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初養龍魚的朋友來說,龍魚品質應該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有些魚友可能對金龍魚是高背還是B過都可能傻傻分不清楚,這裡就通過配圖簡單扼要的給大家說明一下。目前市場上的金龍魚大致分為寶石、高背、B過、過背。其中在過背金龍的基礎上,如果其頭部金塊多於70%的就叫金頭過背。而想要區分金龍系魚的品質,前提是龍魚體長要超過20cm,所以在這裡建議大家在選購時最好選擇體長在20-25釐米之間的幼金龍魚,因為這個時候的龍魚表現已經很穩定了,基本能看出品質的優劣,而且飼養難度也大大降低了。

想要區分金龍魚的品質,那麼首先要了解兩個概念,即「魚鱗的排數」和「珠鱗」。區分金龍魚魚鱗的排數關鍵要看側線孔,如下圖所示,畫圈部分這一排孔就是金龍魚的側線孔,而帶孔的這一排鱗片就是金龍的第三排鱗片,繼續向上數則依次為第四,第五,第六排魚鱗。
而所謂的珠鱗則是指尾身三鰭前端的小碎鱗小圓鱗,如下入紅色區域部分所示,因其形狀特點而得名珠鱗。通常來說金龍魚後三鰭附近的小鱗片都被可以稱為珠鱗,也叫鱗末碎鱗。
通過魚鱗亮的排數和珠鱗的表現我們不難區分出龍魚的品類品相。一般而言寶石金龍魚會爬鱗第四排,品質好的可能會到四排半,高背金龍爬鱗基本在第五排,而且寶石和高背的珠鱗基本不會亮(血統好的高背珠鱗有可能會亮幾片)。B過金龍爬鱗一般在五排半以上,珠鱗亮三分之二左右。過背金龍(含金頭過背)爬鱗六排且珠鱗全亮,其中背全過珠鱗全亮頭上金塊亮三分之一以上的金盔和24k金條是龍中極品。
因為金龍魚爬鱗有早有晚,而珠鱗就成為了快速區分金龍魚品質的關鍵所在,魚鱗的表現代表著金龍魚的血統,而珠鱗的越亮則龍魚的血統越正。
寶石和高背基本上完全看不到珠磷
B過金龍的珠磷會亮一半以上
過背金龍珠磷基本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