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確診10萬+!護士哭訴:「我要崩潰了!」醫療物資短缺:床位、防護...

2021-01-20 和訊網

  導讀:截至美東時間3月27日下午,美國已至少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100717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1544例。

  世界衛生組織多日前就已發出警告,美國有可能成為全球疫情下一個「震中」。

  疫情急劇惡化讓美國許多地區的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劇增。一位密西根州的重症監護室護士在談到自己的工作壓力時,幾近崩潰。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者:房珊珊、向秀芳)、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國際頭條、央視財經等

  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家醫院,一名工作人員(左三)在一處新冠病毒檢測站幫助一名接受完檢測的女子。(圖 新華社/美聯)

  據人民日報報導,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疫情實時監測系統顯示,截至美東時間3月27日下午,美國已至少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100717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1544例。

世界衛生組織多日前就已發出警告,

美國有可能成為全球疫情下一個「震中」。

  3月27日上午,鍾南山接受專訪。他表示,目前,其他國家採取行動已經三周。除少數國家新增病例數有些下降外,其他國家還在上升,特別是美國。現在,美國確診病例數已超過中國,「震中」可能會轉移到美國。

  近期,美股持續動蕩,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也引發擔憂。

  當地時間3月27日開盤,美股未能延續前三天交易日的漲勢,道指開盤隨即跌超800點。

  截至收盤,道瓊工業平均指數跌4.06%,報21636.78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3.79%,報7502.38點;標普500指數跌3.37%,報2541.47點。

  

  當天下午,川普還籤署了一項規模達到2.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以應對疫情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打擊。

  

美國確診超10萬!全球超51萬

  西班牙近萬醫護人員感染

  據央視新聞報導,世衛組織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3月27日18時(北京時間3月28日1時),全球確診新冠肺炎512701例,死亡23495例,目前全球已有201個國家地區出現新冠肺炎病例,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約43萬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援引世衛組織

  美國確診病例超10萬

  據人民日報,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疫情實時監測系統顯示,截至美東時間3月27日下午,美國已至少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100717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1544例。

  與大約24小時前相比,美國新增感染病例至少18000例,新增死亡病例至少360例。

  與此同時,美國新冠病毒的檢測能力開始提升,但截至26日,只有紐約州接受檢測的人數超過10萬人,有36個州(包括華盛頓特區)的檢測人數不足1萬人。

  

美國新增病例從26日開始加速增加( 圖片來源:央視援引彭博社)

  紐約州依舊是美國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目前已至少有確診病例44870例。

  此外,新澤西州目前有確診病例8825例,加利福尼亞州有確診病例4569例,密西根州有確診病例3634例。

  當天,川普籤署了一份總統備忘錄,指示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使用《國防生產法案》規定的所有權力,要求通用汽車公司接受、履行並優先處理生產呼吸機的聯邦合同。當天,川普本人對通用汽車提出了批評,指責該公司未能迅速開始大量生產美國目前應對疫情急需的呼吸機。

  當天下午,川普還籤署了一項規模達到2.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以應對疫情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打擊。

  美國各地的疫情應對努力也在不斷升級。

  美國陸軍工程兵團表示,將把芝加哥一家會議中心改造為一所可以治療3000名患者的醫院。

  西維吉尼亞州州長周五宣布,要求所有進入該州的人員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該州是美國本土最晚出現確診病例的地方州。

  此外,佛羅裡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表示,從疫情不斷加劇的路易斯安那州進入佛羅裡達州的人員,必須強制進行為期14天的自我隔離。

  英國首相和衛生大臣檢測呈陽性

  當地時間27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在過去的24小時身體呈現「輕微症狀」,經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同天,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稱自己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目前「症狀輕微」,正在家中自我隔離。

  西班牙近萬名醫護人員感染

  據西班牙衛生部27日消息,過去24小時,西班牙新增確診7871例,累計確診64059例,累計死亡4858例。

  據西班牙媒體報導,目前已有9444名醫護人員在治療患者過程中感染新冠肺炎。

  義大利累計確診86498例,死亡9134例

  據海外網援引荷蘭媒體BNO Newsroom最新報導,義大利新增新冠肺炎病例5959例,累計確診86498例。另據CNN最新消息,義大利新增死亡病例969例,累計死亡9134例。

  

美國為何迅速逼近全球疫情「震中」?

  3月19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醫護人員在一處「免下車」新冠肺炎檢測點引導車輛。(新華社 沈霆攝)

  世界衛生組織多日前就已發出警告,美國有可能成為全球疫情下一個「震中」。

  美國確診病例為何增速這樣快?下階段防疫重點和難點又是什麼?

