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之子向上博捐獻400枚古錢幣

2021-01-12 人民網

    

貴霜波調金幣背面。

  近日,杜月笙之子、旅居加拿大的文物收藏家杜維善,向上海博物館捐獻了400多枚西域古代國家錢幣文物,包括古代貴霜王朝(Kushan Empire)、阿拉伯-薩珊王朝(Arab-Sasanian Dynasty)、白衣大食(The Umayyad Dynasty)和黑衣大食(The Abbasids Dynasty)的金、銀、銅幣。

  這批捐贈品的最大特點是體系非常完整,幾乎囊括了貴霜王朝與阿拉伯-薩珊王朝歷朝歷代發行錢幣的所有種類。不同於中國古代以澆鑄方式生產的方孔圓形銅錢,此類西域古錢幣多以金、銀類貴金屬軋制而成,重視圖案和銘文設計。杜維善此次捐贈的金、銀、銅幣幾乎每一枚都是上佳品相,圖案和文字清晰度高,纖毫畢現,極其精美。

  貴霜和阿拉伯-薩珊古幣發源於希臘羅馬打壓式錢幣,其圖案和銘文設計彰顯了亞洲內陸的文化藝術特徵,古錢幣所包含的文化內涵非常豐富,濃縮了一個民族的歷史,包括該民族的起源、政治制度、國家間的徵伐互動、經濟貿易、文化和宗教等。

  杜維善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西域錢幣,經過近20年的辛苦收集與研究,西域錢幣在他的藏品庫中已經形成一大體系。他早期重視不同種類錢幣的收藏,隨著研究的深入,更加重視錢幣的品相與學術研究價值,把收藏方向集中在幾種有代表意義的貨幣方面。本次捐贈的貴霜和阿拉伯-薩珊古幣等就是這一類精 品。

  1991年,杜維善第一次把300餘枚中亞古幣捐贈給上博。之後,他又相繼多次將自己收藏的古幣「補充」進上博,總計超過2000枚,其中不乏難得一見的成吉思汗金幣、古波斯安息王朝時期木薩女皇錢幣等。國內很少有博物館收藏有異域文物,杜維善歷年來多次向上海博物館捐的錢幣文物,已經使得上海博物館初步建立起了一個較完整的異域古錢幣文物收藏和展示體系。

  目前,上海博物館收藏的西域錢幣有40餘大類近3000枚,都是西亞、中亞、南亞古代國家各朝代使用的貨幣,時代多集中於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5世紀,比較完整地呈現出了公元前後的1000年裡,歐亞內陸和南亞地區獨特的貨幣文化面貌,可極大拓展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視野。

  與古錢幣一同被捐贈的還有國外錢幣學研究方面的英、法文論著或報告33冊(套),為上海博物館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補充了珍貴資料。

