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釀造瀘州大麯酒?專家的釀酒技術研究成果,揭秘釀造核心

2021-01-09 王傑釀酒

1、大曲微生物研究

(1)菌種分離

採用「扁平分離」、稀釋分離法,25 ~35攝氏度培養2~3天後,將單株菌落;挑至斜面試管中,單獨培養備用。

(2)形態觀察

取分得的菌體,於顯微鏡下觀察,共有三大類。

①固體培養基上生長旺盛,此類有兩種,一為先白而後黃(A),一為先白而後黑(A2)。兩種菌絲均有節,且異常分明,其頂部膨大呈一球囊,囊外生許多酒瓶樣的小枝,每一小枝上一串圓狀孢子,此性狀似麴黴屬的一般性質, 應是黃麴黴和黑麴黴。

②固體培養基上生長亦旺,菌叢灰白色,菌絲無隔膜,每菌絲頂端膨大為一圓球囊,為根黴屬。

③另一類菌體為單細胞,以出芽繁殖,於固體培養基上,菌落光滑,如凝固脂肪,此為酵母類,共有兩種(Y1、Y2)。

(3)生理試驗

①對分離的兩株酵母進行了菌落形態、細胞形狀、細胞大小、最適生長溫度、發酵產酒力等進行測定,並與該所保藏的菌株進行比較。

②對分離的黃麴黴、黑麴黴進行了菌落形態、分生芽孢的大小、糖化力等進行了測定。

2、瀘縣大麯酒之調查

(1)釀酒設備

①蒸餾鍋灶

天鍋:平鍋熟鐵製,瀘縣有廠專造,重約百餘斤,直徑約二尺八寸,深四、五寸。底鍋:普通鐵鍋,直徑約二尺五寸。

蒸酒瓶:柏木製成,約高三尺五寸,直徑_二尺八寸,在甑的一方側面開一圓孔, 接酒管由此通過。

接酒管:錫制,管的一端膨大成盤狀,盤約六寸,中央有一孔,與錫管相通,酒液從中央孔經錫管流入酒簍中。

酒簍:竹編成,內外塗以油紙,與一般酒廠搬運酒的簍子相同。

糟袋:即圍邊,布製成的長袋,中塞酒糟與穀殼,置於天鍋與蒸酒甑之間。

攪拌器:動物毛制的長毛形毛刷,安置長木柄,作攪動冷凝鍋水用。

假底:即甑篦,竹製,承載酒糟,隔絕酒糟與水。

②地窖:在廠房內地上挖寬三至四尺,長六至七尺,深四至五尺的窖子數個,一家廠至少有兩個以上。

③制曲設備

曲房:一般麯酒廠都沒有特建的曲房,以建築普通的木質方形倉作為曲房,此倉與貯糧倉相同,其大小長六至七尺,寬四至五尺,高五至六尺。

拌曲臺:長方形木板,約長五尺、寬二尺、厚二寸。

曲模:木製,長方形,約長八寸,寬五寸,厚二寸。

石磨:以堅石製成,直徑約二尺,用以磨碎原料與麥曲,使用黃牛為動力。

涼冷場:在廠房內,以黃土築成-塊地壩,面積約十四平方尺,此場為涼冷秕子與拌曲的處所。

翻板:木製,後稱木掀,板長約—尺五寸、寬八寸,柄長三尺左右,此板用以翻拌秕子與拌曲。

竹籃:竹編成,作搬運秕子人窖內與運出酒酪蒸餾用。

註: 1文=10尺=355釐米,1尺=10寸=5.5釐米,1寸=10分=3.55釐米。(歷史資料如此,當時度、量、街與現代換篦資料介紹不一,現提供一個做參考)

(2)釀造步驟

①原料:大麯酒的主要原料為小麥、高粱、麥曲三種,也有用綠豆的,其中混合綠豆為原料釀的酒,名為綠豆麯酒,其配合份量:高粱與小麥之比為2:1,高粱與綠豆之比為10:1,普通一個窖每次需添加新原料八石(折合新量二十四市石),麥曲粉一石(折合新量三市石)左右。