  

  這張圖表顯示,美國確診病例人數增速高於其他國家。

  圖表來源:新華國際頭條援引《金融時報》

  確診病例驟增有兩方面因素

  據新華國際頭條報導,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從3月10日美國確診病例數量破千,到3月27日確診病例達10萬,只用了兩個多星期時間;死亡病例也在同一時間段內從28例迅速上升到千例以上。

  紐約州是美國「重災區」,確診病例累計超過4.4萬,佔美國近一半。毗鄰紐約州的新澤西州,以及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華盛頓州疫情也都較為嚴重。

  有分析認為,美國確診病例迅猛上升的背後,有兩方面因素。

  一方面,檢測量增加了。

  美國副總統彭斯說,截至3月26日上午,美國總共檢測了55.2萬例樣本。據美國媒體統計的數據,紐約州受檢人數、受檢比例也在全美位列第一。

  

  據新華國際頭條援引報導,美國媒體Vox統計各州確診數字、死亡人數、受檢人數和受檢比例。紐約州在各項排名中都位列第一。(數據截至3月25日)

  另一方面,前期隔離和防控措施相對滯後或落實慢,還在顯現後果。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傳染病系主任斯庫利告訴新華社記者,美國許多地方推行「擴大社交距離」的政策步伐遲緩。在華盛頓州等較早實施這一舉措的地區,確診病例上升的速度已開始放緩。

  美國艾奧瓦大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珀爾曼對新華社記者說:

  「美國病例數快速位列全球之首,表明美國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並沒有做足準備,無論是病毒檢測、強制保持社交距離,還是認真對待病毒感染等方面,都做得不夠。」

  

紐約州一些醫院已處於「崩潰邊緣」

  美國醫療系統將承受巨大壓力

  3月26日,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家醫院,一名工作人員(左)在一處新冠病毒檢測站工作。新華社/美聯

  為應對不斷惡化的疫情,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已陸續升級防控措施。

  川普宣布「國家緊急狀態」。白宮以總統名義發布了公眾應對新冠疫情的行動指南。一些州政府陸續推出「居家令」,以降低社區傳播風險。

  不過,美國不同州防疫措施力度不一,民眾對政府前期防疫力度有不滿情緒,相關防疫措施效果還有待觀察。

  專家認為,美國防疫工作下階段重點在於加強醫療防護物資供應、提高醫院接診能力、搶救急重症病人、降低死亡率等。同時,聯邦政府需要對紐約州等「重災區」提供額外支持。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教授張作風告訴新華社記者:

  隨著病例持續增多,美國醫療系統將承受巨大壓力。

  防護用品嚴重不足也會加重醫護人員感染風險;

  醫院病床位、重症治療室和呼吸機不足,給搶救病人帶來瓶頸;

  這些難題亟待解決。

  紐約州醫療物資嚴重短缺

  隨著病例數不斷增長,紐約州的醫療物資短缺問題更加嚴峻。

  紐約州州長科莫已下令全州醫院將病床數增加至少50%。當地相關部門正在試圖建立多所應急醫院,希望能夠緩解病床嚴重不足的問題。

  科莫還多次表示,希望聯邦政府加快對紐約的醫療物品支援,包括快速實施可以強制私人企業生產醫用口罩、手套、防護服等的《國防生產法》。

  

圖片來源:央視

  據《紐約時報》報導,紐約州一些醫院已處於「崩潰邊緣」。其中,國際大都市紐約的醫院人手、物資最為短缺。

  美國衛生官員還警告說,美國中西部一些地區也存在疫情加速惡化的風險,如底特律、芝加哥。

  13小時一個人護理兩名重症病人

  美國護士崩潰痛哭:太糟糕了

  疫情急劇惡化讓美國許多地區的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劇增。一位密西根州的重症監護室護士在談到自己的工作壓力時,幾近崩潰。

  醫療力量短缺,美國重症監護室護士哭訴:我要崩潰了!

  「基本上,在過去的13個小時裡,只有我一個人在治療兩名病情嚴重、帶著呼吸機的病人。而在接下來的很多個月中,這樣的工作場景將成為我的日常。我感覺我已經要崩潰了,請大家嚴肅看待這件事吧!太糟糕了……」

  

矽谷:每千人床位數低於2.77

  醫療系統能否應對疫情需求?

  截至3月26日(周四)美國太平洋(601099,股吧)時間傍晚18點,加州確診人數為4019人,次於紐約州、新澤西州,超過華盛頓州,位於全美第三。

  其中,矽谷地區新型冠狀病毒確診人數共1334人,佔加州總比例33.1%,跟最初宣布「居家隔離」令時的46%比例相比,呈現下降趨勢。

  雖然比例減少,但矽谷本地醫療機構能否應付?

