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危機」肆掠臺灣!綠營甩鍋大陸,被島內菜農反嗆

2021-01-07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為期一個月的梅雨季節漸漸進入尾聲,正當臺當局官員慶幸沒有太大災情傳出之際,意想不到的「秋行軍蟲危機」接踵而至,且威力遠勝於梅雨。

自6月8日苗慄飛牛牧場通報首例秋行軍蟲開始,全臺確認案例迅速「遍地開花」,截至17日上午已確認68起,目前僅剩基隆市、新竹市、南投縣和嘉義市未「淪陷」。通過性激素偵察誘捕,金門、馬祖、澎湖及臺灣本島發現共計21件55隻秋行軍蟲成蟲。應變小組稱,第一代秋行軍蟲來臺的生活史周期已接近羽化成蟲期,加上臺灣本島陸續捕獲成蟲,全臺即日起進入防疫第二階段,即不以焚燒及掩埋處理,直接噴藥滅蟲;農地如發現秋行軍蟲,將劃定管制區,由農業局針對區域內所有植株督導噴灑藥劑防治,周圍劃定緩衝區。

秋行軍蟲到底是什麼,又有哪些危害?臺灣聯合新聞網介紹稱,秋行軍母蟲喜歡在禾本科作物上產卵,例如玉米、小麥、高粱、稻米和芋頭等,幼蟲以這些食物為生,甚至鑽進植物裡,讓其無法收成,之後老熟幼蟲再鑽入土壤中化蛹,成蟲羽化後又再進入產卵期。有研究顯示,它的「飛行能力」相當強,一個晚上的飛行距離可達150公裡,如果氣流夠可達250公裡,生命周期一個月,總共可產1000顆卵,繁殖力驚人。文章稱,秋行軍蟲原生在熱帶、亞熱帶的美洲,2016年從美洲傳到非洲,2017年又從非洲傳到亞洲,目前包括東南亞、印度以及大陸地區都深受影響。臺「農委會」數據稱,非洲共有45國、美洲36國、亞洲10國深受秋行軍蟲的禍害。自由電子報18日稱,秋行軍蟲危害水稻等353種植物,粗估臺灣一年恐因此造成30多億元新臺幣的農業損失。之前嘉義縣鹿草鄉農民即將採收的玉米田出現秋行軍蟲,縣政府緊急銷毀約7分地的玉米田,就地挖出3米深的洞,將玉米連同葉子全部剷除、噴藥消毒、就地掩埋。農民悲呼「血本無歸」。

有綠媒藉機聲稱,臺灣秋行軍蟲是從大陸傳來的。14日晚,蔡英文在臉書稱,秋行軍蟲害已經肆虐大陸,之後在臺灣發生第一起案例,為此全民要一起加入打擊行列,如果通報相關疫情屬實,民眾可以獲得1萬元新臺幣獎金。有媒體稱,臺灣目前發現的秋行軍蟲都是吃玉米,推斷是從中國大陸來的,因為如果從越南來,應該偏好吃水稻。不過,不少農民並不這樣認為。據中時電子報18日報導,雲林菜農林佳新日前在臉書發文稱,秋行軍蟲的源頭是美國傳出來的,「農委會」指臺灣疫情是由西南氣流引起、從大陸吹過來的,但「為何屏東、高雄一開始沒爆發?我深深懷疑秋行軍蟲早落定在臺灣,而且很有可能是透過運輸過來的」。「中廣新聞」稱,島內農民盛傳秋行軍蟲其實早就在臺灣出現,不是最近才入侵的;當局大張旗鼓倡導及噴藥防治,有可能是出於選舉政策的宣傳考慮,更懷疑可能是想藉機放寬一些本來不能用的農藥。聯合新聞網也質問道,「官方劇本推斷是5月中下旬西南氣流旺盛時,成蟲趁機飛來臺灣。可是,為什麼當時未能發現?」

