也,西宮只是作為「霸凌」的對象將矛盾給扯出來,但完成成長的步驟還是讓給了石田。石田是以懲罰特殊者的心態對西宮實施暴力,植野欺負西宮是因為石田能夠獲得快樂,而川美並沒有動手參與霸凌事件,只是在後面嚼舌根。
  • 聲之形:這部電影真的是三觀不正嗎?或許它只是個自我救贖的故事
    《聲之形》是2016年上映的一部日本動畫電影,播出以後是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今天小編就跟各位小夥伴分享一下我個人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和理解。自我救贖的治癒向其實在《聲之形》最初打出的宣傳口號裡我們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部治癒向的動畫電影,畢竟都說了「幫你活下去」。
  • 以《聲之形》女主硝子為例,詳解從自我厭惡到自我接納的現實意義
    《聲之形》是2017年上映的一部校園霸凌題材的動畫電影,該影片由日本導演山田尚子執導,影片一上映就滿是吐槽聲,很多人認為該影片三觀不正,整部影片給人一種嬌柔造作之感,被欺凌者居然會愛上當初欺負自己的人,那麼這是不是代表著欺凌者就該被原諒呢?又或者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現實映照?
  • 《聲之形》這部電影為何爭議如此之大?
    電影本身就有不少地方脫離現實,略顯怪異(雖說電影本身就是虛幻,但這種現實題材的電影,得到觀眾的共鳴是很重要的)。對於被校園暴力過的人,我想大部分是難以認同這部電影的,而其他人也沒有資格逼他們認同,更沒有資格指責其「看不懂內涵」「帶入自己,帶入情緒」,難道我們看電影時的感受,和我們自身的經歷和情感是毫無關係的嗎?我們難道是在研讀一篇論文嗎?我想不是吧。這是其一。
  • 趣丸動漫:點評動漫電影《聲之形》,一部讓人勇敢的電影!
    1.製作團隊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我最喜歡的動畫公司京都動畫於2016年製作的動畫電影《聲之形》,《聲之形》改編自講談社於2014年完結的同名漫畫,共七卷單行本。2.電影優點《聲之形》的表現讓人感到相當驚豔,首先是他最擅長的少女動作演出,光是PV中硝子緊捏裙子,以及躺在床上踢腿,還要拿著筆記本遮著臉的眼神都快萌死趣丸君了,此外對於《聲之形》這種著重內心描寫的作品,他也運用了各種手法來傳達角色的情緒以及想表達的意境,例如在開頭結尾都出現過的光點以及在電影開頭非常突兀地選用了The Who的My Generation當配樂,這都是在山田導演過往的作品中較少看到的表現方式
  • 同樣是日本動畫電影,為何《你的名字》票房和口碑碾壓《聲之形》
    新海誠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國內票房5.76億,豆瓣評分8.4分。而山田尚子的《聲之形》票房只有4453萬,豆瓣評分也低了很多,只有6.8分。為什麼兩部同樣題材的日本動畫電影會在票房和口碑上差這麼多呢?小影覺得有下面三個原因。1.
  • 解析《獅子王》:從辛巴的成長史,看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
    每個人都應該看過或者了解過《獅子王》這個電影故事,迪士尼的這部電影也深受孩子的喜歡,前段時間孩子吵著要看電影,我也選擇了這部電影,母子倆再回溫了一遍。曾經看《獅子王》,以為這只是一個小獅子的勵志成長故事,卻沒有意識到這看似是辛巴身份的變換,實際上卻伴隨著辛巴"自我意識"的發展和成熟。這部電影之所以經典,也是因為大人都從小辛巴的成長過程中,看到了自己自我意識的發展,同樣的,也激起了孩子對於自我成長的渴望。
  • 深度分析電影《聲之形》,一個救贖與被救贖的故事
    《聲之形》這部動漫電影,也是在這種質疑聲之中誕生的,由於是一部以聾啞人為主角的作品,當京都動畫宣布改編成電影之時,受到了非常巨大的阻力,不過好在,這部電影還是在2016年如期上映了,但是上映之後的效果,和以往京都動畫的作品得到的評價完全不一樣,是一部毀譽參半的電影,一部分人怒斥在現實之中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事情,欺凌者無法得到原諒,另一部分人卻視為這是能夠觸動心靈的美好電影。
  • 《聲之形》:「以聲之形,塑以花之姓」,一部自我救贖的動漫電影
    《聲之形》是一部2016年在日本上映的動漫電影,它講述了一個極度自卑的女孩子和,七零這個女孩子的一個欺凌者的自我救贖了一個故事。其中更有本部電影的男主角石田將也和他幾個朋友,他一直捉弄欺負西宮哨子,還總是搶西宮哨子,並且損壞她的助聽器。但是西宮哨子卻一直想和他做朋友。直到最後被老師發現,因為西宮哨子的媽媽向老師說明他助聽器的損壞情況。那時候老師只認為是,石田將也是那個最大的欺凌者,當老師說:「石田將也是你吧?」將也因為助聽器昂貴,聯想到了努力辛苦工作的媽媽。
  • 《聲之形》帶給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但是問題就在於,這部電影本身把這種震撼擺在了面前,把自己想要埋藏的東西重新翻出來,然後最終的結果卻是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結局,世界是如此的美好,然後呢,然後什麼都沒有了,它把人的心理防線摧毀的同時,並沒有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案,而且所給出的答案在自己看來甚至是荒謬可笑的,是完全站在一種道德制高點來評判一切,就像上帝嘴裡的眾生平等一樣可笑而可悲,挑起了這種情緒的同時沒能把這種情緒傾來,理所當然的