  醫療資源是否出現擠兌?

  檢測能力是否有保證?

  還有何種醫療問題待解決?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為你繼續帶來疫情中矽谷的一線醫療觀察。

  

圖源 / 圖蟲

  從3月17日矽谷正式施行「居家隔離」,到加州州長宣布全加州進行「居家隔離」,疫情發展迅猛,局勢瞬息萬變。

  3月26日下午,加州衛生部正式報告,截至周三下午,加州共進行約77800例新冠病毒檢測,有約57400例等待檢測結果中。

  毫無疑問的是,萬一大量患者衝到醫院,則需要更多配套的病床、醫護人員、呼吸機以及防護裝備,更多的診斷測試乃至更多用於取樣的藥籤,醫護鏈條上任何一個缺口,都可能導致治療的延誤。

  加州已檢測7萬多樣本

  3月26日下午,加州衛生部正式報告,截至周三下午,加州共進行約77800例新冠病毒檢測,有約57400例等待檢測結果中。

  The COVID Tracking Project是一個實時追蹤美國新冠病毒肺炎檢測數量、陽性、陰性比例的項目,除了對官方數據進行收錄之外,還會人工手動進行數據復檢。

  據該項目數據顯示,截止3月25日(周三)美國東部時間11:55分,紐約州檢測量為103479,超過10萬人,陽性人數為30811,比例為29.7%。

  相比之下,加州總共測試數量為27654件,陽性比例為7.6%,落後於紐約州。

  為什麼加州檢測量經歷了一個緩慢的過程?

  首先,從大環境來看,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下放檢測權太慢。

  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為例,3月9日之前該校不得不依靠舊金山公共衛生部進行冠狀病毒檢測,當該校開始在自己實驗室創建測試並運行後,情況才有所改善,檢測能力為每天60至100位患者。

  矽谷創業者羅碧泉畢業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在南加大取得博士學位後,曾在史丹福大學從事個性化醫學方面的博士後研究。

  她告訴21記者,根據《Science》雜誌一篇對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的文章介紹可知, 當前冠狀病毒檢測PCR試劑盒是利用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技術,檢測人體內新型冠狀病毒的存在。

  「RT-PCR技術是幾乎所有實驗室使用的非常標準、可靠的技術,許多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就能掌握」,羅碧泉博士表示,加上病毒序列和引物已知,有著「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優勢,CDC花了這麼長時間開發出來的試劑盒質量還不過關,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羅博士表示。

  像史丹福大學在內部提前開發檢測,事後證明,這在疫情增長期發揮了作用。

  史丹福大學病理學家班傑明·平斯基(Benjamin Pinsky)1月下旬在斯坦福內部建立了一個測試,2月底被美國聯邦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3月3日以來,史丹福大學使用它測試了500多名患者。

  如今,史丹福大學臨床病毒學實驗室不僅為斯坦福醫學中心(Stanford Medical Center)提供檢測服務,而且還為矽谷多家醫院提供檢測服務。

  按照3月16日史丹福大學官方最新說法,希望能在下一周開始每天進行1000次以上的測試,在36-48小時內得到結果。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3月19日也表示,在扎克伯格基金會(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和其基金會旗下的實驗室CZ Biohub的支持下,將擴大實驗室空間,並用機器人技術進行高通量PCR測試,未來幾周測試能力能提高到每天多達1000名,為住院患者和有症狀的門診患者提供檢測。

  除了高校實驗室之外,商用實驗室的加入,也繼續提高檢測量。

  3月23日,矽谷一家研究「基因治療和分子診斷「的生物公司Avellino,在東灣Hayward市進行無需 「醫生轉診」的新冠肺炎檢測。從現場情況來看,接受測試的居民依舊先將被詢問是否發燒、咳嗽,或者其他呼吸道症狀,如果是的話將下車前往帳篷接受檢測。

  目前,該中心一天最多能檢測370個樣本,當前的測試由Hayward市報銷,並有望在矽谷其他相關縣市尋求合作。

  防護服、口罩緊缺,檢測能力捉襟見肘

  美國公共廣播電臺(NPR)指出,檢測能力存在瓶頸一大原因在於,出於對病人的保護,採樣護士每採一個樣就得換一身防護裝備。由於防護服和口罩緊缺,測試能力捉襟見肘。

  另外,羅碧泉博士告訴21記者,自己曾參與組織檢測志願者的經驗表明,儘管許多生物實驗室的研究生或者實驗員都能做RT-PCR, 但最初檢測人員需要有臨床實驗室的資質(CLIA CERTIFICATE),這會將很多願意報名參與檢測的志願者拒之門外。

  「這兩個瓶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人為本的觀念,但也反映了政府在緊急情況下有限的權衡利弊和靈活變通的能力。」羅博士認為。

  加州州長紐塞姆則指出,包括提取病毒的遺傳物質所需的關鍵測試成分,以及從患者的鼻子或喉嚨收集樣品所需的專用拭子缺乏,也導致了檢測的緩慢。

  直到3月26日下午,加州衛生部正式報告,截至周三下午,加州共進行約77800例檢測,有約57400例等待檢測結果中。

  醫護人員抗議:缺乏防護設備!