對於當局的防疫措施,島內也不看好。有不具名的學者稱,強制噴藥等於宣布防治失敗,第一階段農作物焚燒和埋土恐怕白做了,因為秋行軍蟲會在其他地方產卵,「焚燒和埋土怎能殺絕?」朝陽科技大學費洛蒙中心主任曾瑞昌認為,此次的秋行軍蟲害對費洛蒙中心而言是很重要的研究項目和機會,在該校原本就與大陸高校有學術交流和合作的情況下,可直接赴大陸進行相關的秋行軍蟲「誘引活性測試」、未來再把研究成果帶回臺灣,幫助島內農民。

《聯合晚報》評論稱,臺「農委會」之前對通報秋行軍蟲疫情者的獎勵是一個布娃娃,可見相當輕佻,對外來物種入侵缺少警覺;如今當局應對措施空前巨大,這是好事,但重點是用對力氣。聯合新聞網18日稱,當局對疫情處理得太粗糙了,「指蟲從西邊入境,糟糕的是臺灣那陣子吹東風、東南風,連小學生都覺得說不通」。文章提醒蔡當局「蟲子會飛」,當局抵制某一縣市(指高雄)的防治經費,怎知道白線斑蚊不會越境飛來?「政客因應蟲蟲危機的談話,請心中念茲在茲的是人民,你的冷氣房是疫情豁免之地,但平民百姓呢?」

