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吃塊鴨肉,差點要了命。」今天準備出院的劉老先生仍心有餘悸。原來,老先生吃飯時被鴨骨頭卡住食道,他用土辦法吞飯糰自救,不成想三天後檢查,食道被劃破!幸好遇到了常州三院的醫生,幫他取出要命的鴨骨頭,化險為夷。
喉嚨卡了塊鴨骨頭吞飯自救
不成想骨尖劃破食道還威脅血管
2月25日晚上,77歲的劉先生與家人一起吃飯,期間說了幾句話,吃的快了些,一塊鴨肉下去,突然感覺喉嚨被堵住了,「肯定是鴨肉裡面有骨頭卡住了。」
聽說過用飯糰吞咽,可以把卡住的東西帶下去,劉先生連忙吞了幾口米飯,但還是感覺喉嚨痛。僥倖心理之下,劉先生就想著過幾天這鴨骨頭也許能掉下去,於是就不再管它。
3天後,劉先生感覺喉嚨疼痛加劇難以忍受了,趕緊到附近醫院就診。醫生給他拍攝了胸部CT,CT顯示在食道入口下方卡著一個尖銳的異物,周圍積液積氣。這說明,劉先生卡入的這根鴨骨頭已經穿破的食道壁,周圍有感染徵象。最要命的是,異物十分尖銳,非常靠近血管,如果劃破大血管,極有可能喪命。
醫生告訴劉先生,這手術風險極大,再加上劉先生年事已高,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手術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從食道中無法取出,需要胸外科聯合治療,開胸取異物,醫生建議他去上級醫院就診。
正當為難之時,劉先生聽說常州三院耳鼻喉科經常收治食道異物的患者,於是他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來常州三院急診。
老人一身慢性病還伴有發熱
核酸結果未出等不等?醫生說「救人要緊」
接診的是耳鼻咽喉科薛建榮副主任醫師,他詳細詢問病史、仔細分析胸部CT,的確發現一根兩端帶尖角的異物卡在其食道上段,且已經穿通食道。這個位置很危險,萬一異物戳入周圍組織,就可能會傷及胸主動脈,而這根大動脈一旦被刺破,就會導致人體出血「井噴」,甚至來不及搶救,患者幾分鐘就會死亡,情況兇險異常。
此時的劉先生咽痛加劇,還伴有發熱,體溫達到38.1℃。正值疫情時期,食道手術對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來說都是高風險、高暴露手術,而且劉先生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病史,在一天沒吃東西的情況下,血糖仍有22mmol/L,遠遠超過正常值。
隨後,醫院立即組織了耳鼻喉科、胸外科、內分泌科、麻醉科集體會診,全面評估劉先生的病情,最後決定施行食道異物取出術。同時,抓緊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等相關檢查,但核酸檢測需要4個小時,考慮到患者病情緊急,耽誤一刻,救治的難度就更大。等不及檢測結果,耳鼻喉科主任馬敬和薛建榮毅然決定立即啟用負壓手術室,在做好三級防護的情況下儘早為劉先生施行手術。
術中發現3釐米尖骨已穿通食道
「土辦法」差一點要了命
經過一系列的準備,2月28日21時,麻醉科主任蘇工、麻醉師張靜賢、護師王佳為劉先生進行全身麻醉並全程監護,薛建榮副主任醫師為患者實施了食道異物取出術。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手套,所有的動作都顯得笨拙,要在食道鏡中有限的小間隙裡尋找異物,實在是難上加難的事。當異物順利被取出那一刻,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太不容易了。「是根長達3釐米的鴨骨頭,兩邊的角幾乎像小刀一樣尖銳。」薛建榮表示,一開始異物卡的位置應該還沒進食道,但是由於患者使用吞飯糰的「土方法」,導致骨頭下滑到食道,但卡在了狹窄處,差一點就要了命。
食用魚、雞、鴨等注意細嚼慢咽
萬不可迷信「土法」加重病情
常州三院醫生介紹,有三類人群易患食道異物,第一類是兒童。由於孩子吃飯時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大口吞咽,可能吞入魚刺、雞骨頭。還有不少貪玩的孩子,喜歡把硬幣、紐扣電池、玻璃球含在嘴裡,一不留神也會被卡住。第二類是老人或腦外傷患者。這類人咽部不敏感,吃飯時如果不注意,易被雞骨、鴨骨、魚刺卡住。第三類是飲酒者。市民在婚宴、聚會時如果大量飲酒,最好少吃多刺魚、雞塊等食物。因為很多醉酒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一不小心就會吞下異物。
醫生提醒市民,一旦發現誤吞了異物時,最好及時就醫。食道異物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因為食道有三個生理狹窄的地方,一是食道入口,二是食道中段位置,三是靠近膈肌的裂孔處。異物通常卡在食道入口處,即第一個生理狹窄處。這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咽喉部的不適感、喉嚨痛等,個別患者還會有噁心、嘔吐的症狀。比較嚴重的情況是異物卡在氣管,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氣促等症狀,情況就會比較緊急,要馬上送醫院就診。
隨意使用「土方法」如吞飯、吞菜、喝醋等,還可能造成食道壁損傷和感染。最常見的就是因為食道異物感染以後引起縱隔感染和胸腔感染。在食管附近有各種血管,一旦食管有創傷且感染,感染侵蝕臨近的大血管,把血管弄破,引起大出血,病人會在數分鐘之內丟掉性命,死亡率高達90%,無法搶救。除此以外,嚴重的食道穿孔還會引起全身的血行感染,或者中毒感染,發生在咽喉部的感染則會引起膿腫,出現這些情況都可能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