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漸逝?華為雲與計算為新基建築基,助在線教育鞏固流量資產

2020-11-28 手機鳳凰網

今年,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如坐過山車。疫情使在線教育站上歷史高位,然而,隨著全國迎來「復學潮」,流量能否長留線上,成為擺在行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與此同時,「新基建」如火如荼,在線教育作為「新基建」的直接賦能場景,雲、AI、5G、大數據中心等將築起技術「護牆」,助力行業實現「線上留人」。

4月23日以來,華為雲與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聯合舉辦的「在線教育創新季」組織眾多行業大佬共話教育行業發展趨勢,共謀行業破局,讓在線教育乘勢「新基建」,加速實現轉型升級,釋放「數字紅利」。

從「獲客」到「留客」,在線教育「下半場」重點拼「體驗」

日前,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了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其中在線教育表現亮眼,截至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佔網民總數的46.8%。

機遇與危機並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大中小學校推遲開學,教育活動普遍轉到線上,在線教育迎來「高光時刻」,用戶規模快速增長。

對比發現,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的七個月間,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從2.01億增長到2.32億,漲幅為15.4%。而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的九個月時間,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飆升1.91億,漲幅達82.3%。短短數月,「雲課堂」落地全國,這對於教育行業來說,無疑是重要「裡程碑」。

不過,隨著全國範圍內疫情形勢持續向好,4月起,各地大中小學陸續復學,在線教育還能做什麼?怎麼做?是許多在線教育機構思索的重要問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後疫情時代」疫情期快速增長的流量是否能長留線上,並願意買單消費是在線教育機構面臨的最大考驗。

機遇也和挑戰並存。相比線下教育,在線教育有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明顯優勢,但其在流量洪峰下暴露出交互性差,網絡卡頓延遲,體驗感差的缺點,也制約著在線教育的長遠發展。

可以說,在全國「複課潮」帶來的流量洪峰漸逝背景下,在線教育機構發展重點由「迎流量」轉為「盤存量」,除了要在課程內容和品質上下功夫外,亟需更好的學習體驗支撐。這意味著,提升授課與學習的體驗感,是決定在線教育「下半場」能否出線的關鍵因素。

「在線教育企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自身價值上,要專注提升企業自身價值,最後,有技術突破、能夠彰顯價值的企業才會脫穎而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如是說。

體驗背後的實力支撐,「新基建」助力在線教育邁過「技術坎兒」

在線教育行業發展,一直與技術升級相伴。從2013年工信部發放4G牌照開始,到2016年直播行業爆發,各在線教育機構陸續啟動了在線互動小班課模式。直播技術應用於在線教育領域後,迅速滲透教育培訓各個階段,從早幼教到K12,再到大學教育,一批領先的教育培訓產品逐步誕生。尤其是互動直播的出現,從根本上打破了原本在線教育的單一的授課方式,提供了「教學練測評」全環節服務的教育培訓。

此次幾億師生「同上一堂課」,讓大家看到了我國在線教育的發展成果,同時也感受到了教育信息化的「技術窪地」。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Q1中國中小學在線教育用戶行為研究》顯示,39.8%的家長認為網絡卡頓影響了在線教育體驗。雲課堂背後是老師一邊授課,一邊處理網絡和設備問題;學生則是一邊聽課,一邊忍受卡頓、掉線等,現實「痛點」讓人們更加期待技術優化帶來的體驗升級。

線上教育的未來並不是單純地把課堂搬到線上,而是要藉助雲、AI、5G等新數位化技術,實現線上的個性化、智慧化教育,這早已成為共識。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在線教育分析師陳禮騰認為:「在線教育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好壞是關鍵,其中涉及音視頻技術、課程資源、教學質量等等。這就是體現各平臺綜合實力的時候,誰能在此機遇中打造更加良好的用戶體驗,誰將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取得先機。」

當前,「新基建」東風將為教育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轉型升級機遇。眾所周知,「新基建」包含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在線教育將被直接賦能。5G技術可以全面解決網絡接入問題;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教學平臺實現學習設備聯動、課堂場景控制;用大數據評估教學效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全球5G領域拔得頭籌的非華為公司莫屬,近日,其5G技術登頂珠峰,震撼世界。華為30多年來在ICT領域持續深耕,它也將藉助在5G、雲、AI等方面的深厚積澱深度賦能教育行業發展。正如華為雲中國區銷售總裁馮其友在4月23日的在線教育創新季發布會上所言,「華為現階段的業務生態服務千行百業,對於教育行業,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更有特別情懷。我們希望利用華為的技術能力,支撐在線教育轉型升級,真正為社會教育資源再分配和消除教育鴻溝帶來價值。」而這,也是新基建的重大意義所在,讓更多地區網絡基礎設施被完善,用科技手段打通現實阻隔,平衡城鄉、區域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讓優質資源共享,讓教育鴻溝小而再小。

