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裝修最怕的就是漏水漏電,因為水電施工都是隱蔽在牆體內或者地面下,一旦出現問題,不說維修了,就是想要精確找尋發生問題的位置都比較困難,往往需要開挖很多地方,才能找到根源。
但是有時候的滲水,很可能就與我們長說到的水電施工沒有半點關係,比如這戶業主家裝修後三個月入住,住了九個月發現衛生間門口疑似滲水。找了幾家師傅,有說是潮溼,可是掀開門口的地板晾了快一個月,還是不幹。又沒有明水,樓下的天花板也是乾燥的,有說是水泥砂漿層滲水。但現在出水點無法判斷,要怎麼維修?業主也是頭疼不已!
衛生間門口牆邊發現地板邊緣發黑。
掀開的位置
掀開後,地板背面(沒有防潮膜的地方)都是水珠
從臥室門口側拍,剛掀開時水泥地很潮溼
從衛生間門口拍,又掀開了一些地板,地板下仍然潮溼
衛生間門口有片地方也老是不幹,在找平層挖開一個洞,洞裡一直潮溼,不見明水,但也不幹
放幾塊幹的水泥塊,三四個小時以後幹水泥塊會變潮溼
回想以前衛生間施工時,各種管道、防水也都進行過測試,也沒出現什麼問題,施工也算合格。
原來的下水道。
原來的進水管布置
由於業主也諮詢過不少人,各種說法都有,其實根據業主提供的圖片分析,最大的問題是出在衛生間門口。
我們看到業主家的衛生間門洞下面有水管和電管通向衛生間,先不論這樣走是否規範,衛生間地面因為經常接觸到大量的水,雖然表面會有瓷磚能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但是瓷磚的拼接縫是無法完全阻斷水分的滲透,時間久了就會滲透到砂漿層,水管走地面,後期就會與砂漿層混為一體,這樣就會導致水分順著管道慢慢向外滲透,如果衛生間門口沒有做過止水坎,滲透就會更為明顯。
那麼對於衛生間如何才能更好地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呢?
首先水管不建議走地面(這個是考慮到水管漏水檢修成本較高),而各種管道更不能選擇地面走門洞,如果無法避免要從門洞附近走,一定不要直接從衛生間的門洞地面穿過,而是從門洞側面的牆體離地30公分處打洞穿過。
這樣可以避免衛生間地面的水分隨著管道滲透到外面。
第二就是設置止水坎,由於防水層是在砂漿層的下面,一旦衛生間的水分滲透到砂漿層就會往外滲透,這個時候就靠門檻石下面的止水坎進行阻擋水分,現在很多工人在安裝門檻石時根本不會做止水墩,而是和貼瓷磚同步進行,這也是很多人家衛生間門口地面、牆面經常發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