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首席記者 鮑亞飛 通訊員 鍾釗傑
1月7日,上午9點,杭州桐廬,雪。
這是2021年當地的第一場雪,不期而至,卻又似乎在昭示著什麼。
桐廬縣公安局會議廳馬上就要召開一場新聞發布會,內容和一個兇殺案有關。時間已經過去太長,記憶也漸漸被時間淡化,甚至消失。
26年了,女子被害時28歲,年輕而活力。之前,誰都不知道,是誰傷害了她,傷害她的原因是什麼,要等到什麼時候兇手才會浮出才會落網。
直到417次試驗失敗之後,轉機,在永不言棄中出現——記憶可以淡化,但使命沉甸在肩——從命案發生到現在的26年間,桐廬警方卻從裡沒有忘記,儘管前後8任公安局長,多任刑偵大隊長和辦案民警,但他們一直記得,對他們來說每一年都是鍥而不捨和戮力攻堅。2020年1月的第418次試驗時,民警在死者被害時所穿的衣物上成功檢出一名男性DNA分型!
這份DNA分型至關重要,它也成為偵破那起積年陳案的關鍵。
「這麼多年了,我們以為再也等不到找到真相的這一天了,我妹妹泉下有知也能瞑目了,真的謝謝你們!」在1月7日的桐廬警方「1994.5.28」命案偵破新聞發布會上,當年受害人宋某某的家屬宋先生連連向民警表示感謝,還贈送了錦旗。
26年過去了,雖然公安局長、刑偵大隊長調整了多任,辦案民警更是換了一撥又一撥,但每一代桐廬公安人充分發揮鍥而不捨的刑偵精神,戮力攻堅、永不言棄,不斷嘗試最新技術、收集證據資料、總結方法經驗,終於在2020年1月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沉寂26年的物證「開口說話」。桐廬警方將正在服刑的周某某抓獲歸案,面對民警的訊問,周某某如實供述了殺害宋某某的犯罪事實。至此,這個桐廬縣案發年代最久、破案難度最大的命案成功告破。
從普通爭執到引發血案,她死在了朋友手裡
時間向後倒退到26年前。
1994年5月26日,受害人宋某某(女,時年28歲)像往常一樣在自己的理髮店工作,下午16時,周某某(男,時年24歲,兩人為普通朋友關係)來到宋某某的店裡。之後,周某某準備去牛山塢車站乘車回家。
宋某某是個熱心的人,她見店裡也沒什麼生意就決定給周某某送行。一開始兩人還有說有笑,見天色尚早,兩人甚至還從馬路走上山坡遊玩。但誰都沒有想到,兩人因為瑣事發生了爭執,爭執進一步引發了周某某的情緒失控——他將給他送行的宋某某殘忍殺害在楊梅山上。
5月28日的清晨,當時的桐廬鎮派出所接到群眾報案。桐廬警方迅速組織警力展開調查,查明死者為宋某某,女,時年28歲,是桐廬縣三合鎮(今城南街道)下輪村人,系他殺。案發後,雖然民警開展了大量的偵查工作,經過大量的走訪調查,運用當時最有效的痕跡鑑定、警犬追蹤等刑事偵查手段都無法明確犯罪嫌疑人身份。專案組民警又從宋某某的社會關係入手,進行了大量細緻的走訪調查,試圖尋找犯罪嫌疑人的蛛絲馬跡,但在那個通訊和交通都不發達的年代,加上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手段,最終一無所獲,案件偵查工作無法繼續深入。但受限於當時的刑事科學技術,一直無法明確犯罪嫌疑人身份,案件偵查一度陷入僵局
從此,宋某某家庭破裂,留下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和6歲的女兒孤苦伶仃,宋母更是一病不起住進了醫院。
「時間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很多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但當時看到死者的那一瞬間,我還是嚇了一跳」當年在刑警隊工作多年的原技術員陳國紅回憶道「我到現在還能記得起受害人面部受損嚴重,血肉模糊的慘不忍睹畫面」。
不放棄,物證年年都會被梳理鑑定
「已經過了這麼多年,我還有三年就要退休了,這個案件能不能在我退休前破掉,一直是我心中放不下的牽掛。」參與案件偵辦的原刑警隊技術員姚群說,只有破了個案子,他才能安心退休!
