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用「溫室的花朵」形容一些經不起風雨和挫折的人們。就像是溫室裡,安逸的環境下,失去了對外界危險的抗性,所有一旦接觸外界難以生存。很多溫室裡走出來的龜也類似這種情況,對外面的世界抗性差,入手的朋友還需要精心照顧一段時間,體質才會好轉。
於是乎我們就會想到在野外飽經風霜的龜們,更具有抗性更具有競爭力和野性。這也是野生龜炒的高的賣點,但是對於野生龜我們要用審視的眼光去判斷,其實並不一點適合自己。而且自然資源需要保護啊。
但是今天咱們聊的不是這個話題,而是探討一下是不是因此野生龜的壽命就優於家養龜類呢?
龜的歷史久遠,可以稱得上是活化石。在自然條件下,只要是健康的個體,沒有天敵,沒有人為破壞生存環境的前提下,龜的壽命會很長的,基本都應該能活到相應品種的上限壽命了。
那我們將龜圈養之後,是否可以達到這一效果呢?小編看到的有一種觀點是:人工飼養下的龜不可能達到野生龜的壽命,多半死於暴斃、疾病或者其他原因。要想活到龜的壽命上限是很困難的,更別說突破這個上限了。而在野生條件下健康的龜就有可能超越極限。
實際上個人並不是十分認同這個觀點,野外雖然在自然條件下打磨,龜會顯得更有抗性,也更健康。但是自然界的殘酷是它們一直要面對的,花費更多的精力和自然界抗爭這是必須的。這就要消耗掉很多龜的所謂「內源」吧。而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雖然說野性什麼的會遜色,但是更舒適的生存環境還是有利於保持身體機能的穩定。就好比我們的醫療條件一直在進步,也可以說是我們對於自然的幹預越來越強了,但是我們的壽命相比過去卻長了很多。
所以,在人為條件下飼養龜,壽命或許比在野外更長才對。當然,這個前提是科學正確的飼養龜才行啊。
而且我們會看到一些與龜相關的數據,例如龜種的壽命區間,成體的長成時間以及孵化的時長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進行長時間的人工培育才能得到的準確數據。在野外生存的龜,即使抓回來也不能很好的得知它的具體歲數,不具有很好的統計性。
所以不要懷疑,只要我們用心去飼養,龜的壽命可以在我們手上很接近它的極值,甚至可以突破。喜歡的基礎是有能力飼養並且了解飼養方法,不要盲目的追求,量力而為。
關於龜壽命的問題小編只是牢騷一下自己的觀點,不對的還請各位前輩指出。各位龜友又覺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