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媽媽的做法真「過癮」!心理學:這麼做是誤導孩子

2020-12-06 騰訊網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因為這部劇的劇情十分接地氣,讓很多人都不自覺得有了代入。

就在前兩天更新的劇情中,童謠飾演的顧佳是一個孩子媽媽,有一天,她出門應酬回來,保姆告訴她,自己的兒子去參加其他小朋友的生日會了。等她趕到小朋友家的時候,卻發現別的小朋友都在愉快地玩耍,而自己的兒子卻因為自己與一位媽媽的過節,被對方關在了臥室裡。

看著自己家孩子哭得滿臉都是眼淚,那個心疼勁兒就別說了。誰知道,小朋友的媽媽竟然還說自己家孩子亂闖,將責任都推到了兒子身上。

顧佳安撫了下兒子的情緒,之後讓孩子在門口等自己。結果,她將欺負自己孩子的媽媽推進了臥室,在裡面發生了一場「爭鬥」。當然,最終以顧家的勝利宣告結束。

網友們看到這樣一幕,都大呼過癮,紛紛表示,「這才是我心目中媽媽的樣子」。

同樣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我特別能理解顧佳在看到自家孩子受欺負那一刻的憤怒,也覺得這樣為孩子出一口氣,真的是很爽。但是,這樣的做法是不是真的妥當,或者說是不是真的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來分析分析了。

切莫打著「為了孩子」的旗號將矛盾升級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的第一個想法往往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如何解決,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衡量什麼是對錯。

劇中的小朋友媽媽因為與顧佳出現了一些矛盾,所以就把氣撒在孩子的身上,這的確是不對的。不過,很多時候,有些不對的事情就是會發生在我們身上,逃不掉。而顧佳也用自己的方式去與對方反抗,看似出了一口氣,大家也看個過癮。但是,這樣對孩子而言真的是好事兒嗎?

孩子會不會在未來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也會採用和媽媽同樣的方式去處理呢?這一次是顧佳贏了,就能保證孩子下一次也一定會贏嗎?又或者說,當衝突不斷升級的時候,誰會成為贏家呢?也許都是輸家。

就在前不久,話題#男子殺死9歲男生被判死刑#的話題登上熱搜榜,孩子間的小摩擦讓兩個家庭從此不再完整,引發了網友們的無限唏噓。事情的起因並不複雜,就是上小學的女兒與同班級的一個男生在課堂上發生一些小摩擦。事後,男孩也沒有在班級公開道歉。

女孩兒的爸爸就咽不下這口氣,產生了報復的想法。於是,他攜刀進入校園,在教室裡殺死了那個年僅9歲的男孩兒。後來,經法院判決,女孩兒爸爸被判處死刑。

爸爸愛女的心情同樣可以理解,但是,一時的衝動卻讓女兒永遠了沒有了爸爸。類似這樣的事情,近幾年時有發生。面對孩子之間出現的問題,父母過度參與,最終讓慘劇發生在了兩個家庭中。

顧佳也是一樣,她的做法其實更多地對自己的一個交代,卻忘記了遇到矛盾,我們應該為孩子做的是告訴孩子如何處理才是對的。

危機也是轉機:衝突是孩子學習的一個好機會

作為父母,我們都不希望孩子遇到衝突,無論這種衝突是發生在與成年人之間,還是發生在與同齡人之間。

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衝突是不可避免的。衝突有可能讓會讓孩子的身體或是心理受傷,但是,處理好了,這也會是一個機會,讓孩子知道遇到衝突如何去處理,如何去解決,這樣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就會有獨立處理問題的難度。