  床位、防護服、口罩、呼吸機都緊缺

  若患者確診後,矽谷現有的醫療資源是否能夠應對重症病人呢?

  哈佛大學醫學院Kenneth McIntosh博士在一篇關於新冠肺炎的文章表示,義大利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中,12%患者需要住院治療。在住院患者中,16%被送入了重症監護室,即進入ICU比例約為2%。

  根據美國醫療數據、情報提供商Definitive Healthcare的數據顯示,21記者對矽谷主要6縣市的醫院數量、病床數量、ICU病房數量統計如下表所示:

  

(數據截至3月26日18點,數據來源:Definitive Healthcare)

  從全美來看,OECD在2017、2018年的數據顯示,美國每千人的床位數為2.77,除了舊金山之外,矽谷其他縣市皆低於這一數字。

(數據來源:OECD)

  若按照住院患者ICU比例為2%來統計的話,矽谷目前確診人數最多的聖塔克拉拉縣,重症病床283張,對應確診比例約為14000人。

  但Kenneth博士也指出,嚴重或致命感染比例可能因區域不同而有差異。

  加州州長加文·紐瑟姆(Gavin Newsom)上周二已表示,加州可能需要增加4000至2萬張床位,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嚴重患者。

  但本周一,紐瑟姆再度表示,該州將需要增加5萬張病床應對新冠肺炎的爆發。

  紐瑟姆說,希望在整個醫療保健系統大幅增加資產採購,特別是床位。

  當前,加州醫院系統可以通過醫療緊急容量計劃(Medical Surge Plan)增加3萬張床位。

  剩餘的1萬7千張床位,可能會通過酒店、汽車旅館、展覽中心、會議中心和其他設施實現。

  加州政府本周已在灣區Daily City的一家醫院Seton Medical Center租用了200多張病床,最多可容納220名新冠肺炎患者。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院則準備在其一棟較舊的建築中開設側樓,為可能到來的激增患者做準備。

  除了增加病床數之外,醫護人員呼籲,應考慮跟病床配套的醫護人員數量、防護措施以及呼吸機。

  按照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學教授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公共衛生教授John Balmes博士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說法,如果沒有足夠具有ICU功能的病床可以使用呼吸機和其他支持措施,那麼「他們將會喪生,否則他們可以得到救助。」

  矽谷較為知名的、大型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位於聖何塞的醫院已經由於病人太多,護士曾在數日前開始抗議,要求醫院提供更多的防護設備,例如N95口罩、防護服。

  其旗下位於奧克蘭市、康塔科斯塔縣的護士也進行抗議,因其醫護人員收到醫院的通知,要求如何重複使用口罩和護目鏡。

  21記者在灣區一捐贈醫療資源的微信群中看到,Kaiser Permanente位於聖何塞一家醫院的一線護士有一張把嬰兒尿布當成口罩使用的圖片傳出。

  根據灣區公共廣播電臺KQED截止至26日中午12點統計顯示,全灣區共有20家醫療系統、以及政府相關機構直接向外界發布捐贈需求。

  21記者統計捐贈需求發現,包括Kaiser Permanente、灣區最大私立醫療診所網絡Palo Alto Medical Foundation(簡稱PAMF),以及頂級高校醫療機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院、史丹福大學醫學中心,還有奧克蘭市、聖馬特奧縣、康塔科斯塔縣等以政府名義的需求。

  加州州長紐瑟姆已表示,截至3月25日下午1點,已經下發2450萬個N95口罩,並預訂了1億隻新口罩。加州將加大力度採購10億隻手套,5億個N95口罩和2億隻防護罩。

  分流病人:改造會議中心,就診流程指引

  除了大幅提高測試能力,購買床位、防護設備之外,如何不擠兌現有病人的醫療資源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根據加州公共衛生部頒發的新冠肺炎診斷流程圖,任何個人如果懷疑自己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想要獲得相關測試的話,首先應給醫生打電話。

(加州公共衛生部頒發的新冠肺炎診斷流程圖,首先應給醫生打電話)