雖然多年來,案件沒有突破性進展,但桐廬公安對案件證據的收集、物證的檢驗工作一直沒有停止,隨著刑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技術民警每年都會運用最新的技術對該案的所有物證進行重新檢驗,2017年9月,技術民警再次對案件卷宗,原始現場勘驗筆錄、屍體解剖報告、現場照片等進行梳理,並對該案現有物證進行梳理、拍照,分類包裝,重新登記等,整理出符合現在技術檢驗標準的物證27件,以及當時提取的記錄5份。
同時,逐一走訪當年的相關證人、家屬以及原專案組民警20餘人次,其中離退休民警13名,廣泛收集案發初期的信息資料,還多次到市公安局和縣公安局物證保管室,對案件現場物證開展梳理和既往溯源工作,最大限度還原案件發生的始末及當年偵辦的過程。
渺茫的希望,417次失敗
提起26年前的這起命案,時任刑偵隊副大隊長的蔣建國,至今還能清晰地記起案件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刑偵人,對於自己經手的案件,都會記掛在心裡,即使我現在不在刑偵崗位,我還是會時不時去了解案件的進展情況,看能不能按照最新的技術去嘗試突破。」
刑事科學技術室一直沒有放棄對該案物證的梳理,由於檢材歷經年數長,相關物證已有不同程度的腐敗或黴變,檢驗條件困難,檢出希望渺茫。
「打破常規傳統的提取方法,不斷嘗試新方法,總結失敗經驗,並2019年開始再次對本案物證進行攻堅,以『一寸不漏』的標準進行反覆提取檢驗,確保不遺漏任何一處斑跡。」法醫許成武介紹,幾年時間內,他們不聽嘗試更重方法試圖提取有效證據,但結果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我們反覆組織會商,在失敗中總結經驗,討論改進實驗方法,不斷的對實驗各個步驟進行優化調整。」
2020年1月10日,通過長達一年的時間的攻堅,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沉寂了26年的物證「開口說話」:在死者被害時所穿的衣物上檢出一名男性DNA分型,並成功比中桐廬籍前科人員周某某。技術民警立即固定實驗方法,乘勝追擊,分別在1月13日、1月19日再次獲得實驗成功,在其他物證上共六處斑跡均檢出了周某某的DNA分型。
小時新聞記者了解到,在檢出DNA分型之前,桐廬縣公安局全體技術民警已經進行了整整1年的日夜攻堅,共檢驗155處部位物證,經過了417次的失敗實驗。
防線崩塌,「老辣」犯罪分子終認罪
隨即,桐廬警方立即成立了由副縣長、公安局長徐曉東為組長的「1994.5.28」命案積案專案組,全力以赴開展案件偵破工作。為了掌握更詳細的案發初期情況,兩次召開老民警座談會,邀請了當年的分管局領導、刑偵大隊大隊長、辦案民警、法醫檢驗民警等所有參與偵辦案件的人員座談,得到了當年辦案人員提供的偵辦筆記資料。為了確保後續審查萬無一失,多次開展會商,一邊圍繞周某某的社會關係展開調查,一邊赴周某某目前在押的監獄走訪了解情況,制定多套審訊方案,並抽調全局經驗最豐富的民警組成審訊攻堅團隊。
2020年12月17日,犯罪嫌疑人周某某被武裝押解回桐,此時真正的較量開始了。周某某有多次前科劣跡,善於偽裝,心理素質好,面對民警訊問百般抵賴、矢口否認,雙方進入了僵持階段。專案組民警不斷調整審訊思路和策略,周某某的心理防線被逐漸突破。12月20日18時,經過十幾輪「鬥智鬥勇」的較量後,周某某終於開口交代,如實供述了1994年在楊梅山上殺害宋某某的犯罪事實。
閱讀延伸——
桐廬縣副縣長、公安局長徐曉東介紹:近年來,桐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命案等大要案偵查、合成作戰等的工作機制,已成功偵破2014年殺人隱案、1996年命案等一批大要案,保持了桐廬公安連續21年命案全破的紀錄。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