行為主義代表人物班杜拉曾經做過一個經典的觀察學習實驗。

他選取了66名四歲兒童作為被試,讓所人都一起觀看成年男子對一個玩具娃娃做出的攻擊性行為,但是,這些被試被分成三組,每組觀看電影中的攻擊行為的不同對待結果。

第一組是獎賞組。在這一組中,有攻擊行為的成年人得到了其他人的獎勵。比如誇獎他是一個很強壯的人。

第二組是懲罰組。在這一組中,有攻擊行為的成年人得到了懲罰。另一個成年人對他說:「住手!我以後再看到你這樣欺負弱者就給你一巴掌!「

而在控制組,不會有任何的獎賞或是懲罰。

之後,班杜拉讓這些兒童進入到遊戲室,裡面放著一個同樣的娃娃,結果發現,獎勵組的孩子會比懲罰組的兒童出現更多的攻擊性行為。

類似這樣的現象,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發現,父母愛說髒話,孩子也很有禮貌;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也很難做到溫柔。

有的父母會在孩子情緒很激動的時候對孩子也大吼大叫,不過說的內容卻是:「你就不能心平氣和地處理問題嗎?」

說出來的內容和說話的方式完全不是一回事兒,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因為父母給孩子樹立了榜樣,用行為在告訴孩子,你要怎麼做。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衝突會不會成為一件壞事,就看父母要如何處理了。

那麼,面對衝突,父母究竟應該如何做呢?

父母的處理方式和態度很重要,但是父母究竟要怎麼做呢?這是很多父母最關注的問題。

顧佳在處理的過程中也有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比如說發現兒子嚎啕大哭,不是一上來就追問孩子發生了什麼,又或者當著孩子面就去與別人衝突,而是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哪怕是聽到孩子說「我以後再也不想去幼兒園了」,她也一直在安撫孩子,而沒有馬上就去教育孩子。

在面對孩子衝突的時候,父母要注意這三點。

首先,一開始,孩子對錯不重要,父母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

父母總是喜歡站在對錯的角度對孩子進行評價,對錯固然重要,但是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告訴孩子對錯,而是讓孩子能夠聽得進去,用對錯來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行為。

但是,當孩子情緒比較激動的時候,他是聽不進去這些正確的道理的,孩子只會覺得父母是在埋怨自己,從而將對對方的怒氣轉移到父母身上,進一步破壞親子關係。

這個時候,父母最應該做的事情,不是講道理,而是先幫助孩子緩解情緒。給孩子機會讓孩子發洩,先將委屈的情緒釋放出來。此時也不用擔心孩子說的一些話語會變成事實,人在氣頭上難免會這樣的,等到孩子情緒平靜下來,然後再做接下來的事情。

其次,聽孩子說發生了什麼,不要只相信自己看見的部分。

都說「眼見為實」,實際上,眼見也不一定為實。尤其是當父母接到老師的電話,說自己家孩子和別人打起來了,父母難免都會依據孩子平時的表現,對孩子有一個預先的設定。

但是,平時調皮的孩子一定就會欺負人嗎?平時老實巴交的孩子就一定是被欺負的嗎?這些都不一定,所以最好的辦法,不是父母去評價孩子的行為,而是應該等孩子自己開口說。

前段時間,朋友家孩子因為一個玩具和別人家孩子打起來了,姥姥馬上就給我朋友打電話,讓她趕緊回來處理。結果,我朋友一看到孩子就破頭蓋臉地說了孩子一通。因為孩子平時就愛搗蛋,所以她覺得一定自己家孩子先動的手。

結果,她剛說完孩子,姥姥就說,「這次還真不是孩子的問題,是自己家的玩具,其他人要搶,他不想給,才發生衝突的。」

結果,孩子卻聽到了媽媽的訓斥。因為這件事情孩子好幾天都不愛和媽媽說話。朋友也十分後悔,當時要是先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就不會這樣了。

別因為孩子與其他人之間的衝突影響了親子關係,父母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這樣才會知道到底是「誰對誰錯」。