麯酒用水,水質良否與酒質關係很大,不能用鹽水、鹼水、臭水,一般酒廠都用江水。

②制曲:大曲原料為小麥,也有加少許高粱的(為小麥的1/10左右),大概每制一次曲需用原料五六鬥(合新量15-18市鬥)。其制曲時期,每年約有差異,普通每年在農曆三月下旬開始,八月下旬終止,製得之曲為一年之用。

製法:先將原料磨碎後,加溫水混勻,以不粘器具為度,立即將拌勻的麥粉納人曲模子內,用腳踏緊成磚塊狀,同時另一部分工人把磚狀麥曲塊搬運到曲房中,曲房地板上墊一層稻草,一塊一塊地交互壘積,四五層,頂上覆蓋稻草一層,用以保溫,在第三日曲塊發高熱,表面生長白色菌絲,此時將曲塊上下調換-一次(翻曲),以後每調換一次增加一層,如此經過40日左右,菌體十分發育,曲塊充分乾燥,即可出曲,貯藏乾燥處備用。制曲設備和工藝的描述,可見與現時設備和工藝有諸多不同,可惜未對培菌溫度做記錄。曲塊入房時,即置「四五層",「第三日發高熱」,培養的應不是低溫曲。

③發酵與蒸餾:瀘縣麯酒系固態法發酵而成,其法:先將小麥、高粱磨碎,同時開窖取出窖中發酵完畢的酒醒,置於蒸酒灶中蒸餾取酒,窖中酒醪(糟)共分為三層,即枯糟、糟食(糧糟)、紅糟等。蒸餾次序,先蒸枯糟(面糟),取盡酒後,此糟即丟棄,用作飼料;糧食層(糧糟)分為兩份,取1/5份蒸盡酒後,置於涼冷場涼冷,一般酒師憑經驗,以手試探,感覺秕子溫熱時(25-28攝氏度), 即可拌人曲粉(約佔秕子的1/12);此秕子用作次窖的紅糟,納人窨底層,其餘4/5份混以磨碎的原料(即小麥、高粱),置於甑中蒸餾約1.5小時,醪中酒分完全蒸出。

新原料也達適宜熟度,立即由甑中取出,散布於涼冷場,直到如前感覺醅子溫熱,加入定量曲粉(約為秕子的1/10)拌勻,納人窖中,位於紅糟層上,即糧食層,最後蒸餾紅糟,酒取盡後,將此糟置於涼冷場,其品溫仍如前時,拌人少量曲粉(約為醅子1/14),納入窖中,作枯糟層,此時在枯糟層上墊—層穀殼,其中塗—層泥土,作成丘狀,再於泥土表面上堆積穀殼—層。據酒師說:在窖頂復以泥土與穀殼的目的,藉以隔絕空氣,可防止有害菌的侵人,以免窖中醅子的腐敗。

醅子人窖發酵大概經過一個月,再如前取出酒醪蒸餾與新添原料,如此繼續不斷發酵與蒸餾,老窨麯酒名字由此而來。

將窖中的醪取出後,窖底剩下的水,名為黃水,含酸量很濃,一般酒廠都拋棄無用,也有用作醋的原料,據說重慶方面有廠在瀘縣專收此水作醋的原料。

瀘縣麯酒產量,以氣候寒熱而差異,普通以農曆十月至四月產量最多,名為旺月,五月至九月間產量較弱,名為枯月,在旺月大概每石(新量三市石)原料可產麯酒120 ~130斤,枯月每石原料可產麯酒100~ 105斤。

瀘縣麯酒工藝與設備的調查記載與現今瀘州麯酒工藝操作與設備已諸多演變,傳統工藝有許多創新和發展。但此段記載,有不少仍值得借鑑。

註: 1石=120斤=7080克,1斤=16兩=590克, 1兩=10錢=36.9克,1石=2斛, 1斛=5鬥=50000毫升, 1鬥=10升:10000毫升,I升=10合= 100毫升。