  • 竇靖童首次獻唱動畫電影 《聲之形》MV上線
    一舉斬獲「東京動畫獎」最佳動畫和最佳編劇、被新海誠導演盛讚的話題之作——《聲之形》即將於9月8日全國公映。今日電影正式曝光了推廣曲MV《See you again》(中文名《與你再遇》),竇靖童首次獻聲動畫電影,並包攬詞曲創作。MV中竇靖童輕吟淺唱,男主石田將也和女主西宮硝子的交往畫面被逐一再現,宛轉歌聲和唯美畫面相交融,詮釋了《聲之形》溫暖治癒的氣質。
  • 校園霸凌者的自救—電影《聲之形》
    《聲之形》是由山田尚子執導,吉田玲子劇本,京都動畫製作的動畫電影。影片於2016年9月17日在日本上映,並先後引進中國臺灣、香港、大陸。該作改編自大今良時作的同名漫畫。作品以主人公的石田將也和先天性聽覺障礙的西宮硝子為中心,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複雜聯繫和交流。
  • 《聲之形》:日本校園欺凌愛情物語
    《聲之形》是女導演山田尚子的第三部電影,主題相當豐富,不僅鮮明反映了負罪感對個人生活的影響,而且令人深思的聚焦於贖罪和社交恐懼,同時究其根本依然講述的是一個甜蜜感人的愛情故事。2017年《聲之形》在國內上映時,總被拿去跟前一年的《你的名字》作比較,但在我看來明顯《聲之形》更具感染力。《聲之形》根據同名漫畫改編,以精湛的動畫予以呈現,堪稱日本動漫電影的最佳典範。《聲之形》不是那種以巨型機器人、誇張的動作場面和迎合宅男性幻想的女性角色為特色的誇張動畫。而更像《螢火蟲之墓》——言之有物,動之以情,侃侃而談,足以讓你撕心裂肺。
  • 飛不起來的童年這部教育電影讓家長更懂得孩子的想法!
    「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需要4樣東西:家,學校,嚴厲和愛。但是走出校門,就要面對社會百態。作為一個老師需要知道,外面有什麼東西正等著他們。過去生活比現在簡單多了,我也清楚地知道給學生們準備什麼,但現在,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別給他們準備什麼。」電影拍的真好,一切都是苦難,卻還要生活下去。不幸的國家都是一樣的,每部古巴電影都透露著絕望的世界。
  • 聲之形:這部京阿尼製作的漫改電影,到底講了什麼?有什麼魅力?
    導讀:昨天在刷視頻的時候突然刷到了看過許久的一部動漫電影《聲之形》的片段,而底下評論區更是熱鬧得不可開交,此時我才意識到,《聲之形》這部動漫原來還有這麼多人喜歡,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部動漫到底講了什麼,有什麼魅力!
  • 《聲之形》:荒唐的劇情,帶你走進校園暴力的惡
    不知道大家在動漫電影《聲之形》上映的時候有沒有去看,反正我是第一時間就去看了,但我想了很久很久,才決定動筆寫這部電影的影評。這部電影講的是校園暴力以及人性回暖,可在我看來,作者可能根本就沒經歷過,甚至沒見過校園暴力,只不過通過一些道聽途說以及自己的臆想創作了這部電影。
  • 《聲之形》一部很好的人生動漫
    首先,《聲之形》這部作品我非常喜歡,當初看到各方評價時也很疑惑,作品的主題明明是「傳遞心聲,相互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要把關注的點放在「反欺凌」上。我覺得,《聲之形》之所以招致種種非議與誤解,除了作品本身的一些瑕疵外,還在於我們這個社會並沒有正視「校園暴力」或者「欺凌」這種現象。
  • 《聲之形》想講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卻越講越黑的劇場版動畫
    硝子的「溫柔」就是把錯誤統統攬在自己的身上,對於硝子而言:自己母親會離婚是因為硝子的錯、自己妹妹會剪短頭髮,被別的孩子笑話也是因為自己的錯、石田將也會被孤立也是自己的錯、讓植野不高興也是自己無法表述的錯、讓大家不開心發生爭執也是自己的錯、這所有的「溫柔」壓垮了硝子,這才是硝子說的「和我在一起的話就會變的不幸」,也是硝子選擇自尋了斷的原因。
  • 父母相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才能給孩子好的情感教育
    大家都說:父母相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關係決定了他們成長的環境,而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則會伴著他們一生。父母恩愛對於孩子而言,是一件極其幸運的事情。那些在父母關係緊張的家庭下成長的孩子,一般都是敏感體,他們不會和人相處,也沒有人能真正讀懂他們,不會愛也很難感受到關愛。父母不恩愛帶來的爭吵糾紛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大的成長陰影,也將會成為他們一輩子的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