相關焦點

  • 杜月笙作為青幫大佬,後代卻沒有選擇碰幫派,還為國家捐了20億
    ——杜月笙  中國有句古話,叫龍生龍鳳生鳳。杜月笙作為上海青幫大佬,為了賺錢什麼事也做過,心狠手辣的程度也是讓人膽顫心驚,所有很多人都認為杜月笙以及他的後代應該都是流氓混混。然而杜月笙這樣的惡人卻有一個全國聞名的兒子,他就是杜維善。
  • 杜月笙是青幫大佬,卻有一令人敬佩的兒子,捐出了18億文物給國家
    或許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杜月笙吧。杜月笙的發家史也是頗具傳奇性,杜月笙1888年出生於江蘇省川沙,早在4歲之前,父母便相繼去世了。由繼母還有親戚撫養長大,杜月笙14歲的時候,便隻身一人前往上海打拼。機緣巧合之下拜入了上海灘青幫。由於做事機敏,再加上極為懂得為人處世。受到了黃金榮和林桂生的悉心培養。杜月笙本人也是一個十分「講究」的人。
  • 為什麼古錢幣收藏者們都希望自己有枚能夠「站立」的北宋鐵錢?
    區區這幾枚錢幣,再其相繼誕生的時刻,時間已逾千年,這千年間的歷史究竟是如何演進的,已無從考證。靜默的陽光下,它們靜靜地躺著,就像是一位經歷風雨,學識淵博的耄耋老人一樣。幾枚散錢,放置於自然形成的微景觀之上,卻別有一番風味,古樸恬靜。
  • 村民挖出130斤宋代古錢幣 專家:還不如陶罐值錢
    挖出來的古錢幣。 南國都市報記者 胡誠勇 攝挖出的古錢幣整整裝了兩大桶,重達130多斤。胡椒地裡挖到的古錢幣,裝錢幣的陶罐給挖壞了。(當事人老陳供圖)南國都市報3月27日訊(記者 胡誠勇)幾鋤頭下去,地裡突然翻出來幾塊石子狀的「東西」,可仔細一看,「哎呦!這竟然是古錢幣。」
  • 寧鄉人撿到半編織袋古錢幣?真的!疑與「靖康之難」有關
    1萬多枚古錢幣被挖出並且疑與「靖康之難」有關。村民挖出近百公斤宋代錢幣「挖大塘塘基時發現的,有一兩萬個。」來自寧鄉市流沙河鎮的喻科良是古錢幣發現者,據他介紹,1月7日,他在修整流沙河鎮花林村後灣組門口大塘塘基時,挖機挖出一個洞穴,約有水缸大小,接著一點點挖,「幾個銅錢滾了出來,再往裡面挖,銅錢越挖越多。」
  • 《世紀》專稿|杜月笙之子杜維善口述:戴笠死亡之謎
    杜維善(又名杜顥)(1933-),海上聞人杜月笙第七子,著名收藏家、古錢幣研究專家。現定居加拿大溫哥華。1946年戴笠之死,在當時和現在都是熱議的話題。蔣介石對戴笠身亡悲慟不已,親挽「碧血千秋」悼念,並追晉陸軍中將,國民政府特別明令褒揚、頒發褒揚令。
  • 拍賣歷史上最貴的十種中國古錢幣
    中國的古錢幣文化內容豐富多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稱道,並由此而產生了頗具中國特色的錢幣之學。如今適逢盛世,各類收藏異常火熱。錢幣在各大拍賣市場屢創記錄,這裡給大家盤點近年拍賣價最高前十,大家可以留心觀看,後期要是有幸得到一枚,一夜暴富也未嘗不可。
  • 杜月笙雖是青幫大佬,但他卻有一聞名全國的兒子,至今為祖國奮鬥
    在民國時期的上海灘,提起杜月笙三個字,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當時甚至有這麼一句話「上海灘,沒有杜月笙辦不成的事」,因此他也被民間冠以「上海皇帝」的綽號。
  • 杜月笙後人現狀!遵遺囑不走黑道的子孫如今在各地的這些行業任職
    就在老太婆蹣跚著送他到分別的路口並把行李遞給他時,杜月笙望著外婆滿是皺紋的慈愛臉盤突然就哭了。 這一哭,杜月笙的良知便也跟著甦醒了。良知從來是可以致天下的東西,王陽明 在《大學問》裡說: 「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
  • 杜月笙雖是青幫老大,但他有一個聞名全國的兒子,至今為祖國奮鬥