  正如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在檢測相關文章中介紹,檢測是針對那些進入急診科有症狀的患者,以及呼吸篩查懷疑患有該病毒的門診患者。

  也就是說,想測試自己有沒有得新冠肺炎,第一步是打電話給醫療機構,而不是直接前往醫院,這也是CDC所要求、強調的。

  羅碧泉博士告訴21記者,由於自己最近曾患了流感,又正逢疫情爆發期,她打電話給醫療機構後,會有專人接電話,詢問一系列問題後,再決定是不是讓她前往醫療機構現場就診。「我問了身邊的幾個朋友,各家醫療系統的流程都是差不多的。」

  在新冠病毒爆發後,矽谷6縣市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聖塔克拉拉縣。醫院已將重點放在具有更嚴重醫療需求(包括與冠狀病毒相關的醫療需求)的患者身上時。那其他病人如何看病?這是不少醫院在其官網都會回答的問題。

  從矽谷來看,把病人分流、設立緊急醫療站是當前的兩大做法。非緊急、可以重新預約的手術、就診都將被暫緩,可以遠程就診的醫院建議遠程問診。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院對所有來醫院的人分流。

  大多數發燒,咳嗽或呼吸急促的人都會轉移到加熱並具有負壓的帳篷中,以防止感染擴散。

  羅博士表示,由於此前自己曾在矽谷多家醫療系統有過就診經歷,包括Kaiser、Sutter Health、斯坦福醫院等,因此疫情期間收到了各醫療機構的電話、簡訊、郵件提示,詳細告知了關於疫情期間就診的流程,讓普通人對於如何就診、如何分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

  另一位餘女士則告訴21記者,她在聖塔克拉拉縣一家醫院進行產檢,下周將進行無創產檢基因檢測和孕早期NT篩查,婦產科醫生告知,檢查照常,唯一改變的是醫院只允許孕婦獨自前往,家屬無法陪同。

  此外,聖塔克拉拉縣官方已在3月21日表示,將會改建市會議中心為臨時醫療站。

  

(聖塔克拉拉縣會議中心外景)

  這跟國內的「方艙醫院」有所不同,聖克拉拉縣會議中心改建的臨時聯邦醫療站(Federal Medical Station),將由美國國家衛生與公共服務部下屬的戰略國家儲備司管理,為沒有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短期、急性的護理,比如說術後需要恢復的患者,從而緩解現有醫院的壓力。

  除矽谷之外,美國聯邦政府還將考慮在華盛頓州建立一個1000人的醫療站。

  至於加州其他縣市像確診數量最多的洛杉磯,加州州長紐瑟姆則表示,要求停靠在洛杉磯港的仁慈號醫療艦立即部署,從而減緩對洛杉磯衛生保健服務系統的壓力。

  待解決:沒有醫保的人群怎麼辦?

  防護資源缺乏?

  居家隔離、提高檢測能力、分流病人都在陸續進行中。但仍有眾多醫療相關的問題有待解決。

  一大問題就是:

  治療費用如何解決。

  當前對於沒有醫保的人群,測試是免費的。

  2020年3月18日,全美頒布一項法案《Families First Coronavirus Response Act》,其中包括一項條款,各州可以選擇將醫療補助覆蓋範圍擴展到本州未投保的個人,聯邦資金提供100%的補助。該法案總共撥款為10億美元。儘管該補助範圍僅限於測試服務,但它將確保更多未投保的人可以享受免費測試。

  但是沒有醫保的人群一旦確診住院治療,仍有住院費用的擔憂。從醫保來看,各家保險系統對費用說法有所不同。

  例如Kaiser Permanente在其官網表示,如果由Kaiser Permanente醫生轉接,患者無需支付與新冠肺炎篩查、測試有關的費用,患者萬一確診新冠肺炎需要住院的話,會根據患者的保險計劃提供相關服務。

  至於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則在其官網針對新冠肺炎的相關問答中,其流行病學和感染預防醫學總監Deborah Yokoe博士表示:任何患者,只要有需要接受醫療治療的人都可以,不論其保險計劃如何。

  沒有醫保的人群怎麼辦?