相關焦點

  • 臺當局稱大陸害蟲被風吹到臺灣,臺網友嗆:什麼風這麼厲害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麗媛】「中國秋行軍蟲證實首度入侵臺灣」、「可能因風向關係從中國(大陸)過來。」近日,臺灣綠媒和民進黨當局都在以或肯定、或揣測的口吻向島內民眾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中國(大陸)秋行軍蟲襲臺」,而更為滑稽的是,害蟲「襲臺」竟是被風吹過來的。
  • 秋行軍蟲首侵臺 釀災恐年損35億
    危害大陸18省之農作物害蟲秋行軍蟲(Fall armyworm),確認入侵臺灣。臺「農委會」防檢局昨日表示,苗慄縣通霄鎮飛牛牧場8日發現疑似害蟲確認為秋行軍蟲;昨日宜蘭頭城、嘉義義竹也通報病案例,預計12日完成鑑定。「農委會」直言,若變成蟲災,比禽流感更麻煩,年損逾35億元新臺幣。
  • 秋行軍蟲(一周熱詞)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本周,「臺獨」媒體荒唐渲染大陸「秋行軍蟲首度入侵臺灣」,出語滑稽到可笑的程度。事情起因是苗慄縣報告疑似發現了危害農業的秋行軍蟲,這種蟲在臺灣是首次發現,但大陸有記錄。臺防檢部門給出的結論是,經檢測苗慄的確出現了秋行軍蟲,判斷是從大陸借西南氣流吹過來的。
  • 秋行軍蟲確診85件 臺灣啟動二階強制噴藥
    臺中市清水發現秋行軍蟲確診,玉米田全數銷毀,展開強制噴藥滅蟲。(盧金足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表示,截至昨(18)日,民眾通報秋行軍蟲幼蟲案例經形態鑑定確定累計85件,執行銷毀案例共62件,銷毀面積達18.5公頃;誘捕到成蟲則有22案、共56隻。臺灣「農委會」表示,將儘速研擬秋行軍蟲綜合病蟲害管理(IPM,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策略,讓農民自主防治秋行軍蟲。
  • 臺灣確診秋行軍蟲39例 幾乎遍布全臺
    中新社臺北6月14日電 近日,臺灣多處發現作物害蟲秋行軍蟲,目前累計發現幼蟲39例,幾乎遍布全臺。據中央社報導,臺灣「農委會」秋行軍蟲災害應變緊急小組14日指出,為徹底滅蟲,高風險綠肥及有機田推新制強化防疫。
  • 綠營名嘴揚言:臺灣不需要大陸,而大陸依賴臺灣
    深綠名嘴鍾年晃說大陸依靠臺灣真的是太搞笑了,真的人一綠都是黑白講顛倒是非,但無奈的就是臺灣民眾都得被繼續愚弄下去,只見更多的臺灣中老年人因為看了這些顛倒是非的節目誤認大陸,無形中對大陸造成許多誤解和醜化,使得兩岸民間之間心更遠,這些電視臺和深綠名嘴必須負百分百責任。
  • 博眼球時酸大陸"窮",被"斷交"後怨大陸"富",臺灣綠營滿嘴跑火車
    更要命的是,這一切也許只是蔡英文政權接下來一系列噩夢的開始……  但儘管如此,即便面對綠色政權如此危機的形勢,島內綠營人士仍然可以將這一切強行解讀為:「郭臺銘等於是幫了小英」。為什麼?首先,蔡英文當局再度「被斷交」,如此大事第二天愣沒登上島內媒體的新聞頭條。回憶16號當晚,蔡英文是大約七點半的時候,陰沉著臉召開的「斷交」記者會。
  • 秋行軍蟲早到 陸:為害更大
    文/本報綜合報導東非、中東、南亞肆虐的蝗災近期傳出恐隨季風襲擊中國,中國大陸官方日前又宣布,秋行軍蟲災害已開始,不但基數大,北遷時間更提早。陸媒九日引述專家預估,蟲量、受害面積肯定都比去年大。中國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五日表示,沙漠蝗蟲有喜馬拉雅山脈阻隔,入侵中國機率很小,但是秋行軍蟲確實已入侵,監測顯示今年基數大、北遷時間提早,將是重度發生態勢。中國科學報九日援引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六日發布的病蟲情報指出,初步統計在七省區一百七十六個縣市區查見秋行軍蟲幼蟲,累計發生面積七十六萬畝,目前發生面積近五十五萬畝。
  • 大陸「資助臺灣黑幫」 ?綠營抹黑的招數一點沒變啊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 邢曉婧】大陸選秀節目在臺灣大學校園演唱會被「臺獨」鬧場一事仍在持續發酵。綠營以現場與學生發生衝突的中華統一促進黨有竹聯幫背景,加上幾次大型抗議活動都有他們的身影,就妄言「大陸資助臺灣黑幫」。
  • 臺東也淪陷 秋行軍蟲全臺通報78例
    秋行軍蟲肆虐,臺灣「農委會」昨(13)日再確認來自臺東鹿野及宜蘭大同2例通報,皆為稻米型秋行軍蟲,亦即繼苗慄、宜蘭、嘉義之後,臺東也有案例發生,迄今確認案例4縣市共5例,且通報數達78例,包括雲林、臺中、新竹等縣市,但尚待專家確認。
  • 島內高教招生遇危機? 臺多所大學博士課程被爆「掛蛋」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前有臺媒曝光,島內多所大學2019年度碩博班招生情況出爐,其中,有37個博士班名額掛零,還包含著臺大的3個博士課程。對此,臺大今日緊急澄清,三個博士課程的目標是招收國際生,名額掛零是不佔核定名額,非實質招生名額為零。近日,島內多家媒體報導,受少子化影響,及不少島內學生申請赴外留學,臺灣高等教育招生遇到危機。
