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習慣早養成
從幼兒園到上學,對孩子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面臨著師生關係、同學關係、行為規範、學習內容等多方面的變化。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小朋友們將學到很多知識和本領。上課時,需認真聽講,不講話不玩耍,發言要舉手。
在小學階段還要鼓勵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為了順利適應新生活,家長應當幫助小朋友做好一些物質和心理準備。
實用錦囊
心理準備:
1、為了完成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生的身份轉變,父母平時可以用語言進行引導,如「你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真了不起!」確立小朋友對新身份的認知。
2、開學前幾天,家長可以帶小朋友去就讀的學校轉一轉,一來熟悉地形、路線,二來消除陌生感,增加歸屬感。
3、在平時的親子閱讀中,可以有意識地以引導性語言告訴小朋友,「等你上了小學,就可以講故事給爸爸媽媽聽了」,以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更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
自理能力:
1、調整作息。幼兒園一般是9點到校,小學需要8點10分左右到校,因此要提前進行作息時間的調整,早睡早起。另外,每天利用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鍛鍊小朋友「坐下來」,以適應小學上課不可隨意走動的規則。
2、培養小朋友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告訴小朋友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向老師、同學尋求幫助。預設一些問題,和孩子一同探討解決辦法。
3、融入集體、與人交流。教育孩子要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告訴孩子怎樣正確對待集體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形成集體意識和相互幫助的理念。
生活:
1、家裡學習環境的布置:提前兩個月通過漸進的方式將玩具收起來,同時與孩子一起配置寫字檯、檯燈、書架等學習用具,營造出學習的氛圍。
2、幼兒園往往有加餐、點心時間,上學後一般沒有課間加餐,應灌輸並逐漸養成小朋友按時進餐的習慣,每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飽、吃好。
3、時間觀念:告訴小朋友,上學不可以遲到;做事情要專心,不能磨蹭拖拉。要求小朋友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比如畫畫,一旦開始,就不許以各種藉口來回走動了。
學習能力:
1、「靜下來」的能力:從原先以動為主的方式,轉變為以靜為主,如下棋、搭積木等,培養小朋友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2、傾聽的能力:家裡的大人包括爺爺奶奶等,都要達成共識,以身作則,要求小朋友在聽別人說話時看著別人的眼睛。要認真聽講,專心做一件事,形成「規則意識」。
3、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提前將識字、數學等知識進行滲透。
初中生:坦然面對新壓力
在市第九中學資深教師李蓉蓉看來,初中階段是學生真正開始學習的一個基礎時期,也是一個關鍵時期,「在這三年裡,要從『玩』轉向『學』,要適應學習不進則退的鐵律。」
忠告:
正確應對挫折
相比小學,初中階段更有難度,也更有壓力。李蓉蓉說,初一新生要有思想準備。
此外,溫州技師學校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陳佔國認為,初一新生們還要加強青春期心理建設,積極面對學習上或者生活上的挫折,「小學時代,同班同學差別不會很大,但初中就不一樣了,成績上會有較大的起伏,隨之帶來一定的壓力。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短期可行的目標,努力接近、實現它,以此戰勝挫敗感。」
實用錦囊
學習:
李蓉蓉建議,為每個學科準備一本糾錯本。「每道題目哪裡出錯、怎麼改正,仔仔細細記在本子上。平時拿出來加強記憶,考試前再溫習,錯誤率就下去了。」
另外李老師認為,上課45分鐘,應該要全情投入,認真聽講,比課後去參加補習班的效果要好很多。
生活:
陳佔國希望,父親能夠更多地參與到學生的青春期心理建設中來。「相較於母親的細膩,這個階段的孩子更需要父親的陽剛、決斷力。」尤其在初一第一學期的前兩個月,父親更要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培養孩子勇敢面對挫折。
陳佔國還說,心理學上有一個「初二現象」,指的就是孩子初二時特別叛逆。因此,跟初中生交流,要從對抗轉化為對話。而李蓉蓉的訣竅就是:不要面對面。「我更願意在QQ上或者信件裡,用自己的體會或經驗來告訴孩子們如何選擇才是正確的。家長尤其要注意避免出現『你怎麼這麼差』等傷害性語言。」
性格塑造:
陳佔國建議孩子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讓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長:
第一,堅持當眾說話,勇敢吐露見解。在課堂上或公開場合大膽發言,說錯也沒關係。
第二,善待他人,建立融洽人際關係。主動幫助同班同學,進而幫助更多人,不僅能贏得別人的好感、讚揚和幫助,也增強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第三,切勿求全責備,學會變換視角。不要為自己的不足而整天自責,記得提醒自己,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善於發現自己的優點,及時鼓勵自己,自信心一定大增。
