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鬥魚相比中國鬥魚來說更受大眾是喜愛。但是中國鬥魚說來說去還是我們中國土生土長的原生魚類,適應當地的氣候,不容易生病。但是歸根結底泰國鬥魚還是老外,如果把他當成中國鬥魚一樣來飼養肯定是不行的,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畢竟泰國的氣候和我們這邊的氣候可是差遠了。也因此,飼養泰國鬥魚如果大意了就會出現很多小毛病導致狀態差。但是鬥魚狀態差有很多原因,下面我們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大多數鬥魚狀態差的原因。
溫度過低
中國鬥魚可以耐幾度的水溫也沒問題,但是泰國鬥魚可以說是到了10來度就已經快不行了。這也是冬天飼養泰鬥最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當溫度低於15度的時候,泰國鬥魚就開始變得不活躍,趴缸,甚至稍微有一些側翻。這其實都是低溫惹的禍。畢竟他是熱帶地區的魚,而不是國產魚。
我們常常說泰國鬥魚不能露天越冬,原因就是他不耐寒。北方的冬天還好,有暖氣。但是南方魚友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啥是暖氣,所以家中溫度降低,魚缸溫度也跟著降低。這時候我們能採取的措施就是加熱!直接用加熱棒加熱到24-26度,鬥魚就會緩過神來恢復狀態。當然加熱棒最好配合著溫度計,有的加熱棒比較不準,需要根據溫度計顯示值來調整。否則會出現溫差。
食物問題
食物方面問題就比較多了。一般是沒吃飽或者是食物不夠乾淨,感染腸道問題了。
人沒吃飽就沒有力氣,魚沒吃飽也一樣。不過是少數魚才會那樣。鬥魚沒吃飽東西也會變瘦,狀態變得很差。所以就需要及時投餵飼料。一般鬥魚每天一喂。由於他屬於小型魚,胃也不大,食量在觀賞魚界中算少的了。我一般每天餵到肚子稍微鼓起來就行了。
再來就是食物不乾淨引發的腸胃問題。由於餵過期的魚飼料或者活食。不過一般餵活食是不會導致細菌感染的,只有餵沒有經過消毒殺菌的活食才會感染寄生蟲。比如沒消毒的紅蟲,本身紅蟲就是生活在髒水中。
吃了過期飼料後觀賞魚狀態不佳。我們可以拿觀賞魚原先糞便的顏色和目前糞便的顏色做比較,肯定有天壤之別的差距。但是由於大家投餵的飼料都很多變,所以糞便顏色也有所不同,我們這邊不好統一,只能讓大家自己比較一下。水質不好引發的腸炎比較好治理,但是細菌性的腸炎就不一樣了。搞不好會死魚,需要及時治療。我建議用土黴素來給觀賞魚進行藥浴,不過需要購買水族專用的。一般人用的劑量都比魚用的大,較難控制濃度。
不過如果是寄生蟲感染那就更加麻煩了!首先我們需要分外寄或內寄。炸鱗,肚子鼓漲是內寄的最大特徵。
我們可以直接使用專門治療內寄寄生蟲的藥物,比如英國大白片。選擇藥物其實比較簡單。但是我重要說一說使用方法。除了按照說明書的配比來配藥水以外,如果魚缸中有別的魚,那就要將鬥魚單獨撈出來進行藥浴。我建議每天泡1個小時後撈回容器單養。持續到特徵消失。當然也可以往食物中摻一點大蒜素,配合治療效果更好。
外寄我推薦藥甲基藍,溫和並且危害不大。常常用來當作開缸消毒或者外寄。我們可以每天將鬥魚撈進含有甲基藍的容器中泡半小時。每個廠家生產的甲基藍幾乎濃度都是不一樣的,買前一定要問好濃度。但是普遍加到水微微變藍就好。
冬天的觀賞魚不妨有點慵懶,一定不能大意!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