  根據2017年美國人口普查局對小範圍擁有健康保險的估算,在矽谷灣區,近37萬65歲以下人群沒有醫療保險。

  2018年,美國近2800萬非老年人沒有健康保險。

  醫療政策領域非營利機構Kaiser Family Foundation近期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儘管無保險人群的就診門檻已經逐漸降低,例如暫停對進入特定護理機構的患者篩查,但KFF進一步建議,無論是聯邦,還是州,應該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提供特殊的參保期限,讓那些尚未參保的個人可以申請「貧困者醫療補助保險」(Medicaid)。

  另一大問題也隨著居家隔離令生效後逐漸顯現:相關醫療防護資源的缺乏也在其他行業例如快遞、生鮮行業、護理行業等陸續出現。

  據羅博士觀察,矽谷宣布「居家隔離」令當天,Costco生鮮購物送貨上門的員工沒有佩戴手套。像快遞、生鮮行業等,屬於疫情期間「必需行業」仍維持運營,這類行業的員工也將面臨手套、口罩需求大增的問題。

  21記者本周看到,像亞馬遜、亞馬遜旗下全食超市的生鮮送貨服務、UPS,打包人員、快遞員皆有戴手套進行相關業務的處理。

  醫療系統捐贈需求陸續發布,但大型醫院更容易受到關注,21記者已在華人社群中發現,類似於養老院、老年護理中心等需要口罩等防護設備的信息陸續出現,但這些機構官方捐贈信息容易被忽略。

  隨著捐贈信息眾多,也面臨需要捐贈者一一核實的問題。

  一位居住在南灣的梁女士告訴21記者,自己上周看到同事發布了南灣某醫院的一則捐贈信息,親自前往留下的地址,發現該捐贈地址是醫院倉庫所在地,確認信息準確後才發朋友圈告知身邊親朋好友參與的,其建議應直接核實信息後,捐贈給院方。

  21記者曾在社交網絡見到一則聖馬特奧縣某醫院招募志願者幫助醫院「縫製口罩」的消息,但記者在該醫院官網並未搜索到相關信息,按照醫院官方留下的郵箱發郵件詢問後,院方表示,並未有相關信息,且不接受捐贈的」自製口罩「。

  

美國失業救濟數據令人擔憂

  控制疫情才能穩住經濟

  近期,美股持續動蕩,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也引發擔憂。

  當地時間3月27日開盤,美股未能延續前三天交易日的漲勢,道指開盤隨即跌超800點。

  截至收盤,道瓊工業平均指數跌4.06%,報21636.78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3.79%,報7502.38點;標普500指數跌3.37%,報2541.47點。

  

  巴克萊首席美國股市策略師Maneesh Deshpande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我們認為,在本輪漲勢之後,中期風險已偏向下行。」

  「投資者面臨的另外兩個不確定因素(控制病毒所需的經濟隔離期和最終的經濟損失)仍未解決。」

  「熊市'假頭'反彈並不少見。」

  儘管此前股市連續三天強勁上漲,但主要股指仍較上月創下的紀錄高點低了20%以上。投資者一直在拋售股票等風險較高的資產,因為新冠病毒對經濟造成的衝擊尚不確定。

  與此同時,美國接連推出「大手筆」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但效果還有待觀望。

  最新公布的上周美國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飆升至328.3萬,接近此前歷史記錄的5倍。

3月26日,在美國紐約,一名戴口罩的騎車人經過曼哈頓時報廣場。(新華社 郭克攝)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此前美國歷史上單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最多是1982年10月,為69.5萬。2008年金融危機後,這一數字在2009年3月達到峰值,為66.5萬。

  這項數據被普遍認為是反映當前經濟狀況的最快窗口,也是衡量全美範圍內裁員情況的可靠指標。雖然經濟學家已預料,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諸多經濟活動「停擺」,美國出現失業潮已不可避免,但這項數據的激增仍遠超預期。

  美國媒體感嘆,這是迄今疫情對經濟造成廣泛損害的「最生動證據」。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鮑威爾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安撫」說,疫情帶來的短期損害將是巨大的,導致失業率顯著上升和經濟活動顯著下降,但疫情得到控制時,企業將重新開張,員工重返崗位,信心將恢復,美國經濟有望出現良性反彈。

  他強調說,目前美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控制疫情,然後才是恢復經濟活動。

  言下之意,美國員工能否重返工作崗位,美國就業市場能否恢復健康,美國經濟能否重回擴張,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政府能以多快速度控制疫情。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導。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趙豔萍 HF094)