相關焦點

  • 瀘州千年大麯酒史話,一段值得了解的白酒文化歷史
    他們釀造黃酒的技術,與當地漢族的傳統釀酒技術相互交流,進一步推動了瀘州釀酒技術的發展。陸遊在他的《老學庵筆記》裡說:「唐代蜀中士子莫不沽酒。」程咬金出任瀘州大都督。在他和他後繼者經營下,瀘州長江以南少數民族地區陸續歸附中央政權,少數民族特殊的釀酒工藝,與漢族相互交流,有力推動了瀘州釀酒工藝和酒業的發展。
  • 在中國釀酒技術起源於什麼時代?|有酒有故事
    根據研究早在仰韶文化時期中國人就掌握了釀酒技術,大約在公元5000年前左右。只要有糧食就可以釀酒,把糧食釀製成酒的吃法,在中國一些少數地區還有吃酒的說法。據《禮記》記載:「玄酒以祭,醴盞以獻,故玄酒在室,醴盞在戶。梁醍在堂,澄酒在下。」
  • 玉米酒釀造方法
    很多對釀酒技術有興趣的朋友打算用玉米做原料用來釀酒,現在就簡單介紹一下玉米酒的釀造方法。        白酒釀酒方法目前分為熟料和生料兩大類,這裡分別做一個簡單的流程介紹。        使用玉米做為原料來進行熟料發酵釀酒,需要先把玉米用水浸泡起來,一般浸泡24小時左右,然後把玉米放入蒸煮器裡煮。
  • 川酒全國行︱付小平:五大舉措,瀘州正打造「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
    瀘州釀酒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綿延兩千多年,是濃香型白酒發源地;「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瀘川杯裡春光好,詩書萬卷楷春老」,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吟詠瀘酒的傳世詩篇。  酒是瀘州綠水青山的天賦瓊漿。
  • 酒中「君子」清香型釀造工藝來啦(上)
    按照生產工藝,可分為大曲清香、小曲清香、麩曲清香三大流派。本期川酒研究院,我們先來介紹大曲清香釀造工藝,探究一下清香型釀造工藝的獨特之處。等/你/上/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香型大麯酒的釀造具有典型特點,採用清蒸二次清、地缸固態發酵法。
  • 在核心產區尋找中國酒系列報導之四:川酒四大產區聚名酒醉天下
    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劍南春、沱牌麯酒、全興大曲「六朵金花」奪目,其中郎酒有濃香和醬香、兼香,其餘屬於濃香型白酒。還有豐谷、文君、三溪酒、古川、小角樓、敘府、江口醇、仙潭、金雁、玉蟬「十朵小金花」,為挖掘川酒潛力提供巨大的動力。
  • 鑄就山西高校史和釀造史「裡程碑」山西首家釀造學院成立
    ▲汾酒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代表公司與山西大學校長黃桂田(中)、汾陽市市長吳曉東(前排左一)籤約山西大學杏花村學院旨在全力破解山西釀造產業人才短缺問題,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為山西釀品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 真全糧張思漫:真全糧釀酒技術-糯米玉米甜酒釀造方法
    各種糧食經釀酒設備釀造的酒各有特點:小麥糙、糯米綿、大米淨、玉米甜、高粱香。接下來真全糧釀酒技術顧問張思漫老師要跟各位分享的是糯米玉米甜酒的釀造方法。
  • 釀酒龍脈孕育兩大中國名酒 瀘牌老窖打造瀘酒「第三極」
    這是中國的釀酒龍脈,這是世界上最適宜釀造白酒的地方,曾經孕育了中國兩大名酒的瀘州,又一個百年品牌重新出發,揚帆啟航。5月19日下午,瀘牌老窖扶貧助學計劃暨新品上市發布會在成都舉行,其三款戰略產品全新亮相。
  • 【聚焦】實時在線看釀酒!景芝酒業陽光釀造體系重磅發布!
    「釀造可視化 溝通零距離」——陽光釀造體系是基於網際網路生態的白酒釀造與消費者互動溝通系統。由釀酒工藝直播展示系統以及後續開展的陽光體驗遊、「陽光定製」、「陽光品酒會」等內容組成。消費者通過景芝酒業網站或者景芝酒業微信公眾號菜單欄埠,可以實時在線觀看真實的白酒釀造生產場景,了解釀酒、質檢、包裝等一系列白酒釀造生產過程。
