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瀕臨破產到華爾街之王,雷·達裡奧只做了一件事情。
雷·達裡奧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對衝基金的創始人,公司的資產規模達到一萬億人民幣,被譽為是「投資界的賈伯斯」。
達裡奧在職業生涯早期,曾做了一個錯誤的投資決策,賠了很多錢。公司也瀕臨破產,他不得不把員工全都裁掉。這件事情讓他的狀態從「我是對的」轉變為「我怎麼才知道我是對的」。
他把每一筆投資的交易邏輯記錄下來,從中總結規律、提煉投資規則和標準。遇到新問題時不再手忙腳亂,而是靜下心來好好的思考和總結。
後來他把這一方法也應用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總結出了300多個人生原則和工作原則。他還開發出了的新的交易策略,使橋水基金一步步成長為全世界最賺錢的對衝基金。
把感性的經驗變成理性的原則,組建自己的原則工具庫,下次再遇到相似的問題時,就可以直接輸入關鍵詞,在自己的工具箱裡找到相應的原則和解決方案。
在人生的各種關卡,當我們迷惑、煩惱、痛苦的時候,原則就是我們抉擇和行動的判斷標準。
我的一位朋友,畢業後靠關係進了一家國企,別人都在羨慕她的運氣,她卻覺得自己被困在了,五年後工作合同到期,因為一紙文憑,她被辭退了。
重新回到人才市場,才發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的匱乏,因為早就習慣了別人的安排,失業後自己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於是天天待在家裡,在虛擬世界裡尋找一些存在感。
其實不是現實不給她選擇的機會,而是她從來就沒有主動選擇的勇氣。
人生就是選擇的積累,有沒有一個清晰的正確的判斷標準,人生的結果將完全不同。
原則是一種思維方式,通過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我們走上正確道路,它並不是晦澀難懂的學問,而是產生於經驗和實踐中的真知灼見。
第一種原則是來自於古人的經驗。
我們小時候背誦的弟子規、三字經,無不是在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也因此形成了「忠孝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規範。
第二種原則來自於榜樣的示範。
榜樣能夠讓你知道自己是誰,以及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牛人總會扎堆出現,就是因為榜樣的力量。古時的周有光和趙元任、瞿秋白三位漢語語言學家就同住在江蘇常州青果的一條巷子;現在則有新東方出來的徐小平、羅永浩和李笑來。李笑來曾說過,牛人扎堆的原因就是沒吃過豬肉,但見過豬跑!所以見識過多牛的人,你就有可能有多大的成就,尤其是在你身邊的牛人!
第三種原則來自於自己的經驗和實踐。
億萬富翁李笑來,一位自稱「終身成長者」的人。他身上有很多標籤:銷售、新東方名師、暢銷書作者、比特幣首富、天使投資人。
他是一個篤信原則的人,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他一直遵循著自己的原則,極少盲從別人。他也很善於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並分享給更多的人,他寫書、寫專欄分享了自己時間管理的原則、投資的原則、做人的原則、生活的原則,幫助了很多人獲得了成長和財富,而他自己也活成了別人的榜樣。
只有當你知道「你是誰,你相信什麼和你要做什麼」三者之間的聯繫,才會知道自己是否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知道自己應該如何調整方向,對於未來也就不會再迷茫。
當生活出現了新的目標,或者你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困惑時,就可以停下來,利用自己的指南針,為自己定位,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賈伯斯回歸蘋果公司時,發現蘋果業績下滑是因為沒有了自己的靈魂,他重新定義了蘋果公司的原則:製造一個偉大的產品,而不是賺錢。
然後他做了一項重大的舉措——砍掉蘋果的大部分產品線,而只專注於少數幾項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正是因為做減法,使得整個公司的願景變得非常的清晰,整個公司將大部分資源聚焦在這4類產品上,最終成就了新的輝煌。
原則是連接價值觀和行動的橋梁,沒有原則的人,面臨抉擇的時候是被動的,也很難去實現
人生價值,只有時刻鍛造自己的原則、時刻汲取別人的原則的人,才能夠通過行動實現人生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