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世紀館
日暖東風煦,看盡世界花。2021年5月21日,以「花開中國夢」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在崇明拉開帷幕,這將是首次在島嶼上、鄉村中、森林裡舉辦的花博盛會。
▲花博園區建設現場
從「秋明空曠間」的鄉村野色,到「一心、一軸、六館、六園」的萬花之園。在世界級生態島上,這一幅8840畝的闊達畫卷,正在書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頌歌。
▲效果圖
第十屆中國花博會籌備組辦公室主任陳群介紹,備受關注的三大主場館建設進展順利。其中,世紀館結構封頂,實現整體進度的72%;復興館進行玻璃幕牆、金屬屋面、光伏玻璃等安裝施工,任務量完成86%;竹藤館的基礎結構施工已收尾,整體進度達63%。此外,臨時場館總體完成94%,公共區域綠化種植達九成,東平小鎮配套項目進度為八成,其餘配套建設緊鑼密鼓推進中。
風物駘蕩,繁花千樹,茂林修竹。記者近日探園時體會到,5個月後,市民遊客不僅僅能看花草、賞山水、尋味風景,無論身處哪個角落,都能盡情感受「綠色」與「生態優先」的氣息。
特色場館初綻芳容
從空中俯瞰,花博會「六館」之一的世紀館形如展翅欲飛的彩蝶。它臨水而建,掩映於花海之中,與周邊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融為一體。如今,「蝴蝶翅膀」褪去了清水混凝土的雛形,被一層棕色泥土覆蓋。別看這土十分厚實,其實是採用了特殊配比的「輕質土」。現場技術人員解釋道,其重量僅為一般泥土的1/4,透氣性強、保水性好。等春暖花開時,土層上將分區域栽種珍饈花卉植物,呈現「蝶戀花」的大地美景。
▲世紀館建設現場
「蝴蝶」的雙翅化身為步道,可直達世紀館頂部的觀景平臺。花博會期間,人們駐足於此,身旁是暗香浮動的花海,眼前則是整個花博園的壯麗——往南,是白玉蘭輪廓的園區大門;向北,是花橋、核心花區、復興館;西望,能一睹玉蘭湖、百花館的風採;東瞰,則是國內展區、花棲堂、親子樂園等。
▲復興館建設現場
復興館融入傳統紙藝設計理念,見稜見角,塑造層疊激蕩的坡屋面,寓意波瀾壯闊的偉大曆程。主要用於室內展示功能,面積達1.5萬平方米。
竹藤館演繹了竹科技與竹時尚,以現代竹藤工藝和3D列印技術建造。隨著佔地5000平方米的景觀綠化工程啟動實施,從全國精挑細選的42種竹子匯聚一堂,再現「梢雲聳百尋」的風雅。
此外,花博園區入口也在加緊建設中,四個樹葉狀的建築寓意枝繁葉茂,今後作為遊客集中接待區域,承擔售票、問詢、商業零售、志願者服務等功能。
「小庭院」裡品味「大中國」
映山紅花賞贛景、蒔花六趣姑蘇情、雲夢花開昭瀟湘、水墨新韻展徽風……未來,大家漫步於室外展園,能領略到中國各地獨具特色的園藝風格,體味中國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目前,已有33個展園陸續進場開工,整體建設將於2021年3月底前收尾。
▲廣西展園效果圖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這首出自唐代詩人韓愈的著名詩句道出了廣西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秀美絕倫的桂林山水,成為廣西展園的內核。為了烘託「花開南國、秀甲天下」的主題,園內選用羅漢松、八月桂、金花茶、蘭花等特色花卉,充分展現廣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獨特地貌。廣西展園項目經理梁國源介紹,遠道而來的羅漢松已栽種完成,當下要確保它們安全過冬。考慮到廣西崇明兩地氣候差異較大,在寒潮前夕,園丁們為羅漢松裹緊「冬衣」。
▲貴州展園效果圖
貴州展園是進度較快的園區之一,整體輪廓已經顯現,建設進度增至七成。從高空俯瞰,園內流暢的曲線道路在綠樹叢中蜿蜒伸展,竹子編織而成的廊簷、片片相連的傘狀裝飾頂棚清晰可見。紅色文化和瑰麗自然景觀貫穿全園主線,入口處赤水丹霞石築成的紅石牆寓意「紅石銘史」,鐫刻有詩篇《憶秦娥·婁山關》。「紅花醉客」「紅河春渡」等景觀,集聚水、石、植被等元素,既自成小景,也互相關聯映襯。
▲山東展園效果圖
山東展園的幾株百年泰山松也安家落滬,由於崇明土壤比山東更為松、軟,展園工作人員及時置換了適宜的土壤,等開春後種上花草,為古松做伴。
萬花齊開隨人願
在花博園區內,7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大棚裡一片生機盎然。園丁們撒下花籽,種下花苗,通過調控溫度、光照、水分、肥料,確保盛會期間花開爛漫、花香四溢。
這裡承擔著花博會的主要供花任務,同時是展現上海現代農業花卉產業的標誌性工程,可自動澆灌、自動施肥、苗床自行移動,代表著我國農業高度智能化的管理水平。
這段時間,光明集團花博會指揮部花卉產業組技術人員王瓊都在溫室裡忙碌,在寒潮來臨前,他調高了室溫,為嬌嫩的花苗禦寒。即便室外跌至零下,室內的超級海棠、大花海棠、百子蓮、紅掌都安然無虞。