  • 仰韶陶融(香)型項目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專家認為陶融型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本次鑑定會上,專家組通過對項目的論證以及酒體的品評一致認為:項目研究了多種糧谷、多種糖化發酵劑、陶泥發酵容器、生產工藝及參數對仰韶陶融型酒體融合度的影響,創新性構建了以九種糧谷為原料,大曲、小曲、麩曲為糖化發酵劑,融合後進入陶泥發酵,形成了獨特的多香融合釀造工藝。
  • 釀造濃香型酒原輔料如何處理?4大操作標準,也是劍南春釀造方法
    釀酒之前對原料的選擇要特別慎重,關鍵是要根據酒體風味特徵的設計方案來選擇原料及其品種,並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其次,所選用的原料還應注意保持其穩定性,經常變動原料對釀酒生產是非常不利的。1、原輔材料的質量要求釀製名優白酒多數都是以糧谷為原料。穀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澱粉和纖維素。
  • 一瓶茅臺酒是怎麼釀造出來的?
    總結下來,釀造工藝主要分為四個大的工序:制曲、製酒(第一輪下沙、第二輪下沙、七次取酒)、貯存勾兌、包裝。 一、制曲 每年端午,一個新的茅臺酒生產周期正式開始。
  • 你一定要知道的起泡酒釀造方法
    打開一瓶起泡酒的瞬間,你的味蕾便即將抵達顫慄時刻。隱藏在酒液中的二氧化碳化作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小氣泡,在打開瓶塞的那一刻,釋放出「嘶嘶」作響的輕音,這是壓力的釋放,也是技術的結晶。對於一個真正的起泡酒愛好者來說,光會喝是完全不夠的,你還得了解一些基本的起泡酒釀造方法,有時候,「知其所以然」會讓喝酒這件事,帶給人一種隱喻的快感。
  • 為什麼一年之中品質最為上乘的酒,都在春天釀造?
    這是酒城瀘州民間的習俗。何為春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釀的酒。《詩·豳風·七月》有言:「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唐朝詩人趙嘏在詩中寫道:「春釀正風流,梨花莫問愁。」 宋代周密曾感嘆:「薰然四體知,恍若醉春釀。」明清時期關於春釀的記載不勝枚舉。瀘州民間有言:「好酒知時節,春釀貴如金。」
  • 四川最好喝的酒是什麼?
    叫「川酒雲煙」。明明白白兒說出了四川是產酒大省。省內的名酒品牌眾多。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郎酒,沱牌捨得,全興大曲等等。銷量不錯,名頭還都很響,以濃香型白酒居多。下面來說說我對於這幾種酒的感覺。在這些酒裡,瀘州老窖。是濃香型白酒的鼻祖,說起來喝的比較少。前些年流行嗯。瀘州百年,瀘州六十年,傳到我們這個北方的三線小城市,火起一段兒時間。就開始假酒泛濫。
  • 國家釀酒地理:中國哪裡的酒最好喝?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 玉米酒釀造方法-釀酒技術
    >4、代言支持(功夫巨星——樊少皇明星代言)5、設計支持(公司專業設計團隊為您保駕護航)6、包裝支持(酒瓶、酒貼包裝設計)7、營銷支持(如何快速打開酒的市場營銷方案傳授)8、售後支持(終身免費售後服務)
  • 有「國酒」之稱的茅臺,是怎樣釀造出來的?為何有此殊榮?
    導讀:有「國酒」之稱的茅臺,是怎樣釀造出來的?為何有此殊榮?我國是最早開始釀酒的國家,釀酒技術享譽世界,要說我國的哪種酒最出名,想必應該就是茅臺吧。茅臺獲此殊榮之後,在酒的品質上苦下功夫,之後雖然沒有被國家正式授予「國酒」的稱號,但是在人們心中早已把它定位為「國酒」,有著國酒的待遇。那麼有著「國酒」之稱的茅臺,究竟是怎樣釀造出來的?為何有此殊榮?茅臺能獲此殊榮的原因和它的釀造工藝是密切相關的,茅臺有著獨特的釀造工藝,它主要是以小麥為原料制曲,經過八次發酵,發酵之後再儲藏2-3年,沉澱出酒香味即可出廠。
  • 日本清酒釀造流程釀造工藝手法日本清酒是怎樣釀造出來的(中篇)
    五、製作米曲米曲是清酒釀造中被視為最重要的一個程序,準備好後的制曲用蒸米會擺放到曲室,灑上曲種,讓曲菌糖化蒸米。經過糖化作用後的蒸米成為米曲才能發酵。(酒的發酵原理就是將麴黴素分解出的糖經過酵母的發酵後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酒麴通常分為黃曲、黑曲、白曲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