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央視網、愛上傳媒、各地IPTV分平臺共同承辦的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火熱開啟了音樂故事作品展播活動。「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1979年,一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唱盡了草原的無限風光,也使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瑪紅遍大江南北。此次,這首深受喜愛的歌曲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參展,通過展現三個幸福的小家庭,呈現了民族融合發展以及呼市生態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成就,也描繪了「美麗的草原美麗的家」的優美城市畫卷。
跟隨歌聲尋找新時代美麗家園
各民族融合發展傳承遊牧文化
四十年來,呼和浩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人們對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熱愛程度沒有一絲衰減,還在傳唱的過程中融入了自己對美麗家園的新理解。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德德瑪的孫女德格菁便決定跟隨歌聲,去看看新時代美麗家園的樣子,聽聽新時代裡的感人故事。
在距離呼和浩特只有50公裡的敕勒川草原,有一個揣著草原夢想的年輕人,他叫格力亞。六年前,剛從大學畢業的格力亞帶上了家裡的50多頭牛,600多隻羊,從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草原舉家遷到了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敕勒川草原。「我們是想在距離青城最近的這片草原上,把草原遊牧文化最質樸的精神展示給大家。」城市與草原被格力亞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在他的夢想家園裡,每一個因素都不能分割,就像內蒙古的各個民族融合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建設最美的家。
用責任築牢北疆生態安全屏障
以一抹綠色表達愛家愛國情懷
在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山麓,有一個小屋子,這是護林員哈斯巴特爾的家。在這個臨時的小家裡,藏著一個偉大的生態夢想。1581年,阿拉坦汗和妻子三娘子在敕勒川草原上修建了一座城,因用青磚砌牆,遠望一片青色,故名「青城」。為了保護青城的這片青色,哈斯巴特爾從2003年開始了護林員的工作,每天獨自一人在一線崗位上巡邏3000多畝林地。
最近幾年,呼和浩特的沙塵暴幾乎沒有了蹤影,這都得益於以哈斯巴特爾為代表的護林員。截止目前,呼和浩特市林業與草原局共有護林員2047名,防護林面積420萬畝,從東到西長132公裡,共設防護檢查點137個。「呼市是一個更大的家庭,我現在的工作就是把這個家保護得更好。這個防護林也相當於一個家的院牆,我在這裡就是建設和保護呼和浩特的一個後花園。」音樂故事裡,軍人出身的哈斯巴特爾以強烈的責任感築牢北疆生態安全屏障,為祖國大家庭的綠色生機而努力。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呼市大力建設新農村邁進新時代
除了一望無際的草原,呼和浩特還有一個「網紅村」——惱包村。據悉,惱包村以前是一個水患之地,農民們只能靠天吃飯,經濟收入並不理想。2013年,按照新城區大青山前坡生態建設的整體布局,結合新農村建設,惱包村採取整村遷建的方式,規劃開工建設了惱包新村住宅和配套服務設施及產業基地項目。
如今,惱包村通過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將從前的落後農村打造成了遠近聞名的特色小鎮、旅遊小鎮、生態宜居小鎮,也讓村民的經濟收入有了一個飛躍的提升。從靠天吃飯的農民到現在集體轉換了身份,惱包村村民始終「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憑藉團結一致的心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完成了由窮到富的華麗轉變。
音樂故事作品最後,德格菁與呼和浩特合唱團共同唱響《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在悠揚的歌聲中,呼市人將草原質樸的遊牧文化、環保意識、團結精神傳遞給全國觀眾,向世界展現了新時代的美好家園。
音樂故事作品《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以三個小家為切口,展現了呼市的發展變遷。IPTV作為智慧融媒體窗口,堅持合作與創新,此次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以小切口見大面貌,以小故事講大中國,聯合全國各省IPTV分平臺,針對地方特色城市風貌打造了一批飽含鄉音、鄉情和歲月風景的節目。讓我們關注《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更多的優秀音樂故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