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鳳蝶,拉丁學名是Pyrginae Burm,英文名Birdwing butterfly,屬於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鳳蝶科、花弄蝶亞科的一種動物。
大型鳳蝶,展翅1~25釐米,無尾狀突起;雄蝶翅為黑色,前翅各翅脈外緣呈白褐色,後翅金黃色,各翅外緣線有鋸齒狀黑斑,反面與正面相同;雌蝶顏色較淡,後翅基部至中橫線間與亞外緣各室有黃色斑。
該物種成蟲全年可見,在臺灣僅分布於蘭嶼。喜歡訪花吸蜜,保育類昆蟲。幼蟲主要攝食馬兜鈴科之港口馬兜鈴,偶爾亦可攝食卵葉馬兜鈴,幼蟲分五齡,蛹呈黃褐色,以懸垂絲及尾絲固定於枝條上,全年可繁殖。成蟲主要發生期在3~4月,9~10月間;飛行迅速,喜訪花。
它分布於菲律賓呂宋島、民答那峨島、巴布因群島、披利羅島,是一種典型的菲律賓系蝴蝶。在臺灣主要分布地區為蘭嶼,偶而也會零星出現在墾丁。但是在蘭嶼達悟族人眼中珠光鳳蝶卻是種不祥之物,因為珠光鳳蝶常在棋盤腳海岸的樹林間飛舞,而這片樹林傳統中被達悟族人視為惡靈的森林,因此珠光鳳蝶也被當做是惡靈的靈魂。珠光鳳蝶在50年前曾是蘭嶼島上數量最多的蝴蝶,由於色彩豔麗,也被稱為「金鳳蝶」,除了臺灣以外,它們只喜歡蘭嶼而已。
喜於海岸連接山地的原始林中,珠光鳳蝶成蟲除了會在港口馬兜鈴生存環境附近出現外,如海岸邊的灌叢、樹叢及森林邊緣等地區,與蜜源植物也有很大的關係,成蟲攝食多種植物花蜜,因具有飛翔的能力,所以在全島均可以發現它的蹤跡,尤其在蘭嶼珠光鳳蝶可以選擇蜜源植物附近,但在收量上以東清、五號涵洞橋、虎頭坡、雙獅巖、龍門橋、忠愛橋等地數量較多。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