相關焦點

  • 美國記者全副武裝進醫院採訪,身穿垃圾袋的護士:我想要你同款防護...
    在醫院裡,他採訪了一位護士K,K稱,我想要和你一樣的防護面罩和防護服。大衛詢問:「你穿的是什麼,好像垃圾袋。」她表示,自己穿的就是垃圾袋。大衛稱,該醫院很多醫護人員都沒有足夠的防護裝備。採訪結束後,大衛把自己的防護面罩消毒後寄給了護士K。
  • 美國醫院防疫物資嚴重短缺,醫護人員稱 「正拿奶油刀打仗」
    為暫時緩解口罩短缺,紐約醫院要求護士重複使用一次性口罩;俄勒岡州州長籤署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醫院、救護中心、診所、牙醫、獸醫等使用個人防護設備的單位向州政府報告各自存量;獸醫和牙醫需要依法交出個人防護設備由州政府分配給那些治療感染病患的醫生和護士,不配合的單位將受到法律處罰。聯邦政府在口罩供應不及的情況下率先做出了變通。
  • 美國聯邦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即將告罄
    全球醫療物資,特別是個人防護設備缺乏已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搜話題《紐約時報》4月1日援引一名高級官員的話稱,個人防護設備(PPE)的庫存已快被清空,僅剩一點供聯邦政府人員救急用,呼吸機倒是還有9400多臺可供調配。
  • 噴血少年背後的醫療崩潰
    最近美國發生了一起新冠診療事故,講的是一個13歲少年確診新冠6天身亡,臨終前肺部積血噴出染紅整個病房的事件。雖然逝者已斯,但是這件事真的是很讓人震驚,也很難以接受。直到現在想起來都久久不能平靜,因為畫面實在是不忍卒視。。。
  • 疫情當前,美國醫護人員絕望哭訴:「我們像垃圾一樣不受人待見」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截至美國時間29日,美國確診病例增至12萬,病亡超2000人。目前,美國總統川普已經批准17個州或地區宣布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災難狀態」;15個州包括紐約、華盛頓、加利福尼亞、新澤西、麻薩諸塞、密西根、密蘇裡、馬裡蘭、伊利諾伊等州,另外同還包括關島以及波多黎各兩個地區。而面對如潮水般湧入的患者,身處美國抗疫前線的醫生和護士越來越不堪重負。報導稱,紐約市、紐奧良、底特律等疫情熱點地區的醫院也紛紛拉響警報,宣布藥品、醫療用品和專業人員嚴重不足。
  • 美國疫情的「震中」,紐約一醫院用垃圾袋當防護服,已有人感染去世
    美國紐約市一醫院醫護人員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此前該醫院因為醫療物資短缺,醫護人員不得不用垃圾袋當防護服。據英國《每日郵報》援引《紐約郵報》26日報導,當地時間周二晚,紐約市曼哈頓西奈山西醫院的一名醫護人員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 扭轉種族歧視,美國華人捐物資給醫護協助抗疫
    李彼得感嘆:「諸如『中國病毒』這類的說法,對我這樣的人產生影響。這些加劇了對我們華裔的特定偏見。」李彼得3月20日在微信上貼文,講述他與同事面臨的最迫切危險,他們缺乏個人防護裝備,尤其是口罩及防護衣。3天後,李彼得急切尋求防護裝備的呼籲成功奏效。
  • 美國急救護士:很多新冠患者臨死前都不相信新冠存在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當地時間11月17日15時18分,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11279503例,死亡病例為250485例。過去24小時內,美國新增確診病例162863例,新增死亡病例755例。
  • 馳援武漢|紅杉中國首批醫療物資將直投籌建中的火神山醫院
    面對武漢醫療機構防護裝備和醫療物資仍然短缺的緊張局面,知名投資機構也參與到了支援之中。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了解,紅杉中國緊急籌措醫療專用物資,包括口罩、醫用手套和消毒液等共計16萬件。1月26日,首批醫療物資已向武漢發出。
  • 美國護士打完疫苗6天後確診,西班牙一護士1天後確診,新冠疫苗要...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海外網12月30日消息,美國一名急診科護士18日接種新冠疫苗後,仍舊在6天後確診。傳染病專家表示,疫苗並不會馬上出現保護作用,至少得等10至14天後才有效。圖片來源:攝圖網據美國廣播公司28日報導,美國加州聖地牙哥45歲急診室男護士馬修(Matthew W.)在12月18日接種了輝瑞的新冠疫苗。
  • 美女護士情緒崩潰!在一線抗疫被房東趕走:我像垃圾一樣不受待見
    環球網本月28日消息,據美國《野獸日報》報導稱,當美國醫護人員在缺少防護物資的情況下,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時候,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卻在受到歧視,有的人被趕出了出租屋,有的人則連被趕出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根本租不到。
