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狗要牽繩 糞便及時清
讓「文明養犬」成為市民的自覺習慣
□ 記者 劉鴻遠
外出散步,一不留神就會踩到狗的排洩物;夜晚休息,鄰居家的狗叫聲很大,讓人難以入眠;廣場上,未拴狗繩的狗嬉戲奔跑,驚擾到路過的兒童……近年來,養狗的市民越來越多,但在增添了生活樂趣的同時,一些市民卻忽略了養犬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導致不文明養犬的現象時有發生,給他人生活帶來了困擾,影響了城市的衛生與秩序。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不文明養犬行為,政府和社會各界都給予了充分關注,我市也出臺了《唐山市養犬管理條例》,並定期進行督導檢查,使不文明養犬行為得到有效遏制。讓「文明養犬」蔚然成風,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應該成為市民的自覺習慣。
不文明養犬行為影響他人生活和社會秩序
在我市某小區的小花園內,花草成蔭,綠意蔥蔥,幾個孩子在其中嬉戲玩鬧,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以前這裡是養狗的居民集中遛狗的地方,草叢裡都是糞便,孩子玩的時候一不小心踩上去,真是太讓人惱火了。」一位孩子家長告訴記者,正是隨著政府部門不斷加大對不文明養犬的監管力度,以及養犬人士自身認識的提高,這種現象正在逐步消失。
「過去曾經有一次,我回家上樓的時候,突然從樓梯上走下來了一隻沒有牽繩的大狗,嚇我一跳。雖然主人一個勁兒地跟我道歉,並再三保證這隻狗性格溫順、不咬人,但迎面走來這樣一隻大狗,心裡還是害怕啊!」市民李先生說,從那次之後,自己每次回家都得小心翼翼地一邊上樓一邊往上看,生怕那隻狗會突然出現。
因為遛狗不牽狗繩,給他人造成的危害時有發生。近日,貴陽市一位網友曝料,她家年已72歲的老人出門下樓時被兩隻不牽狗繩的狗衝撞倒地,致使腿部骨折。據當事人家屬介紹,當天早晨8點鐘左右,她的外婆在樓下的小區廣場正走著,並不知道身後此時有兩隻狗一邊互相撕咬一邊衝向了她。當時兩隻狗速度很快,從後面撞到了老人的腳,老人隨即失去重心摔倒在地。隨後,老人被送進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檢查出左側股骨骨折,左腿斷裂。
據統計,市民最反感的十類不文明養犬行為主要包括:遛狗不牽繩、攜帶犬只乘坐電梯、隨地大小便且不清理、半夜狗吠擾民、放任狗在孩子身邊轉、對他人提醒置之不理、帶狗去公共場所、不給狗接種疫苗、飼養禁養犬種、隨意棄養寵物狗等。其中,不拴繩,不鏟便,攜帶狗狗上公交、進餐廳、逛商場等不文明養狗行為,更是不少市民尤為反感的。
當下,不文明養犬行為已經上升為一個社會問題,體現的不僅僅是養犬的小事,更是個人行為素質的大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
政府部門加大對不文明養犬行為整治力度
對不文明養犬行為堅決說不!唐山有關部門一直在行動!
在我市制定出臺的《唐山市養犬管理條例》中,對犬只免疫、檢疫和登記,養犬行為規範,犬只診療和經營規範,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內容都作出了明確要求。特別是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遛狗不牽繩、隨地大小便且不清理、半夜狗吠擾民等問題,都有具體要求,其中包括:
不得攜犬進入機關、醫院、學校、幼兒園、體育場館、博物館、圖書館、影劇院、商場、餐飲服務場所、社區公共健身場所以及設有犬只禁入標識的公園、風景名勝區等不宜犬只進入的公共場所;重點管理區內,犬只在樓道、公共陽臺、道路、廣場等人員活動的公共場所產生的糞便等遺棄物,養犬人應當立即清除並處理乾淨;重點管理區內攜犬出戶的,由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牽領約束,犬只必須掛犬牌、束犬鏈,犬鏈長度不得超過兩米;遛犬時注意避讓行人,尤其要注意避讓老年人、殘疾人、孕婦和兒童;飼養犬只不得幹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不得放任、驅使犬只恐嚇、攻擊他人;犬吠影響他人休息的,養犬人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可見,《唐山市養犬管理條例》中一條條具體措施有的放矢、權責分明,為堅決遏制不文明養犬行為提供了有效遵循。
同時,我市還定期對不文明養犬行為進行督導檢查,對市區內不文明養犬行為進行專項治理,多名不文明養犬人被依法行政處罰。市民也紛紛對我市開展的不文明養犬行為專項治理點讚,認為這項工作保護了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養犬人士李女士表示:「這次整治行動,能夠淨化環境,減少了很多危險發生,以後我們要更加規範地養犬。」
「經過近一段時期對我市不文明養犬行為開展的整治活動,市民不文明養犬行為得到很大改善,目前我市辦理犬證的犬主已達1.7萬人。」市文明養犬管理辦公室主任劉瑞嶺說,通過開展文明養犬宣傳勸導和專項整治行動,一方面積極引導廣大養狗居民做一個文明、自律的養犬人,努力營造人犬和諧相處的美麗家園;另一方面大力提高居民文明養犬、科學養犬的意識,為我市文明城市創建、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貢獻力量。
「文明養犬」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犬類是人類的好朋友,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歡樂。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如何善待犬類、善待他人、善待環境,實現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也是擺在我們每個人乃至全社會面前不可忽視的問題。
養犬人士在愛護寵物的同時,也應當充分認識文明養犬的必要性,應當進一步增強文明養犬意識,嚴格落實相關規定,遛犬時牽好犬繩,及時清理犬糞,主動避讓行人,不攜犬進入規定場所,做負責任的寵物主人,規範文明養犬,為犬只贏得更多的理解和喜愛。
城市管理服務優先,執法監管教育為先。相關人士指出,在不文明養犬整治工作中,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源頭治理,把宣傳教育作為加強養犬治理的一項重要措施,堅持執法與普法相結合,寓執法於服務。在加強執法的同時,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載體和方式,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持續增強市民依法文明養犬自覺,著力營造文明養犬良好氛圍,切實維護公共安全和市容環境秩序。
此外,我們每個人都是城市文明環境的締造者、監督者,也需要自覺擔當起抵制不文明養犬行為的責任。發動一部分有文明養犬意識的養犬居民加入「養犬志願者」,用自身的文明養犬行為帶動和感染周邊的養犬居民共同依法文明養犬,通過養犬居民自我提升、自我管理的方法將不文明養犬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社區居委會通過建立「翡翠郡社區養犬群」,將社區養犬居民全部納入到微信群中,互相監督,杜絕不文明養犬現象的發生。物業部門則積極配合,設立寵物公廁等一系列便民設施,在為養犬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美化了社區環境。
也有專家建議,可以借鑑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經驗,對養犬行為進行嚴格管理,規定養狗必須登記發證、強制佩戴約束性皮帶和口套、強制注射疫苗、強制購買保險以及在犬只體內植入身份信息晶片進行跟蹤管理等。
總之,文明養犬事關每個人生活,事關城市文明發展,讓文明養犬成為市民的自己習慣,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