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雲南省教育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詳細解讀了近日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發布會上表示,《意見》將從2020年入學的七年級學生開始實施,並詳盡解釋了中考體育為何升至100分,物理降整為50分的原因。
為何出臺《意見》?
發布會上,省教育廳副廳長張春驊介紹,當前,雲南省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不能較好地體現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要求,教、學、考、招有機銜接不夠,不能從指揮棒導向上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為解決這些問題,省教育廳制定新中考實施意見,目的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基礎教育課程與教育改革,引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他表示,《意見》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工作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改革,推進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引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擴大高中辦學規模,形成多樣化有特色的高中階段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意見》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打牢終身發展基礎。堅持完善制度程序,保障考試招生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堅持科學規範,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使教、學、考、招有機銜接,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堅持統籌兼顧,從教育綜合改革全局出發,強化各項教育改革的銜接配套。到2023年基本形成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和促進公平、規範有序、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和學生全面發展。
為何調整科目和分值?
張春驊表示,《意見》的一大重點是合理設置考試科目和分值。按照《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把《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設定的全部科目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範圍,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確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質量」,即全開全考,共計14門。
各科目分值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課程標準設定的課時、課程容量和科目難度等設定,成績以原始成績和等級成績呈現。等級成績比例依據縣域考生人數劃定,其中,優秀等級比例佔25%,良好等級比例佔50%,合格及以下等級比例佔25%。
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與健康4門按原始成績計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總成績,其他10門(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音樂、美術、勞動技術、信息技術)按一定比例或等級折算計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總成績,具體為: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各100分,物理50分,政治、歷史、生物學各40分,化學、地理各30分,音樂、美術、勞技各20分,信息10分,即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為700分。
雲南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劉剛解釋,《意見》對分值的調整,是對各學科分值進行了優化。有的學科分值升了,有的學科分值降了,主要是根據國家課程方案中的課時佔比、課程容量、科目難度進行了調整。原來有的科目分值高,導致學生超前學,加重學生負擔,也造成了學生、學校偏科。調整後將發揮考試正確的指揮棒作用,扭轉不合理情況。」比如根據課程,物理學科課時佔比僅為4.9%,現行的80分在中考總分600分中佔比13.33%,調整為50分後在總分700分中佔比7.14%,綜合考慮到物理學科對科學技術發展等的需要,仍高於課時佔比;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時佔比為7.84%,但目前中考僅有10分,佔比1.67%,調到40分後中考分值佔比5.71%,更為科學。「
雲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徐忠祥補充表示,體育之所以調整為100分,跟當前雲南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突出,而初中是學生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有關。經過多方調查、研究、論證,《意見》將中考體育分值從50分提高為100分,且從三年一考變為一年一考。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其中學生體質監測合格佔60分,體能與技能測試佔40分。三年成績加權計算總分計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總成績,大概標準暫定為初一、初二、初三分別佔20%、40%、40%。
徐忠祥說,調整的目的並不是培養專業運動員,而是讓學校更加重視體育課,體育課不被語數外擠佔,也讓家長和社會更加重視體質健康,為實現健康中國、健康雲南貢獻力量。
如何命制試題?
張春驊表示,雲南將根據科目特點和內容,採取筆試、聽力口語測試、實驗操作等不同方式進行考試。在完成每門科目內容教學後組織考試,實行隨教、隨考、隨清。全省考試由省教育廳統一制定要求、統一考試分數、統一考試結果應用、統一發布全省初中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其中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11門科目由全省統一命題、統一考試、分州市評卷;音樂、美術和勞動技術3門科目由各州市按照省級有關要求組織實施。
他強調,雲南省將嚴格按照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確定考試內容。推動考試內容和形式改革,提高命題質量,充分發揮學業水平考試在推進課程改革中發展素質教育的引導作用。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注重對學生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基礎考查。
此外,試題需兼顧畢業考試(合格性考試)和升學考試(選拔性考試)的不同功能。在全面考核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增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繫,增強對學生獨立思考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增強考試內容的基礎性、綜合性。
如何招生錄取?
張春驊表示,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和分析,評價結果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評價內容包括學生的思想道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
他認為,《意見》的另一個重點即推進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到校改革。全省優質公辦普通高中學校招生計劃和民辦普通高中學校招生計劃中的公費學位名額,根據初中學校在校生人數、辦學水平、學校體育考試成績等按比例合理分配到招生服務區域內的初中學校,並按指標足額錄取。
各地應從2020年起逐年提高招生計劃分配比例,到2023年實現100%分配到校。每年分配的指標應作動態調整。民辦普通高中學校的非公費學位,可按批准的規定比例跨區域招生,但需在5月前到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門備案,納入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優質普通高中指標到校招生採用校內選拔方式,依據初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和學生志願錄取。
另外,還對開展自主招生試點,加強考試招生管理,嚴格考試招生加分管理,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改革,統籌普職協調發展,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業水平考試的政策措施等內容作了明確。
據悉,《意見》從2020年入學的七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各級教育部門將會嚴格貫徹落實文件要求,讓所有中小學校師生及家長知曉新中考實施意見內容,為實施新中考實施意見做好準備,推進我省中小學教育向公平而有質量的方向快速發展。
雲南網記者 彭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