最後,如果是自己家孩子錯了,父母也要注重引導而不是批評。

如果有人當著很多人的面批評你,你會很有什麼感覺?難堪?羞恥?如果你會有這種感覺,那麼當父母當著其他人的面批評孩子,孩子也會有一樣的感覺。

不過,這其中不同的在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遠遠低於成年人的,孩子也沒有能力來消化掉這些負面情緒,所以,父母如果處理不得當,很有可能給孩子帶來除了衝突之外的二次傷害。

因此,父母在了解了發生了什麼之後,不要急著批評孩子,可以把孩子帶到旁邊,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說一下,問一下孩子是不是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你覺得你的做法對嗎?有沒有什麼問題」

如果孩子意識到了,再繼續問孩子「你也覺得自己剛才做的不對,是不是可以給他道個歉呢?」

如果孩子不是很原因,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進行共情。「如果別人這麼對你,你是不是也會很生氣呢?」「如果別人像你剛才一樣那麼對你,媽媽是會很難過的,我覺得你受到了傷害。」

之後,父母可以表達一下,「如果你覺得不好意思,媽媽可以陪著你一起去」「你不是一個人,爸爸媽媽會陪著你支持你的」。從而給孩子勇氣,讓孩子可以勇敢面對。

在這裡,我還要提醒一下各位父母,在處理衝突的過程中,要注意「問題是問題,孩子是孩子」。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行為也許是有問題的,但是不能因為一次的行為,就去否定孩子這個人。

