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5 20:55 |人民網
中國自古就有「秋後蚊子猛於虎」的說法,這個時期應該如何科學防蚊?
9月蚊蟲密度一般會比8月降低約30%至40%,但為何蚊蟲叮咬人現象依然較多?
主要有兩個原因:進入秋季後,晝夜溫差大,入夜後溫度較低,蚊蟲需要進入溫度相對較高的室內以保持正常體溫,從而造成居民在家中被蚊蟲叮咬的機會較多;一些蚊蟲以成蟲形態越冬,另一些則以卵的形式越冬,無論哪一種都需要足夠營養,這就導致在此階段蚊蟲必須增加其吸血的頻率與吸血量,這也是秋後蚊蟲叮咬依然兇猛的原因。
對此,疾控中心溫馨提示,首先需積極做好蚊蟲孳生地的清除工作,注意室內外衛生,清除各種廢舊雜物,減少蚊蟲棲息場所;家庭種養水生植物的水體要堅持每周換水一次;房前屋後不常用的盆盆罐罐應清除或倒置存放,防止積水;完善防蚊設施,檢查修繕自家的紗窗、紗門;儘量使用物理防治,如使用蚊帳、滅蚊燈、電蚊蠅拍等物理方式予以殺滅,在了解正確使用方法後,也可使用液體蚊香、氣霧罐等殺滅成蚊;戶外活動儘量著淺色衣物,長衣長褲,可以抹一些驅蚊劑或使用含有效驅蚊成分的(如避蚊胺和驅蚊酯)驅蚊花露水。
滅蚊燈和驅蚊手環成為很多家庭驅蚊滅蚊的選擇,然而這種方式真的有效嗎?海南省疾控中心熱帶病與慢性病防控所病媒生物防治室主任孫定煒稱,市面上還有一種紫外線滅蚊燈,它使用的是UV光譜裡的長波紫外線。大多數昆蟲的視網膜對這個範圍波長的紫外線非常敏感,於是人們就利用這個原理誘導蚊蟲,再用高壓電將其消滅。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紫外線滅蚊燈並不能高效滅蚊,其殺死的蟲子中只有極少數是蚊子,這其中還有一大部分是不吸血的雄蚊。另外,市面上很多驅蚊手環裡放有一些驅蚊藥,但驅蚊藥揮發較快,驅蚊效果甚微。對付蚊子,真正有效的驅蚊方法還是蚊香、驅蚊液,以及蚊帳、紗窗等物理方法。
避蚊胺。驅蚊效果好,持續時間長,可以直接塗抹在皮膚上(有損傷衣物的風險,2個月以下嬰兒不宜使用,兒童使用濃度不宜超過30%)
埃卡瑞丁。很溫和,對皮膚刺激小,不會損傷衣物(2個月以下嬰兒不宜使用,兒童使用濃度不宜超過20%)
驅蚊酯/伊默寧。較溫和,對皮膚刺激小(有損傷衣物的風險,2個月以下嬰兒不宜使用)
擬除蟲菊酯。廣譜殺蟲劑(有一定毒性,不可長期接觸,兒童慎用)
檸檬桉葉油。天然驅蚊劑(有皮膚過敏風險,3歲以下兒童不推薦使用)
不推薦以下驅蚊方式:
驅蚊草。有效成分太少、濃度太低,效果不佳。
驅蚊聲波。據說能趕走叮人的雌蚊,實驗證明效果極為有限。
驅蚊手環。有效範圍太小,有效時間太短。
傳統蚊香。產生粉塵和pm2.5微粒,可能導致呼吸道損傷。
15983601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