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前段時間兜媽從幼兒園接小小兜回家,看到他放學了也不肯離開,而是在幼兒園門口拉著另一個小朋友一直說話。
直到另一位小朋友的媽媽也來接孩子時,小小兜才依依不捨地與同學告別,牽起我的手往回家路上走的時候,也沒有像以前那樣活潑。
看到小小兜這幅樣子,我在好奇的同時,又忍不住有點小小的擔憂。趁著路上沒有別人,我悄悄問小小兜:
「寶貝,你今天是不是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了?」
小小兜搖搖頭,認真地回答我道:
「媽媽,茜茜的小兔子死掉了,我剛才在安慰她。」
而小小兜的這句回答,讓我既驚訝又心疼,同時心裡還有一點隱隱的自豪——因為在不久之前,小小兜自己才親身經歷了這種悲傷難過的情緒。
心愛的寵物驟然離世,孩子痛哭失聲
喜好動物可能是孩子的天性,在很小的時候,小小兜就表現出了對小動物十足的親近和喜愛。
不管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還是在路邊見到可愛的小貓小狗,又或者是偶然飛落窗頭的小鳥,都會引起他的注意。
見到小小兜這麼喜歡小動物,我和兜爸就想為他養一隻寵物。考慮到飼養的難度和照顧寵物的時間問題,我們決定先從比較簡單易養的寵物入手。
於是,在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小小兜收到了我們為他準備的禮物,一個漂亮的魚缸和幾條很精神的小金魚。
小小兜非常開心,並且很快和這些可愛的小魚交起了朋友。他努力地和爸爸學習怎麼餵魚食,給每一隻小魚起自己的名字,每天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魚缸旁邊和小魚們打招呼。
然而有一天送小小兜上學後,兜媽在打掃衛生時突然發現有隻小紅魚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翻了白肚皮,飄在了水面上。
想到小小兜非常喜歡他的小魚,和兜爸商量過後,我們決定先買一隻一模一樣的小金魚矇混過關。
小金魚買回來後,在我們看來和之前那條沒有什麼區別,一把它放進魚缸,它就歡快地遊了起來。
自認為度過危機的我們鬆了口氣,去接小小兜放學回家。一進家門,小小兜一如既往興高採烈地衝過去和他的小魚們打招呼,似乎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可過了幾分鐘,他似乎總覺得有哪裡不對勁,盯著魚缸看了好半天,跑過來奇怪地對我和兜爸說:「有條小魚不見了!」
我們拙劣的手段不僅沒有矇混過孩子的眼睛,還為孩子做了一個不好的榜樣。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和兜爸趕緊向小小兜道了歉,並且小心翼翼地告訴他小魚已經死掉的事情。
而在知道自己的「好朋友」永遠也回不來的時候,小小兜一下子哭了出來,怎麼勸也勸不住。
當孩子失去心愛的寵物悲傷難過時,這3步可幫助緩解情緒
儘管在大人看來,死掉一條小金魚似乎不值得孩子這麼傷心,但對於孩子來說,不論是什麼小動物,只要他們付出了感情,就和動物朋友之間建立了緊密的羈絆。
也正因如此,養寵物才能夠增進孩子對小動物的了解,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責任心,培養孩子的共情心理。
那麼,當孩子失去心愛的寵物感到悲傷難過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 給孩子沉浸在情緒中的時間
很多家長聽不得孩子哭,也見不得孩子發脾氣,只要一見到孩子表露出負面情緒,就會異常地緊張和難受,希望孩子能夠立刻回歸到陽光積極的狀態。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不少孩子都擁有辨別情緒的敏銳直覺。當孩子感受到家長牴觸自己的負面情緒時,他就會有意識地將這種情緒收斂起來,偽裝成父母希望看到的樣子。
當負面情緒不能被發洩出來,轉而堆積在身體內部後,日積月累就會將一個孩子擊垮。
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一點沉浸在自己情緒中的時間,在孩子悲傷和難過的時候抱抱他,陪陪他。
2. 陪孩子做一些有紀念意義的舉動
等小小兜情緒穩定下來之後,我們一起做了一些紀念這條小魚的事情。
兜爸用勺子在陽臺的花盆裡挖了一個小坑,我和小小兜把僵硬的小魚小心地放了進去,還放了一些魚食。將小魚埋起來以後,小小兜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顆漂亮石頭擺在上面,留作紀念。
當孩子失去自己的寵物時,家長可以陪孩子做一些有紀念意義的舉動,幫助孩子向自己的寵物告別,走出悲傷的情緒。
在國外,一位爸爸為了緩解兒子失去寵物狗的悲傷,特地聘請了專業的配音演員,用狗狗生前的影像製作一段感人的告別影片。看完影片後,兒子笑中帶淚,但也因此振作了起來。
3.家長做好生命教育很重要
當小小兜問我們,小魚死了以後會去哪裡時,我和兜爸思考了很久,才能夠給出他答案。
寵物的離世,對於家長來說其實也是一個為孩子做生命教育的好機會。而好的生命教育,能夠幫助孩子認識生與死,也能夠讓孩子學會敬畏生命。
當時,我和兜爸是這麼回答小小兜的:
「小魚躺在泥土中,會變成泥土的一部分,為泥土裡的種子提供養分。等到了春天,它就會變成一朵小花,一株小草,回來看你啦。」
孩子的世界是柔軟的,正因如此,當這樣柔軟的世界要面對「生死」這樣現實又沉重的話題時,家長總是會忍不住擔心和心疼。
但孩子在柔軟的同時,又是堅韌的。只要我們能夠好好引導,難題也會成為孩子成長和蛻變的契機。
當孩子失去自己心愛的寵物時,各位家長又是怎麼安慰孩子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