前期,花博會花卉組對2500多種花卉進行了試種,選出1000多種,用於布置98個花卉景點、200餘個花境等。根據總體藍圖,本屆花博會的花卉施工面積達120萬平方米,其中精品區11萬平方米,種植花卉苗木2000餘萬株。
配套項目各司其職
最近一段時間,東平小鎮花博酒店、小鎮客廳、花博邨等配套項目建設工地人頭攢動,施工車輛進出頻繁,吊裝機、挖掘機隆隆開動,一派如火如荼。
東平小鎮配套項目具備重要會務、會議、接待和住宿等功能,對成功辦博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項目建設方根據統一部署指揮,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精心組織安排,落實舉措,克服方案調整、建設工期緊等難題,加班加點,風雨無阻,推動項目建設。
其中,為花博會工作和服務人員提供住宿的花博邨建設已近完工。該項目秉持「生態辦博、創新辦博、勤儉辦博」理念,採用快速靈活的貨櫃模塊化施工方案,一個個貨櫃內水、電、熱水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不同房間布局的貨櫃,被塗上不同的色彩加以區分,宛如一道彩虹為花博會帶來不一樣的色彩。
▲花博邨
虹橋花鄉——中荷現代園藝中心位於建設鎮虹橋村,毗鄰花博園區,是花博配套設施之一。目前,該項目已完成球根花卉種植300餘萬株,草花30多畝。2021年3月1日起,園區對外開放,為花博會奏響前奏。
▲虹橋花鄉
虹橋花鄉分東、西兩部分。東部為佔地188畝的球根花卉展示基地,主要種植洋水仙、葡萄風信子等地中海球根花卉,其中60畝核心區域,用於新品種及新技術應用花卉的展示,將打造成一個微縮版的「荷蘭庫肯霍夫」公園。西部是佔地108畝的球根花卉生產基地,基地將打造冷庫、溫室、花坊三大區域,用於花卉的儲存處理、生產及切花加工。
目前,三大區域已基本完成鋼結構搭建,預計2021年1月底完成施工。除生產功能外,西部基地還具有科研功能。基地內,鬱金香在冷庫經過16周的種球處理後,21天即可在溫室裡開花,每平方米產量可達400支。
基地近期研發的三種鬱金香新品種——「初心」「崇明之戀」「東方之珠」將作為獻給第十屆中國花博會的禮物,在花博會期間對外展示。
此外,虹橋花鄉內80餘戶民宿,部分將升級改造成「花博人家」,在花博會期間為來虹橋村住宿的遊客提供住宿、餐飲、娛樂等配套服務。
▲花博人家
保障建設開足馬力
水、電、燃氣、道路等配套建設,是保障花博盛會順利進行的一大關鍵。相關部門已對花博園周邊重點水域如富民河、鬱家河、運北河等進行整治,以保障水系暢通,營造良好的水生態環境,目前整治已基本完成。
▲花博園區配套服務效果圖
給排水配套設施改造方面,城橋水廠二期項目基本建成,城橋片區小口徑管網改造工程已完成,形成環狀供水管網。東平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建及配套管網工程基本完成,用於滿足花博會汙水處理需求。
城橋水廠二期電力設施建設方面,建設段(西線)已完成工井及電纜溝施工和電纜放線,目前正式通電;堡北段(東線)已累計完成基礎110基、組塔88基(共216基)。
花博會管道燃氣配套項目於2019年年初正式啟動,共分7個路段進行排管施工,目前已近收尾階段,2020年12月上旬已實現一路通氣,12月底完成全部排管施工;2021年1月開展兩路管道設施聯網通氣調試,建成後將為花博會場館及其配套設施提供穩定、安全的雙迴路管道天然氣供應條件。
道路建設主要包括建設公路改擴建、北沿公路改建、陳海公路提升、崇明生態大道新建等項目。其中,建設公路改擴建工程以及北沿公路改建工程,主要通過道路擴容,增加崇明北部的集散能力,緩解花博會期間交通壓力。目前,已完成道路主體機構施工。
▲建設公路
▲崇明生態大道
陳海公路作為目前崇明島內快速抵達花博園區的主要幹道,實施提升工程後,將更好地保障花博期間交通暢通;崇明生態大道新建工程在交通功能上,將與陳海公路形成互補;目前,兩者已基本完成道路主體結構施工。
▲陳海公路
綠色是崇明最顯著的標誌,生態是崇明最閃亮的名片。在各項施工建設中,崇明始終秉持綠色辦博理念,保留建設區域原有生態肌理,保持生態平衡。
眼下,花博會各項建設如火如荼,崇明將通過成功舉辦花博會,實現一個宏大願景——充分發揮花博會的溢出效應、後續效應,推動生態環境、生態產業、生態城鎮、生態民生等各項事業加快發展,推動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加快建設成為生態美麗幸福、宜居宜業宜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崇明,讓嬌豔的鮮花不僅盛開在花博園區,而且盛開在崇明三島,綻放在老百姓的心田。
作者:史博臻 鹹明 施昊豪 盛賽丹
圖:崇明區
編輯:唐瑋婕
責任編輯:戎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