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美文 首發
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中國人,很講究禮節,也非常重視「來者是客」。女人嫁人以後,回娘家就有種「客人」的感覺,畢竟身份變得多樣了。不管是自己人還是「客人」,我們都不要成為一個無賴。
女人很容易就活成了「無賴」,仗著父母寵愛,伴侶疼愛,就變得有點公主病。女人要現實一點,沒有公主命,就不要有公主病,但可以讓自己活成一個公主。
玉芬知道自己沒有公主命,她是一個普通女人,但一個普通女人也忍受不了另一個女人的無理和造次。
01
玉芬和王居結婚以後,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先前還和小姑子住在一起,後來小姑子嫁人了,就不在家了。
小姑子有點刁蠻任性,結婚以後經常和丈夫吵架,每次吵架都會賭氣回來住幾天。玉芬打算要個孩子,把之前小姑子住的房間騰出來以後給孩子住。但小姑子這樣一搞,玉芬的打算就落空了。
小姑子有時候住幾天,有時候住上一個多星期。玉芬也不好說什麼,只能勸著小姑子多理解男人一點,並且好吃好喝的招待著。小姑子沒有一聲感謝,認為嫂子為自己端茶倒水是理所應當的。
後來小姑子和丈夫鬧離婚,打算在娘家長住。小姑子想吃什麼就讓玉芬去買,她沒有花一分錢就享受到了主人般的待遇。
玉芬和王居本來生活就不富裕,小姑子這樣一鬧,完全影響了夫妻倆的生活。
回娘家,大部分女人都是客客氣氣的,不是因為自己成了一個「外人」,而是自己長大了。雖然在父母面前,你仍舊是長不大的孩子,但是你心裡要有數,自己已經是一個背負家庭責任的大人了,思考問題都要成熟一點。
02
玉芬和王居說過這事,王居說:「我妹和丈夫感情不和,她不住這,能住哪兒,你多遷就一下,而且,我也不好意思找我妹要生活費啊!」
最終,玉芬忍受不了要「養」小姑子,提出了離婚。
看到夫妻倆本來感情和睦,現在要離婚,婆婆有些慌了,她尋思原因,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的女兒,也意識到是自己把女兒寵壞了,所以這麼任性的胡作非為。
小姑子又哭哭啼啼地回來,抱怨丈夫和婆家的不好,順便讓嫂子去買她喜歡吃的飯菜,玉芬無動於衷,沒有做回應。
婆婆說:「想吃什麼,想買什麼,自己掏錢,長住的話,就把生活費交了。」
小姑子說:「媽,我是客人,嫂子就得對我好。」
婆婆說:「沒有你這麼不客氣的客人,你知道不知道自己破壞了哥哥的婚姻?」
女人不能過多的和娘家人抱怨在婆家受到的委屈,一來娘家人會替你擔憂,二來娘家人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婆家人。好與不好,都是一面之詞。做人要理性和客觀地評價一個人,哪怕是婆婆、丈夫,都不能例外,要客觀。
03
小姑子說:「媽,哥哥和嫂子不是挺好的嗎?他倆要離婚關我什麼事?」
「你哥條件不好,你嫂子嫁過來沒有什麼怨言,反而是幫助丈夫,一起奮鬥。
你嫁人,你丈夫只是說了你幾句會花錢,你就大哭大鬧。婆婆也不是不讓你出去玩,只是讓你不要每天都半夜凌晨回家,你是有家的人,你就說婆婆虐待你。
現在還在嫂子家白吃白喝,當自己是女主人,你做錯的事還少嗎?婚姻本來就是需要兩個人理解和包容,而你只學會了放肆。」
婆婆的話讓小姑子醍醐灌頂,小姑子有點羞愧。這麼對比起來,的確玉芬要比自己優秀的多。
從那以後,小姑子雖然還會和家裡人抱怨,但是也沒有三天兩頭回娘家,兄妹倆的婚姻,都慢慢地步入了正常軌道。
步入婚姻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兩個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生活中難免會有摩擦。不是一點小責怪和小批評,就要鬧離婚。婚姻這麼多瑣事,如果每件都要分個清楚和對錯,那人一輩子就得離婚幾十次,甚至幾百次。
作者的話:
做女人不能向小姑子那樣,在婆家有點不樂意,就回家抱怨。有很多小情緒需要自己調節,多去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活得更加明白。
做女人要像玉芬學習的一點是不卑不亢,你雖然嫁人了,但你不欠任何人。你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判斷、決策,一個只會聽從他人意見的女人,終究是不會活得快樂的。
而做父母的,不要太偏袒自己的孩子了。孩子犯錯,父母的袒護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一個保護殼,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是「助紂為虐」。
有問題,就去解決;有錯誤,就要承認。一個人敢於直面問題,就敢於解決問題。婚姻裡,多體諒對方,包容對方,對對方降低一點點期待,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
1、做人得有自己的底線,如果做人沒有底線,就會任人欺負。
文中的玉芬,就是一位有底線的嫂子。
她尊重小姑子,善待小姑子的,但是她卻忍受不了一直養小姑子。
小姑子有手有腳,為什麼一直要賴在自己家,要他們養著?她忍受不了,忍受不了就提出了離婚,雖然偏激了一點,但是偏激的 背後,卻充滿了理性的光芒。
2、身為婆婆,要一碗水端平,要學會主持公道,不要溺愛一方,禍害另一方。
文中的婆婆,無疑是聰明的婆婆。她不偏袒女兒,難道說她是在害女兒?當然不是。
她明朝秋毫、深明大義。她明白,女兒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不能因為女兒的幸福,就耽誤了兒子和兒媳的幸福。
有些話,也許嫂子不方便說,但是身為親媽,婆婆和自己的女兒說,就顯得那麼的語重心長、情真意切。
希望天底下的婆婆,都能像這位婆婆一樣,能夠深明大義,而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偏袒自己的女兒,最終,只會害了一雙兒女。
今日話題:
如果你做錯了,你的家人敢罵醒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