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給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帶去了不小的影響。許多國家在今年裡,經濟嚴重受挫,出現暴跌。中國也不例外,在這場疫情當中,經濟也遭受到了不小的損失,但是在10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創下近11年來新低記錄。
豬肉價格回調
從去年開始,我國的豬肉價格便開始一路持續上升。中間雖然有迴轉的時候,但持續時間都不長,反而價格一路高漲。現在,豬肉價格開始下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中國豬肉價格同比下降2.8%,連續上漲19個月後首次轉降。
此次豬肉價格的下跌,也是導致中國10月CPI漲幅暴跌的原因之一。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將豬肉排除在外的話,中國的CPI實際上已於7月達到上漲0.4%這一最低點,此後保持在0.7%水平。」在此前豬肉價格就在上升,今年又遇上新冠疫情,加劇了豬肉的緊缺,導致豬肉價格猛漲。
在疫情中,各國為了防止擴散,貿易合作減少。疫情期間,人們對豬肉的需求雖然減少,但也因為對進口豬肉的限制,豬肉價格只增不減。現在,生豬產能持續恢復,豬肉供給持續改善,豬肉價格自然也開始下降。
另據路透社北京11月10日報導,隨著豬肉供給進一步恢復,疊加去年超強「豬周期」帶來的高基數效應,報導援引分析人士的觀點稱,CPI同比漲幅預計短期仍處在低位,甚至不排除進一步下行可能性。
中國10月CPI漲幅創近11年新低
根據11月11日參考消息網的相關報導稱,中國在近幾年裡,經濟發展勢頭一直較好,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也一直在上升。但是在今年,國家統計局11月10日發布數據顯示,10月CPI同比上漲0.5%,漲幅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創2009年11月以來新低。
在此前,中國物價發展一直平穩,而在今年,物價卻發生了變化,此變化與今年的新冠疫情是分不開的。據法新社11月10日報導,在豬肉供應增加的推動下,不斷下跌的食品價格上月使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降至11年來新低。
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法新社記者說:「CPI漲幅下降並不意味著中國正在經歷通貨緊縮,因為下降主要是由豬肉價格推動的。」在新冠肺炎大規模爆發的背景下,世界各國為了防止疫情擴散,開始封閉國家,停止航班等一切交通運輸。國內也在停工停產,眾多民眾失業,消費水平自然也開始下降。
報導還表示,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中國區資深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裡查德說,隨著豬肉供應持續恢復,CPI近期似乎「將進一步回落」,「但與此同時,考慮到消費反彈和目前以基礎設施為主的刺激措施,未來數月需求側價格(上行)壓力可能會加強。」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信息參考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