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死亡後,屍體火化是一種常見的處理方式。現在除了將火化後的骨灰保存在骨灰盒內,還可以將這些骨灰製作成鑽石。
之所以選擇鑽石是因為人體中排名第二的元素就是碳,而鑽石是碳元素結晶後的一種特殊形式,隨著目前人工鑽石的合成技術日趨成熟,更多的人選擇將親人骨灰製作成「紀念鑽石」。
來自瑞典的Algordanza公司便是能提供此項服務的公司之一,該公司稱在全球33個國家都有此項服務,2016年已經成功將1000具遺體製作成了鑽石,還是全球唯一建有鑽石生產實驗室的公司之一,另一家位於俄羅斯。對於一些家人而言,可以將親人離世的悲痛轉化成一種快樂,並永遠對親人懷有紀念。
以下是該公司如何利用極端高溫高壓將遺體骨灰製作成鑽石的過程:首先是遺體在火化後會留下約2~5千克的骨灰,主要成分是碳。火化的溫度越高,更多的碳元素會轉變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這樣也就需要更多的骨灰才能製作鑽石。
要製作骨灰鑽石,最少需要約500克左右的骨灰,這樣才能合成一塊人工鑽石。
當該公司收到客戶的骨灰後,工程師會提取一小部分的骨灰放入特殊的爐內確定是否含有足夠的碳元素可以合成鑽石。
確定了碳元素含量後,接下來是利用酸性化學物進行提純和淨化碳元素。
經過提純後,碳元素的純度可以達到99%以上。
剩下的1%為硼,這種物質可以幫助人體骨骼的生長、傷口癒合、增強免疫系統。
由於硼在自然界的鑽石裡呈藍色,這也是為什麼這些紀念鑽石最後呈現藍色的原因。
根據硼含量的多少,鑽石的成色從透明到深藍,硼含量越多,鑽石中的藍色越深。
由於每個人人體內的硼含量不同,因此無法預測最後的鑽石成品顏色到底有多深。不過工程師發現那些接受過化療的病人,最後合成的鑽石顏色較普通人的要淡,原因可能是化療會使人體內的硼和其他微量元素流失。由於碳和硼這兩種元素非常接近,目前還無法完全將硼從骨灰中徹底分離。
為了進一步提純到99.9%的碳元素,工程師將骨灰放入一個含有鐵和鈷的成長容器內。
在這個成長容器中,還有一枚小鑽石,可以快速幫助碳元素結晶。
為了減少後期的鑽石切割和拋光工作,這個容器還可以事先對鑽石的形狀進行設計。最後便是將容器中的碳轉變成片狀的石墨,這是鑽石形成的前提。
自然界的鑽石通常會埋在地表下約1600米的地殼內。
為了模擬地殼的環境,這個容器會被放入一個高溫高壓的機器內。
該機器會加熱至約1400攝氏度的高溫,在60億帕斯卡的壓力下逐漸形成鑽石。
這就相當於在一塊腕錶表面施加了一座國際空間站的重量,這樣的環境甚至超過了地殼內部的自然環境。
根據客戶對鑽石形狀大小的需求,確定整個合成過程所需的時間。鑽石體積越大需要合成的時間越長,通常需要6~8周。
經過足夠的時間後,就可以敲碎外殼得到紀念鑽石。
此時的紀念鑽石還未經切割和拋光。
一些客戶喜歡這樣未經雕琢的鑽石,大部分客戶還是喜歡經過切割和拋光加工後的珠寶鑽石。
當然對於該公司來說,只要有錢就可以想做多大就做多大。目前最大的記錄是,一單花費了48000美元,歷經10個月,製作完成一枚2克拉的鑽石,最後的實際成品重量為1.76克拉。除了人類的骨灰外,該公司還承接寵物骨灰製作鑽石的業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