「你怎麼這麼差勁,就不能消停一會兒?」「你要是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每當父母這麼說,孩子就不會覺得自己做的錯了,而是覺得自己錯了。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自我懷疑,給自己貼上「差」的標籤,很可能未來再也撕不掉了。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籤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了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時,這位母親的做法連老師都稱讚了
    文 | 獨自成山來源:海狸媽媽最近有一個視頻很火,是撒貝寧主持的《開講了》的一期節目:孩子被人欺負時,該不該打回去?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是這樣回答的:當然要打回去!沒想到吧?這個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研究生導師李玫瑾竟然也贊成孩子被人欺負時要打回去。
  • 魚皮花生的家常做法,簡單一做,香鬱酥脆,一口一個真過癮
    如果是前段時間我肯定會回答是麻花,過年的時候,我們這裡,每家每戶都會做一些炸的麻花,香酥可口,圈圈曲曲的樣子,還挺漂亮。不過麻花有一定的缺點,就是在製作方法上,如果掌握不好的話,口感會偏硬,或者是做出來的麻花不好看。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款非常容易製作,而且口感超級酥脆的小零食,這款小零食相信大家都吃到過。
  • 水晶蝦餃最好吃做法,鮮香嫩滑又Q彈,孩子一口一個吃真過癮
    水晶蝦餃最好吃做法,鮮香嫩滑又Q彈,孩子一口一個吃真過癮。哈嘍大家好,我是兔兔聊美食,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道營養價值豐富 的家常菜,老少皆宜,而且非常的簡單容易學,接下來就跟我一起走進廚房,學習一下這道菜的做法吧!
  • 這菜從小吃到大,100年都吃不膩,經典做法,孩子1口1個,真過癮
    今天放學去接孩子,等孩子的時候和家長們在一起閒聊天,都在討論誰家孩子又長高了,說我們家孩子整個暑假還真沒少長個,其實個頭大家都能看出來長了,說明孩子真的長了不少,家長們都問我平時都是怎麼做飯的,我說就是家常飯啊。
  • 孩子不能慣?心理學研究:從小這樣慣,孩子長大更自信
    然而,通常我們「為孩子好,不能慣著他」的理由,其實會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或者會造成孩子對父母無法形成信任和安全依戀,並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很多「不慣」孩子的做法,甚至會傷害孩子。發展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兒童在最初幾年對養育者沒有足夠的信任,沒有形成健康的個體感,就埋下了心理失調的種子。在嬰兒期和學步期沒有完成信任與自主任務的兒童,成年後將很難與他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
  • 孩子膽小總是被欺負該怎麼辦?如果你家孩子是這樣的你要這麼做!
    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越膽小的人越容易被欺負!」,不知道你家孩子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呢?前段時間帶著孩子在小區裡玩耍,看到鄰居家小孩一個人蹲在地上,旁邊圍了三四個同齡的小朋友拿著一個蠶寶寶在嚇唬她,並且還大笑「哈哈!看!她膽子好小,居然怕蠶寶寶!」
  • 孩子偷錢該怎麼辦?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偷錢,那更是覺得一大恥辱。家長們往往又是氣憤,怎麼這種事偏就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又是難過,自己平日裡苦口婆心的教育難道都是廢話;又是沒面子,這要是讓別人知道了臉該往哪擱啊……於是,大部分家長的通常做法都是:指著孩子的鼻子臭罵一頓,再把孩子暴打一頓。    可是,這樣的做法真的對嗎?孩子幼小的心靈,往往是脆弱而敏感的。對於偷錢,可能他們還不是很有概念。
  • 如何讓孩子懂得喜歡自己,做好這4點,讓孩子擁有一個自信人生!
    亞特拉心理學的喜歡自己理論,對孩子的教育來說非常重要接受過周圍人喜愛、疼惜的孩子,才能愛周圍的人,也才能喜歡自己本身。相反的,一個經常被別人欺負和常被朋友說我討厭你的孩子,經常不被別人接納的話,他是不快樂和孤單的。長此以往,他也不可能會喜歡自己,導致嚴重的不自信。
  • 孩子的寵物死了怎麼辦?這媽媽的做法很可愛,卻充滿智慧!
    所以,孩子與小動物天性親近,當孩子的小寵物死了,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情感,重視孩子的情緒。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做?下面是一位媽媽可愛的做法,背後有智慧,真的值得父母們借鑑!媽媽有些困惑。小男孩一本正經地說:「小兔子在土裡的時候,感覺黑就可以打開手電筒。貼紙和玩具,它可以在無聊的時候玩,棒棒糖是我送給它的,讓它不要忘記我這個好朋友……」媽媽抱了抱小男孩,稱讚他做得對。回家的時候,小男孩問:「媽媽,在那裡(小兔子的墳),會不會長出一隻新的小兔子?
