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講堂清明節講「孝」
拱墅區文明創建出新招
記者 顧怡 通訊員 黃群
本報訊 杭州要創建文明城市,這次的競爭對手都很「強」,比如剛承辦過亞運會的廣州,古老「帝都」西安,還有四季鮮花盛開的昆明……
杭州這次要聚全民之心,舉全市之力,全力爭創這個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
昨天,拱墅區召開全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會議,區委書記俞東來說,作為杭州市中心城區,拱墅要為文明創建工作盡好責任,作出應有貢獻。
「而且我們不能光為創建而創建,針對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開展專項整治後,要讓創建過程中的有效舉措常態化,讓整體工作上一個新臺階。」
巡更棒——電子信息器加信息鈕
打造最清潔城區,拱墅區曾經有規定:絕不讓任何一點垃圾紙屑,在街面上的停留時間超過15分鐘。現在規定提升,垃圾落地必須第一時間撿掉。
怎樣讓街面道路時刻保持整潔?拱墅區有很多創新。
比如,去年在祥符地區,拱墅區推出了道路保潔「巡更棒」電子考勤機制,今年計劃在全區推開。
「巡更棒」由一個電子信息器和很多信息鈕組成。
電子信息器,保潔員隨身攜帶,信息鈕安裝在路邊。保潔員巡邏到那裡,用電子信息器點下路邊的信息鈕,通過射頻技術,巡邏的時間、次數就會被記錄下來。
說得再通俗點,有點類似單位上班打卡,是一種比較新的電子考勤機制。
拱宸橋環衛所所長翁曉軍說,莫幹山路北段、豐潭路、申花路、育苗路等,已經用上了這套系統,效果還蠻好。
現在,拱墅區的主要道路都實行24小時保潔,其他街巷18小時保潔。
道路每400米左右會配一到兩名清掃保潔員,負責不間斷清掃;保潔員巡邏則騎上統一配備的電動車,不斷在路面巡邏,發現問題立馬解決。
國學「一字堂」計劃每月講一次
一個人如果一天花十分鐘讀書,一年可以讀多少書?可以讀10萬字的書11本。
現在中國人平均每年讀多少書?4.7本。每天五分鐘不到。但韓國人讀11本、法國人20本、日本人40本、以色列人64本。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城區建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也是拱墅區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4月,拱墅區計劃啟動市民悅讀行動。
要和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合作,編印紅色經典、國學經典、文學經典、詩歌經典等系列悅讀叢書。
結合清明節,拱墅區還計劃推出國學「一字堂」,邀請國學名家,每次從一個漢字講起,展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清明節前後第一堂課,要講一講「孝」,主題是「感恩」。今後,國學「一字堂」每月開講一次。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拱墅區還計劃開展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系列活動。
運河元宵燈會、小河直街端午包粽子比賽,德勝中秋百家宴……我們的節日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完全可以過得更精彩、更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