第四,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不怕失敗自覺磨練。克服怯懦、優柔寡斷等缺點,培養自己的果斷性、自製性和堅韌性。特別要鼓起勇氣,大膽參加班級活動,進而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堅持經受集體活動的鍛鍊和失敗的磨練,可以開闊眼界,增長才幹,增添成就感,提高耐挫力,激發和鞏固自信心。
高中生:積跬步以至千裡
這三年,是人格塑造的關鍵期。我們開始承擔更繁重的學業壓力,開始肩負父母師長的殷切期望,開始邁向18歲的成人禮。
學海無涯苦作舟,高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對挑戰,需要多思考、勤操練,慢慢琢磨領悟,才能有所收穫。
學習並非高中生活的全部。社團、學生會、運動會、文藝匯演……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需要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參與。
此外,對大部分新生來說,將第一次離開家庭寄宿學校,在努力融入集體的過程中,我們將學會自律和自強。
忠告: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高中學習同初中的最大的區別,在於知識多、難、雜。溫州市第八中學教師濮董華介紹,高一、高二把全部知識學完,高三一年就專心開始滾動複習,「如果基礎沒打好,別人複習時你還在預習,那就很被動了,要有積跬步以至千裡的精神。」
「初中時,很多學生在中考前一月突擊複習還可以迎頭趕上,但這種情況在高中幾乎不可能了。」溫州中學教師鄭可菜提醒,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平時點滴的積累至關重要。
實用錦囊
住宿:
住宿生所需床單被套等物品,學校一般會統一採購;服裝方面,除日常上課所穿校服外,自己的衣物要少帶一點,因為宿舍一般沒有太大的衣櫃。
獨立生活,意味著簡單家務不再有父母代勞。因此,洗衣皂、洗衣粉、晾衣架等用品也必須一應俱全。另外,有學長特別提醒,要準備泡麵用的大碗一個和筷子、勺子等餐具,以備不時之需。
開學第一天可帶些家鄉特產或零食同室友們分享,堪稱迅速「籠絡人心」的必殺技。
學習:
濮董華認為,預習是學好高中知識的必備素養,「可以提前知曉哪些方面是薄弱環節,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她同時表示,高中階段改變了之前被動「填鴨」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有更強的自主性,而預習就是自主性的要求之一。
鄭可菜則認為,相比學習方法,調整自我心態顯得更加重要。「很多學生原來在初中是佼佼者,到了高手如雲的新環境,難免有種『埋沒』的感覺。」她建議,面對成績波動,要有一顆平常心,及時調整心理預期,保持心理平衡。
生活:
鄭可菜十分贊同學生在課餘時間積極參加各類社團、學生會活動,並在運動會、文藝匯演等場合施展才華。」她認為,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更不能把自己逼成「考試機器」,「評定一個高中生是否優秀,絕不能單看學習成績。多出去玩,多參與活動,才能更好地融入集體,釋放天性和創造力。」
對於高中生的青春萌動,鄭可菜提醒,要自律自愛,放鬆而不放縱。「比如早戀,我認為不必如臨大敵,家長和老師不該一味壓制,應該加強引導,告訴學生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
大學生:獨立生活勇敢闖
在幾位溫州大學校學生會主席助理與溫州大學廣播電視臺資深前輩們看來,比起高中,大學生活要豐富得多。大學以前,大家的主要任務只有學習。而上了大學以後,必須把自己當做一個獨立的人,獨自處理即將面臨的一切狀況。
在場的前輩們一致表示,在大學裡,老師們不再督促學生們學習,基本處於放任狀態,所以,一切要靠自覺。學習的意義不再局限於課本上的知識,更是能力、特長的培養和見識的增長。
社交同樣是一門課題。你選擇怎樣的朋友,反映了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溫大學生會成員魏夢華表示,想交到理想的朋友,自己也得積極行動,相互鼓勵,互相幫助,一起進步。
溫大學生會成員麻顯勇表示,大學是一個充滿著無限可能的「小社會」,面對新的環境,應當敞開心扉、儘快融入。
至於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如果沒有逃過一次課、掛過一次科、談過一次戀愛,就不算真正念過大學。」在場的5位前輩們均表示,生活沒有統一標準,自己的日子自己過。
忠告:
不懈學習儘快自立
對學生來說,還是要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學習不再是完成任務,而是一種生活態度。要想拿到人生考卷的高分,大學裡的學習不能耽誤。上課的時候,坐第一排吧。」
對家長來說,是時候放手讓孩子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了。很多家長把新生送到學校後,會一手包辦打掃寢室、鋪床疊被、收拾日用品的工作,其實這樣做只會影響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速度。
實用錦囊
住宿:
少帶箱包。寢室私人空間有限,隨身物品太多不僅攜帶麻煩,且極佔空間。溫大附近有商貿區,應有盡有,有些東西不妨現買。
新生入學時,會有許多人來寢室推銷生活用品、化妝品等,請慎重選擇,不要衝動消費。
學習:
給自己制定一系列的短期目標,並逐步實現。階梯狀的目標能讓你持續進步。
人際:
只有想像不到的人,沒有遇不到的人。以包容、冷靜、理智的心態,面對與同學、與室友之間的磨合。溫大廣電成員曾悠揚提醒,儘量別換寢室,這很傷人。
參加一個學生社團。大學以寢室為基礎,以班級為單位,而學生社團能讓你衝出班級的有限範圍,在院級乃至校級的範圍內活躍。
愛情:
當你眼中的「愛情」來臨時,不要為了戀愛而戀愛,更不要過於沉溺,惟請認真、負責、謹慎決定,更不要讓彼此受到傷害。
生活:
適當消費,量力而行。每月1000元足以度日,1500元已是奢侈。不要為了擺闊而花錢,大家都是學生,AA吧。
有問題,找師兄師姐,他們總比你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