  • 島內這個效仿大陸提案,意外獲綠營支持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月5日報導,近期,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參與平臺上提出,中文教學廢除注音符號,改用羅馬拼音,與國際接軌。這一效仿大陸的提案,意外得到了綠營的支持。圖為孩子學習注音符號 圖源:臺灣聯合新聞網批評者:破壞文化傳承可是,此事卻在島內引起軒然大波,批評者認為這是對文化傳承的破壞。
  • 綠營歪曲228事件真相意欲何為
    2月23日,臺盟中央紀念臺灣人民228事件起義7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於會指出,70年前的2月28日,英勇愛國的臺灣人民發動了反對國民黨當局獨裁統治的愛國民主運動,與祖國大陸人民開展的「反飢餓、反迫害、反內戰」運動相互呼應,匯聚成了全國同胞愛國民主運動的巨大洪流,展現出臺灣同胞薪火相傳的強大愛國主義精神。
  • 大陸拳擊名將向臺捐口罩獲力挺,島內網友嗆蔡當局「該感到羞愧」
    近日在海外社交媒體上,臺灣網友對收到來自大陸朋友的援助口罩表達了感謝之意,而捐助人正是曾經怒嗆「臺獨館長」的大陸拳擊名將練喻軒。練喻軒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1月中國大陸爆發新冠疫情時,自己人在海外,他曾輾轉日本、美國,自費購買一批口罩捐獻給國內一線醫護人員。最近在美國爆發時,練喻軒又在美國山東同鄉會會長王立智,山東衛恩醫院院長溫明春、山東德邁集團董事長施乾平的協助下,從國內籌集物資捐助紐約、加州等地區警察與醫療團隊,受到當地民眾的感謝。
  • 香港影視大亨向華強申請居留臺灣,島內綠營還「警惕」上了!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若】香港影視大亨向華強向臺灣「移民署」提出「依親居留」申請,引發島內「國安」人士的關注。聯合新聞網24日稱,向華強是香港影視圈的大哥,與北京關係良好,他個人也與臺灣關係頗深,太太陳嵐就是臺灣人,臺灣女演員郭碧婷是他的兒媳婦,父親向前是「國軍」少將。 針對「向華強親屬關係中,陸委會是否會對其依親居留申請做審查」的提問,邱垂正回應稱,向氏父子今年9月初以商務履約入境,會在臺停留3個月,必要時再延長3個月。
  • 為什麼臺灣名嘴總說大陸人吃不起榨菜與茶葉蛋?賈靜雯竟然說出了...
    我曾採訪過滬臺雙城論壇,看到拿著各種臺標話筒的記者如潮水般湧向柯文哲時,在感慨臺灣同行敬業的同時,也感嘆島內媒體競爭之激烈。以電視節目為例,2300萬人口的臺灣,電視臺加上網絡電視,大大小小有100多家電視臺300多個頻道,調臺都能調到手軟。去過臺灣某電視臺參訪,電梯轎廂內密密麻麻貼滿了各節目收視率,看得讓人喘不過氣。此外,島內傳媒業普遍不太景氣,節目預算一砍再砍。
  • 捍衛臺灣民眾利益,卻遭綠營攻擊,這才是「賣臺」
    文丨景思 審丨吉安民進黨在臺灣地區「執政」期間,一直在奉行所謂的「親美抗中」政策,甚至不顧民眾反對,宣布開放進口美國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這一事件在島內掀起了一波風暴,稍有不慎,還有可能會損害所謂「臺美關係」,而此事的「罪魁禍首」就是民進黨當局。
  • 全臺累計捕獲55隻秋行軍蟲成蟲 幾乎不可能根絕
    :王詩堯     即日起臺灣防疫工作將進入第二階段,發現秋行軍蟲田區將實施強制噴藥。(臺灣《中國時報》/「農委會」提供)   中新網6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17日表示,島內確認誘捕到秋行軍蟲成蟲,全臺迄今累計共21處、55隻,即日起防疫工作將進入第二階段,發現秋行軍蟲田區將實施強制噴藥。
  • 綠營指責《金門時報》「洗腦國軍」,島內網民批評諷刺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陶欣然】臺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簡稱「金防部」)因為訂閱了引用大陸媒體的《金門時報》,引發綠營的不滿,炮轟該報在島內搞「統戰」。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2日報導,鼓吹「臺獨」的「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日前在「立法院」質詢時稱,「金防部」位於「前線作戰」位置,卻訂閱《金門時報》,而該報的報導內容和圖片「簡直就是統戰的滲透破口」。報導稱,陳柏惟舉例,《金門時報》9月8日的報導引用自中國臺灣網,而中國臺灣網是大陸國臺辦管理的新聞網站,去年被臺「國安局」列為「常見爭議信息來源」,其發文內容也被「國安單位」監控。
  • 大陸「26條」的暖意與蔡當局的寒意,臺灣民眾會感受不到?
    但如今大陸拿出火熱的「26條措施」,順應和平發展的兩岸主流民意,讓「反中」牌落空,臺當局也形同遭到「當頭棒喝」。但「反中」慣了的民進黨並不願意反思。對綠營而言,大陸任何惠臺措施都是居心叵測的「特洛伊木馬」,試圖繼續用「統戰」等抹紅伎倆來掩飾自己執政無能。問題是,臺灣民眾不是傻子,「26條措施」更具可操作性,在陸臺商、臺青乃至臺灣民眾,會感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