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雄性比雌性好看,這個現象在鳥類中尤為突出,不說別的,但看孔雀就知道雄性比雌性要漂亮多少,小時候實在是不理解孔雀開屏為什麼會對著幾隻土雞,後來才明白原來那是雄性孔雀在那對著雌孔雀賣力的求偶,這才第一次認識到,動物界中雄性大多比雌性「漂亮」。
不過這裡的「漂亮」只是我們人類的判斷標準,情人眼裡出西施,說不定那幾隻灰不溜秋的雌孔雀已經把那隻開屏的雄孔雀迷得神魂顛倒了。其實對於動物來說漂不漂亮只在交配時有作用,平時過於豔麗的外表還容易成為捕食者的獵物,鳥類並不像其他動物一樣為交配大打出手,它們作鬥爭的能力實在有限,而且它們並不能強迫雌性和自己交配,所以要依著雌性來,雌性當然喜歡「帥哥」了,這時長得好看的雄性獲得了交配權,它的基因就這樣流傳了下去,導致後代雄性越來越好看。
那對於人類而言,男性似乎用不到「漂亮」這個詞,顏值再高的男性也和女性沒法比,和女性比漂亮的男性簡直鳳毛麟角,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人類為什麼總是和動物界相反呢?
性的選擇不得不讓雄性變成雌性喜歡的樣子
在研究動物同物種而外貌差別巨大時,一般用性別二態性來解釋。在原始的有性生殖中,雌性和雄性在形態結構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在基因的層面上只是控制性別的染色體不同而已,不過隨著動物的進化,很多物種的雌體和雄體在形態結構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即呈現出明顯的「性別二態性」,在一些高等動物中,性別二態性十分明顯,有些表現在體重上,有些則表現在形態、結構或顏色上。

我們所說的孔雀只是性別二態性在顏值上表現的一個典型例子,相似的還有有名的鴛鴦,其產生的原因也已經進行了解釋,不過還要著重的強調一點,那就是越漂亮的雄性,它們在維持這種外表時需要花費的精力和心思會更多,因此放在尋找食物上的時間就會少,不要小看這一點,只有更加身強體壯且捕食技巧更高的雄性才能做到花大把的時間打理自己的外表,這恰巧成了雌性變相的挑選更加強壯的雄性,那這樣就在進化上解釋得通了,畢竟在殘酷的大自然生存,光靠「臉」是吃不上飯的,對於鳥類來說大多還是一夫一妻共同撫養後代,挑了不強壯的雄性也是降低了後代存活率。

其實性的選擇導致的性別二態性除了鳥類,在別的動物上也很常見,相對於像鳥類這種顏值至上的還是屬於幸運的物種了,換做其他物種,特別是雌性有特殊癖好的那種,雄性的樣子會變得特別的滑稽。
比如我們熟知的長鼻猴,鼻子長到甚至蓋過了嘴巴,鼻子有時候會妨礙進食,此時雄性不得不一手抬著鼻子或者把鼻子歪到一邊才能正常吃飯,這種進化按理說一點不合理,但是抵不過雌性長鼻猴喜歡啊,雌性長鼻猴就是認為鼻子越長越好看,越有吸引力,時間長了這逼著雄性不斷的進化鼻子的長度,別說長鼻猴的審美還是世代繼承的。
還有特別的青腹綠猴,這種猴子廣泛的生活在南非和東非的廣大地區,看名字它們又青又綠的感覺色彩很豔麗,但實際上是個黑臉猴子,只是最有特點的是它們的生殖器官是淺藍色的,有點螢光藍的感覺,當然雌性是沒有這種藍色的,這也是雌性就好這口,雄性也沒辦法只能照著進化。
人類為什麼是女性比男性漂亮
其實講到人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還要從人類的社會性這種額外的角度去分析。我們知道在自然界動物在繁殖後代上,不同的動物雙方投入的精力是不一樣的:
對於一些低等的生物,它們大多在生育後代上投入的精力很低,比如魚類,雌魚產卵後任其自生自滅,這樣也不存在性選擇,雌雄之間往往沒有太大差異。對於鳥類哺乳動物等高級一點的動物來說,雌性為生育後代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於雄性,雌性的生育會更加考慮對後代的影響,而恰好雄性和雄性遺傳物質是相對過剩的,所以雌性就會對雄性的各方麵條件提出要求,這也催生了性別二態性,雄性會變得高大勇猛或者花裡胡。
再就是人類了,人類在早期是屬於弱勢群體,女性需要更強壯的男性來保護,像大多數動物一樣,女性生育後代的代價要高於男性,所以更強壯的男性被選擇了出來,這也是男性普遍比女性強壯有力的原因,但是隨著人類社會性的進步,面對大自然中兇猛動物的威脅已經變成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社會資源,擁有更多社會資源的男性成為了保證後代生活更重要的條件,女性傾向於尋找更多的社會資源的男性,男性反過來成為選擇的主角。不過社會是更加進步的,在人類文明越來越高級的同時,這種差異性似乎也消除了,男性和女性沒有了實質的差別。
所以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可以發現女性比男性漂亮的同時,女性和男性的外貌也向更優的方向發展,這也是人類獨特的地方,很多時候單從進化的角度已經難以分析人類的進化,還應考慮到社會方面對人類進化的後期影響。
結語
在動物界性別的二態性還會依照原有的進化方向繼續維持下去,但至於人類中男性與女性誰漂亮的問題,已經是社會性影響的問題了,我們知道遠古時代人類肯定是和動物們那樣為了後代的成長而選擇男性,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以後到底會發展到什麼情況,已經從大自然中再也找不到規律了,以後也可能會出現男性比女性漂亮的情況,畢竟在社會的影響下,一切皆有可能。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