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長時間沒好好吃飯了?因為工作太忙、壓力太大,所以吃飯大多是叫外賣,而因為遠離親人淪為「空巢青年」,所以連父母「好好吃飯」的叮囑,都很少再聽到。相信許多都市年輕人,都面臨這樣的生活困境和情感困惑,從另外層面看,這同樣是他們的內在需求。
近期樂視自製綜藝《好好吃飯吧》節目開播,首期節目就邀請鹿晗和高瀚宇「下廚做飯」,並且通過直播互動,實現了內容傳播的跨屏升級。而在節目最後,兩位偶像明星為一位普通觀眾送飯,則是把線上節目落地到線下,實現人與人的「親密接觸」。
據了解,《好好吃飯吧》節目是由樂視視頻、德豐影業、樂禧文化聯合出品,作為國內首檔明星跨屏式互動美食秀,節目由京東智能冰箱獨家冠名,由陌陌獨家直播互動平臺、娃哈哈酵蘇行業特約,作為樂視重磅推出的自製綜藝節目,其綜藝理念和類型價值值得關注。
明星「下凡」好好做飯,偶像崇拜背後的情感共振
很難想像鹿晗和高瀚宇會下廚做飯,從選擇食材到切菜煮飯,他們要在粉絲和觀眾的矚目下,比拼廚藝贏得最後的「比賽」。除此之外,節目常駐主持Selina和大廚劉一帆的搭配,也讓人眼前一亮。
女方甜美可人和積極樂觀的形象特質,贏得觀眾認可,而男方則是毒舌卻精通廚藝形象,並對生活富有深刻見解,二者兼具感性和理性。
首期節目中,鹿晗和高瀚宇不撩不秀,依據節目規則選擇食材、完成任務,期間「寫作文」描述菜品、繪畫展現美食等任務,其實力圖展現二者對「飯」的理解,而兩個年輕人「活捉」鰻魚時候的「心驚膽戰」,則是還原了他們「廚藝不精」的本色,而這才是大多年輕人「只吃不做」或者主打快餐小食的生活習慣。
《好好吃飯吧》首期節目邀請看起來稚嫩的鹿晗和高瀚宇,難道是要靠「撩」和「秀」來贏得關注?答案肯定是否。
這樣的設計背後,一方面契合節目主題定位。節目重點關注年輕人生活困惑,直擊白領群體的需求痛點,而首期節目邀請同樣年輕、廚藝不精湛的鹿晗和高瀚宇,其實能夠引起年輕觀眾群體的自我投射,更容易引發情感共鳴。
另一方面則是打破偶像包袱。網友能通過最貼近日常生活的做飯場景,看到明星不常見的輕鬆、真實一面,鹿晗用舞蹈表現「刺身拼盤」,把白蘿蔔玩成小提琴,更重要的是這種設定,更具戲劇性,有利於增強節目的觀賞性。
直播+點播雙向互動玩法,增強沉浸式體驗的獲得感
為了能增強互動效果,節目首次啟動無卡頓「直播+錄播」模式,聯手獨家直播互動平臺陌陌直播,全程直播明星做菜和在廚房裡的「歡聲笑語」,網友隨時發送彈幕與明星「聊天」,甚至通過決定嘉賓勝負,來實現深度交互。
類似這樣的方式,無疑讓溫馨而富有情調的廚藝現場,直接走向觀眾面前,更關鍵的是直抵柔軟心坎。
當主持人Selina緊張宣布要開始直播時,在場嘉賓也紛紛表示「緊張萬分」,而之前她坦言這是一場「硬仗」,其實不單純是「廚藝比拼」,更是要在網友的萬眾矚目下,做好飯並且送給幸運觀眾。
這無疑給節目中的每個人都提供了挑戰。而嘉賓鹿晗和高瀚宇最終的勝負,也將交給觀看直播的網友,更是將互動玩到極致。
鹿晗和高瀚宇在完成每次的「考題」後,緊盯屏幕看網友給自己的評分。高瀚宇每次「揭牌」選擇,都不幸選到難度較大的菜品,這也導致他表現不佳,而觀看直播的觀眾似乎也「不近人情」,屢次優選幸運星鹿晗,最終導致自己只能獲得兩次求助機會。
這樣的直播互動增加了趣味性同時,也提供了更真實的情景呈現。
《好好吃飯吧》將直播引入到美食秀,一方面可以吸引觀眾參與互動,規避單純「觀賞」的乏味和無聊;另一方面則是小屏直播形態突破單線敘事,更容易提升沉浸式體驗,從而增強代入感,也就是以往綜藝所強調的「身臨其境」。
而選擇「幸運觀眾」得到線下送飯福利,也是體現深度交互和價值導向的重要舉措。
直擊年輕群體「吃飯」痛點,明星送飯彰顯人文關懷
當鹿晗和高瀚宇來到李寧伊面前時候,這位看似堅強、堅持追逐夢想的姑娘驚喜萬分,她在兩位明星偶像的陪伴下,吃下自己最喜歡但卻因為學校遠在郊區而吃不到的飯,三個人圍坐一起聊天吃飯,場景溫馨幸福。
而當她談到夢想落淚的時刻,相信許多觀眾也被感動,而這份感動恰恰是人性中最柔軟而難以被觸摸的情感區域。
當前都市白領群體忙於生計,很長時間都不曾下廚認真做過飯,大多是隨意叫個外賣,然後邊看電腦邊狼吞虎咽的完成吃飯任務。原本做飯所承載的放鬆和快樂,吃飯所寄託的溫馨和幸福,被匆忙和壓力打磨的毫無光澤。
而因為遠離親人而成為「空巢青年」,「好好吃飯」的叮囑成了奢侈品,類似情境便是當前他們的生活情感困境。
而《好好吃飯吧》則是為這樣具有普遍性的社會情景,提供了富有人性溫度的解決方案。其背後的內涵邏輯,其實就是依託對需求的精準把脈。
依照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看,吃飯涵蓋多層次需求,包括飽腹所代表的生理需求,做飯所具有的歸屬需求,甚至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而節目中則通過豐富「吃飯」內涵,實現和滿足的需求。
當前網絡綜藝創新逐漸深入,嶄新的綜藝節目形態,似乎也找到了契合分眾群體需求的形式玩法。而且相比傳統綜藝,由於內容更加精細、把脈更加到位、玩法更加新穎,反而獲得了更別具一格的評價,即辨識度和差異化更鮮明,其表現人文關懷精神主題的能力更加到位。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深度透視影視產業規律,由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新版微信長按二維碼圖可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