  • 阿根廷火地島省新冠疫情嚴峻,醫療體系面臨崩潰,或發生人道災難
    華輿訊 據阿根廷中文資訊報導 昨天,阿根廷火地島(Tierra del Fuego)省裡奧格蘭德醫院院長卡洛斯特耶多(Carlos Tejedor)透露該省衛生系統崩潰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並警告稱「一場災難」即將到來。目前由於當地缺乏醫療人力資源,已經無法阻止新冠病毒的蔓延,並且已經被迫採取選擇性地治療患者的醫療方式。
  • 65歲老人要讓出呼吸機,西班牙民眾卻忙著出門?沒狗可遛就遛金魚
    所幸近日西班牙的疫情形勢有所好轉,對比起之前的「井噴」式增長,最近一周的日均新增確診人數在4000例左右,死亡病例有400多例,這樣的數據相較之前可謂是有了顯著進步,比最高峰時下降了50%。 儘管西班牙現在採取了一些措施,一些企業在嚴格防護下開始了有限度的復工復產,但是普通民眾還是不被允許「出街玩耍」,當地還在嚴格限制人員流動和聚集。這下可給生性愛玩的西班牙民眾憋壞了。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4日報導,就因為一個「可以去遛狗」的法令,民眾就衍生出了新的理解。許多人為了能出去放個風逛一逛,即使家裡沒有狗,也開始想辦法「遛寵物」。
  • 5位紐約華人,親歷美國疫情真相
    聽到國內工廠不開工、口罩醫療物資短缺,美國這邊物資充足,所以我們聯繫了美國的一個口罩工廠,採購了2000件防護服,捐到了湖北省十堰市西苑醫院。其實當時我們的公司收入非常微薄,員工超時工作,也沒有加班費,但員工聽說我們用公司資金購入防護服捐物資的時候,所有人一致贊同。我和幾個員工一起把物資打包,海運回了中國。在海運箱外面我們還貼了一個標籤「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 護士自殺,醫生崩潰!幸好狗狗的到來,拯救了大家!
    現在新冠狀病毒在歐美肆虐,很多國家的醫療系統幾乎都已癱瘓,醫護人員大量感染,在義大利甚至出現護士自殺的極端情況。 在美國,昨天確診病例已經突破12萬!
  • 賈巴爾給醫院捐贈防護眼鏡:你們像我打球時一樣棒
    網易體育4月8日報導:湖人名宿賈巴爾在最近做了一件讓人敬佩的事,這位NBA傳奇給南加州醫院的醫護人員捐贈了900副防護眼鏡,幫助他們抗擊新冠病毒。目前,新冠病毒在美國肆虐,目前超38萬人確診,死亡人數超過了1.2萬,形勢十分嚴峻,他們一線的醫護人員更是面臨防護物資不足的窘境。賈巴爾表示在這艱難時期,他被醫生、護士和其他一線醫護人員的勇敢所感動,所以想要想辦法回報他們。賈巴爾找到自己的團隊,要求大家想辦法去搜尋高質量的醫療產品,其中就包括防護眼鏡,他們在這周已經把相關物品捐贈給了當地的幾家醫院。
  • 「筋疲力盡,令人崩潰」 美國醫護說在滅火時民眾卻不斷放火
    近日,美國新冠疫情不斷惡化,多家醫院已超負荷運轉。近日,在費城,大批護士罷工,抗議醫療設備缺乏,並要求增加人手應對數量激增的病人。與此同時,很多美國民眾仍漠視防疫措施。美國醫護說在滅火時民眾卻不斷放火:「筋疲力盡,令人崩潰,感覺根本沒人聽我們在說什麼…」延伸閱讀美新冠死亡病例超25萬,養老院等機構單周增幅創新高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8日晚,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115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25萬例。多地醫院因新冠患者激增不堪重負。
  • 紐約確診人數破2萬,軍警醫院外搭帳篷當停屍間,多輛卡車待命
    隨著新冠疫情在海外持續蔓延,美國已經深受影響,據美國疫情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飆升至6.8萬例,緊追義大利之後,其中紐約州確診病例超過2萬例,佔美國確診病例總數的三分之一,對此,世界衛生組織組織發言人表示,美國很快會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取代義大利成為疫情重災區
  • 紅杉中國籌措16萬件醫療物資馳援武漢:持續關注疫情
    來源:新浪科技圖為工作人員盤點紅杉中國籌措的首批醫療物資,上午將送往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新浪科技訊 1月26日上午消息,據紅杉中國公告,面對武漢醫療機構防護裝備和醫療物資仍然短缺的緊張局面,紅杉中國緊急籌措醫療專用物資,包括口罩、醫用手套和消毒液等共計16萬件。
  • 【美國護士打完疫苗6天後確診 專家:要等10至14天才有效】據美媒12...
    文 / Becky2020-12-30 13:07:35來源:FX168 【美國護士打完疫苗6天後確診 專家:要等10至14天才有效】據美媒12月29日報導,聖地牙哥(San Diego)一名護士12月18日接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苗6天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