    他就是杜月笙,複雜的身份讓無數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他身為青幫老大,在國家有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還教導孩子一定要記住自己的身份,不能忘本。因此他擁有了一個聞名全國的兒子,現在還在為國家奮鬥。011888年出生的他,在4歲之前,父母雙雙離去,導致他成為了孤兒。他從小寄居在別人的家裡,讓他產生了獨自生活的想法。也正是因為這樣,他14歲拜青幫的人為老頭子。
  • 杜月笙雖是青幫老大,但他有個全國聞名的兒子,至今仍為祖國奮鬥
    眾所周知,杜月笙是在民國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出道的英雄,杜月笙十幾歲的時候,從家鄉高橋來到上海,從小混混成為青幫大佬,可以說他的一生是個傳奇。當時上海很少有人不知道杜月笙的名字,曾經有人說,沒有杜先生在上海做不成的事情,可以看出杜月笙是非常有實力的。
  • 女子野外挖魚餌挖出一枚「古錢幣」,在伸手的瞬間,「錢幣」動了
    美國 一名女子與朋友出去釣魚,挖魚餌的時候,發現土裡有一塊「古錢幣」,她興奮不已,朋友們都過來想長長見識。只見這枚「錢幣」和其他的花紋不一樣,心想或者應該是一枚罕見的錢幣吧!而且好像這枚「錢幣」像是鑲嵌在土裡一樣。
  • 巔峰時期的杜月笙,財力到底如何?大抵相當於現在什麼水平?
    這種養客之風,到了中國近代時期依然存在。比如近代時期,上海的青幫大佬杜月笙,他的手下就曾經聚集過一批人才。這位傳奇的人物究竟是如何起家的呢? 黃金榮就是黑幫的大佬,當時青幫有如此之多的產業,黃金榮很快便積累起來了巨額的財富。在有錢之後黃金榮變很快放棄了打拼的想法,開始沉迷於美色。
  • 上海青幫頭子杜月笙,63歲因病去世,他的貌美姨太們下場如何?
    事實上,杜月笙一生一共娶了五位姨太,其中有三個是地方有名的舞女和演員,可謂是風華絕貌,有才又有顏。1949年4月杜月笙因逃避戰亂離開了上海,搬到了香港。到1951年8月中旬,杜月笙因病去世,他的5位貌美的姨太太最後結局如何呢?
  • 晚年悽慘的杜月笙!
    1949年,杜月笙去法國,求蔣介石辦護照。蔣介石回了一句話,讓杜月笙明白了誰才是天底下真正的大流氓。蔣介石說,護照可以辦,先交15萬美元手續費。杜月笙無可奈何,流氓在軍閥面前一文不值。杜月笙沒發跡前,很受黃金榮妻子林桂生的器重。
  • 上海灘青幫頭子杜月笙,手下有哪些厲害的門生?你知道其中幾個?
    在舊上海灘,杜月笙的話總是能夠成為黑白兩道的金玉良言,比如人際交往方面他曾說過:「別人都愛存錢,我愛存交情,錢財花的完,交情花不完。」在為人處世上他又說過:「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難怪有人說,讀懂了杜月笙便真正讀懂了江湖。
  • 杜月笙的財力是什麼樣水準?
    文/小白美文社 小白精品,請勿轉發《建國大業》裡,馮小剛飾演的杜月笙有過很經典的片段,他拄著拐棍對蔣經國說:「上海灘最大的投機分子是老孔家」,能夠與蔣家父子面談,這個畫面足以可見杜月笙當年社會地位:民國黑社會集團領頭人、蔣介石扶持的上海第一大亨。在上海界,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並列稱為「上海灘呼風喚雨三大亨」。
  • 杜月笙3個字滅三合會三頭目,為何杜月笙流落香港還能安然無恙?
    李裁法的發跡之路和杜月笙也十分相似,杜月笙當年走投無路之時有貴人相助,那就是黃金榮夫婦,而李裁法窮困潦倒之時,是杜月笙伸出了援助之手。和黃金榮、張嘯林或者其他有頭有臉的人不一樣,杜月笙雖說也是一個面善心狠的黑幫頭子,但他卻對生活在底層的窮人一直保持著一定的善意。
  • 上海灘青幫頭子杜月笙,他的勢力究竟有多大?說出來沒人相信
    比如說上個世紀初的上海灘青幫,還有青幫的龍頭大佬杜月笙。    杜月笙,出生於1888年,原名叫杜月生,後經過著名思想家章太炎的建議而改名號為月笙,杜月笙自小就是一個苦命的人,在四歲之前父母便已經相繼去世,後由其繼母和舅父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