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石之惑
——下文針對景觀相石實踐中常常存在的觀念偏差,談一些自己的實踐感悟,以為前文述及的景觀相石「六不原則」的補充。
一、平底之惑。
五年來,老焦專注於研發雅石置景所需的板、幾、盤、盆等展具,探索雅石置景的理念和玩法,經常有石友向我推薦平底的石頭,似乎很多石友心中形成了一個概念:只要是平底的石頭,一定可以採用板、幾、盤、盆的展演。甚至認為平底的石頭一定是珍貴、難得的景觀石。其實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觀念。
景石之所以成之為景石,首要的條件是:山是不是山,景成不成景。好山好景即使底不平還是好山好景,我們可以通過埋沙深度,盤、盆高度來調節;通過板上堆沙等方法來置景;還可以通過簡易底座的支撐來達成良好的展演效果。底平但景不成立,或者成立的是亂山惡水之景,恐怖煩亂之境,都不是我們應該要和孜孜以求的東西。也就是說景石相石,關鍵的考量是:景是否達標。底平是錦上添花,不是首要、必要條件。
二、亮點之惑。
挑選景石,最能迷惑我們的就是有亮點的石頭。比如:質地、色彩、局部的奇崛等。往往讓人不舍放棄。局部的單方面的亮點往往讓我們失去選石的方向,忽視了對石頭以景觀的標準為準繩的客觀、冷靜分析和考量,忽視了整體、全局的審視和把握。石頭有亮點是好事,但單方面的局部的亮點需要放在整體和全局的視角全方位審視,才不會被亮點所惑。全局中看亮點,亮點中觀照全局才不會為亮點所惑。也就是相石要具備大局觀。
三、自然之惑。
幾年前,我邀請臺灣的一位石友給北京的朋友們做講座。在講山形景觀的時候,一位聽眾提岀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塊石頭為什麼不能當景觀?我家門口的山長的就這樣啊。不是說玩石頭要師法自然嗎?」
這位石友的疑惑帶有普遍性。一些石友很喜歡把自己手裡的石頭與自然界中類似的景致比照,做為景石成立與否、價值高低的標尺。
我的理解,師法自然沒有錯。
從表相上說,我們是以自然中的美的元素、景致為師,我們師、法的是自然中的美、好、妙,不是亂山惡水。
師法自然更深入的內涵,應該是對客觀自然(表相)中蘊含的自然法則、規律的認知、提練與把握。
——北京老焦
北京老焦聯繫方式:
微信:suiban-china
公眾平臺:suiban-jhg
電話:15116919119
工作室:北京十裡河奇石城2層B廳215號儒石齋(請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