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空心病又稱糠心病,是由紅薯莖線蟲引起的。該病傳播快,危害性強,在我省有些地區發生較重,要注意及早防治。
1. 選用抗病品種。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抗病、脫毒品種。如「濟薯10號、北京553、豫薯13號、蘇薯8號」等。
2. 培育無病壯苗。苗床用前要嚴格消毒滅菌,床土更新,避免病害傳播。種薯上炕前用52℃-53℃溫水浸種10分鐘,可殺死種薯表皮下7毫米深處的莖線蟲,以培育無病壯苗。
3. 藥劑浸薯苗。採苗時,剪去秧苗根部3-5釐米,以除去秧苗基部較多的莖線蟲。再用進口甲基託布津一袋對清水50公斤拌勻浸泡薯苗根部5分鐘,再定植。
4. 輪作倒茬。重病地塊應實行輪作,紅薯與小麥、玉米、穀子、棉花、菸葉互相輪作,隔3年以上不種紅薯,能基本控制莖線蟲發生危害。
紅薯卷葉蟲,別名紅薯麥蛾,主要為害紅薯、蕹菜、牽牛花等旋花科植物。紅薯卷葉蟲幼蟲孵化後取食為害葉片,幼蟲共4齡,行動活潑,一觸即跳躍落地。2~3齡幼蟲開始吐絲卷葉,取食葉肉,留下表皮,嚴重時僅剩網狀葉脈。幼蟲一生可轉移為害多張葉片。
幼蟲還能食害嫩莖和嫩梢。幼蟲老熟後在卷葉或土縫中化蛹。6~9月是其發生為害盛期。高溫中溼利於紅薯麥蛾發生。發生嚴重時,紅薯葉片大量卷綴,呈現「火燒現象」,嚴重影響紅薯產量。希農民朋友引起足夠重視,注意做好防治工作,確保紅薯生長安全。
1. 藥劑防治。掌握在紅薯麥蛾幼蟲發生初期施藥,藥劑可選用針對性藥劑配合新高脂膜500倍液噴霧防治,噴藥時間以下午4~5時進行為宜。
2. 人工捕殺。初見幼蟲卷葉為害時,及時捏殺新卷葉中的幼蟲或摘除新卷葉帶出田外集中處理。
3. 農業防治。及時清理田間殘株落葉,清除田間及地邊雜草,全園噴施護樹大將軍,消滅越冬蟲源。
灰斑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斑出現在葉片兩面,近圓形至不規則形,大小因寄主品種不同而異,一般2-21mm,葉面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1-2個黑褐色細線輪紋圈,有的四周具黃色至暗褐色水浸狀暈圈,溼度大時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黴層。葉背色較淺,危害重。
病原稱薯蕷色鏈隔孢,異名稱薯蕷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實體生在葉的兩面,子座生在表皮下,近球形,大小20-42.5μm,褐色;菌絲體內生,分生孢子梗3-22根簇生,淺青褐色,基部略寬,平滑,直立或稍曲,有時近端部具1曲膝狀折點,孢痕疤明顯,寬1.3-2.5μm,座落在陡細窄圓錐形頂部和折點處,橫隔膜0-1個或不明顯,大小8.8-37.5×4-5(μm),產孢細胞與分生孢子梗合生。分生孢子平滑,淡青黃色,鏈生,圓柱形至倒棍棒狀,直立或彎曲,頂部圓形或圓錐形,孢痕疤明顯,基部倒圓錐形平截,臍明顯,寬1.3-2.5μm,3-8個橫隔膜,大小30-120×4-5.6(μ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春季,溫、溼度適宜時,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後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該病在8―9月發生,嚴重的病斑布滿葉面,致葉片乾枯。
(1)秋收後及時清潔田園,把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2)雨季到來時噴灑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50%多茵靈加萬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