  • 孩子最愛的巧克力月餅,原來做法這麼簡單,學會再也不用買
    最近幾天做了一百多個月餅,有紅豆沙蛋黃的,有五仁的,有核桃棗泥的,還有白蓮蓉的。孩子說,做了那麼多口味的月餅,能不能給他做巧克力的月餅呢?我家孩子跟大多數孩子一樣,特別愛吃巧克力。既然點名要吃巧克力月餅,那就安排起來。巧克力月餅要比傳統的廣式月餅簡單很多,零基礎的烘焙新手也可以輕鬆做。
  • 二胎後,大寶行為倒退、欺負二寶!平衡兩個孩子關係,學學郝景芳
    @ 小周:有了二寶之後,大寶變化很大,經常嚷嚷我們不管她,遇到一點事就鬧情緒,以前會做的事自己也不做,說不會,還開始尿床。甚至哭著說要打死小寶。總結來說,要二胎,對大寶是最大的考驗,缺乏安全感、行為倒退、欺負二寶,所以大寶是最該關注的對象。
  • 「我不想學習了」,媽媽一句話讓孩子認錯,網友:段位真高
    文|美芽媽媽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個寶寶都希望自己可以不用上學,每天在家裡無憂無慮的。但是只有通過學習我們才能提高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那麼當孩子向父母表示自己不想學習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有一位寶媽為大家做了親身示範,網友看後表示段位真高。
  • 嗯哼在學校被欺負,回家跟媽媽告狀,霍思燕的做法引網友連連稱讚
    霍思燕講述嗯哼哭著回到家說:「媽媽,我又被打了」。相信任何一個家長聽到這樣的話,都會心裡一驚。又被打,那難道我家孩子是天生「受氣包」。但霍思燕真的非常冷靜,雖然她很生氣,但依然克制住了,也沒說「你怎麼不直接打回去」。
  • 如果你有孩子,一定要看看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C媽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方面的實驗,這個實驗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就是著名的恆河猴代母實驗。做實驗的人是美國心理學家哈利·哈洛,以研究小猴和母猴之間的情感而聞名,這個實驗的主要環節是這樣的:哈洛將剛出生的小猴和母猴及同類隔離開,他發現小猴子對地板上的絨布產生了極大的依戀,就像人類的嬰兒喜歡毯子和毛絨玩具一樣。
  • 女兒被欺負秦昊掩面哭泣,王小騫遇到相同情況,她的做法才是高明
    女兒被欺負秦昊心疼落淚,同是女兒被欺負,王小騫做法更值得學習前段時間,秦昊為女兒落淚登上了熱搜,當時是秦昊和伊能靜參加某綜藝,伊能靜和秦昊說起女兒米粒在學校被同學欺負的事情,聽到女兒被欺負,秦昊非常氣憤,也非常心疼,忍受不住就落淚了。
  • 女兒在幼兒園被小男生親了,兩位媽媽不同做法,直接影響孩子稟賦
    無論男孩或女孩父母都是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畢竟有一些男孩和女孩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的,女生更容易受到損傷和被欺負別人,所以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女兒送去上幼兒園的時候,會時常因為不能時時刻刻陪在她女兒的身邊而感到很擔心。如果一個女兒在學校被別人欺負,不同的父母會有不同的表現。
  • 不要再做扼殺孩子想像力的兇手!
    我連忙追問女兒,是誰告訴你這麼畫的? 女兒邊畫邊回答說:「是奶奶教我的。」 聽完女兒的話,我像只憤怒的獅子狂奔至奶奶的房間,向奶奶質問道:「媽,別這麼教孩子畫畫,她會失去想像力的!」 奶奶詫異的看著我說:「不這麼畫,她畫不出來。」
  • 孩子提出的這些要求,媽媽要想辦法拒絕,這裡給大家支兩招
    心理諮詢作家武志紅認為,父母溺愛孩子的原因千千萬萬,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反映真實的自己,對自己童年的記憶以及理念內化。然而過度溺愛孩子,反而是一種「懶惰」和「不負責任」的做法,更是把孩子推向了無盡的沼澤。
  • 媽媽帶孩子逛商城,走到二樓連忙捂著孩子眼睛,網友點讚:真機智
    媽媽帶孩子逛商場,走到二樓連忙捂著眼睛鄰居小暢的兒子今年4歲了,特別調皮,因為是家裡的獨生子,從出生後,就備受家人疼愛,平日和老公工作比較忙,都是姥姥幫忙帶,到了周末的時候,才會帶孩子出門,家裡條件屬於中產,孩子喜歡的東西,都會儘量滿足孩子,自己小時候的虧缺,都彌補在了孩子身上。
  • 曬曬我做的家常菜,營養健康色香味俱全,孩子都說媽媽做的飯菜香
    曬曬我做的家常菜,營養健康,色香味俱全,孩子都說媽媽做的飯菜香!炎熱的夏天,在屋裡不動都是一身汗,很多人表示天熱沒食慾,能不做飯就不做飯了!但是對於做媽媽的人來說,家裡有孩子,天氣再熱也要下廚做飯。這個食譜搭配的還不錯吧,都是些簡單易做的家常菜,下面分享詳細的食譜做法,歡迎圍觀,一起來聊聊孩子愛吃的飯菜吧!【拍黃瓜】做法:黃瓜洗淨,用刀拍扁,斜切成小塊;大蒜去皮,也用刀拍扁,切小一點,和黃瓜一起放在一個大碗裡;加上生抽醬油、香油、鹽、香醋拌均勻即可,喜歡辣的可以放點紅油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