(華為雲中國區銷售總裁馮其友在4月23日「在線教育創新季」發布會)

華為雲在線教育創新季 為行業發展提供專屬「升級包」

作為國內領先的雲廠商,華為雲自2月起便聯合合作夥伴成立了「隨時學」教育聯盟,圍繞「雲、AI、5G」,提供面向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教培機構、人才培養等領域的教育創新解決方案和服務。

華為雲面向在線教育提供包括IaaS、PaaS、SaaS在內的解決方案;在具體技術支撐上,5G為在線教育帶來「穩定、平滑」的「雲課堂」感受;CDN分流帶來更高效、流暢的網絡體驗,讓老師與學生可更好地實現線上互動;大數據與AI,支撐「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教學,讓每個孩子獲得適合自己的教學引導......

4月23日至5月31日,「華為雲在線教育創新季」鼎力呈現10+大咖論道,洞悉行業前沿;30+高管實戰經驗,讓機構少走彎路,步入發展快車道;10+創新技術詳解,力促商業變現,為教育行業帶來升級「甘霖」。獨行快,眾行遠,為進一步幫助合作夥伴共拓未來、加速教育行業智能升級,華為雲重磅推出包含三大優惠、六大扶持、五大套餐的「在線教育365創新升級包」,作為面向中國在線教育行業提出的專屬扶持計劃,華為雲將以專屬商務支持、資源保障、生態優勢和本地服務四大支撐,馳援行業發展——

「3」是指三大優惠政策,包括面向老客戶的擴容消耗優惠,面向新客戶的首次合作商務優惠以及面向所有客戶的雲業務遷移特惠;

「6」是指華為雲的六大扶持計劃,包括鯤鵬凌雲夥伴計劃、AI夥伴計劃、WeLink生態聯盟計劃、5G/VR創新計劃、教育中心應用優先推薦對接、品牌聯合營銷;

「5」是指華為雲五大產品服務套餐,包括等保安全服務特惠套餐(籤約即有好禮相送)、CDN特惠禮包(可免費體驗使用)、實時音視頻服務免費套餐(可0元體驗)、OBS存儲產品服務特惠、雲手機產品服務特惠。

「想要得到一年的收穫,就種穀子;想要得到十年的收穫,就去種樹;想要得到一生的收穫,就去育人」,做好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華為雲作為智能世界黑土地,以「新基建」為契機,攜手教育行業夥伴一起培植未來新希望。

(華為雲可提供的在線教育解決方案,滿足全教學場景應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攜手華為雲,泰克教育雲市場交易額突破8000萬
    9月23日,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華為全聯接2020上發表「5『機』協同,共創行業新價值」的主題演講。幫助夥伴成功是華為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華為要讓生態夥伴成為新價值鏈上的最大獲益者。過去幾年,華為已經在聯接、計算、雲、AI等領域完成了一定的技術積累。接下來的重點是和夥伴一起,把這些技術應用到各行各業,根據不同的需求提供場景化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客戶實現商業成功,幫助政府實現興業、惠民、善政。
  • 華為郭平:聯接密度乘以計算精度就是數字經濟的強度
    9月23日消息,在今日舉行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主席郭平就「『5機』協同,共創行業新價值」的演講。他談到今年隨著5G在全球完成規模部署,華為正將聯接、雲、AI、計算和行業應用這五種技術、五大機會上融合在一起。如今華為面對的挑戰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來自市場的新機會、一方面來自美國的打壓。
  • 華為雲優秀夥伴帶來公開課,北明軟體與泰克教育攜手精彩分享
    加之信息網絡的快速發展,也催化了當事人和相關工作人員通過在線的方式處理問題的需求。如何利用雲計算、AI等新技術,在線多元化解糾紛,成了構建新型糾紛治理模式的迫切需求。然而,糾紛處理面臨著種類繁多、流程各異、涉及到的部門和人員多等一系列複雜問題。
  • 華為雲的AI策略現在怎麼樣
    8月27日,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在 「重慶·選擇不凡 華為雲城市峰會2019」上表示。新技術與產業的融合將越來越緊密,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智能化水平息息相關。這也意味著政企上雲正步入深水區,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擁抱數位化轉型。
  • 雲視頻,華為雲新的「殺手鐧」
    華為雲則提出了雲原生2.0理念:如果說雲原生1.0是「ON Cloud」,主要將傳統業務搬遷上雲,雲原生2.0則是「IN Cloud」,讓企業真正生於雲。從ON到IN,標誌著企業數位化建設邁入新階段。
  • Σco領導力丨共建數字新世界 華為攜手泰克教育培養產教融合新ICT...
    華為聯手泰克為院校賦能  企業一方面對專業性人才有需求,另一方面畢業生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這樣一來陷入了死循環,泰克和華為走在一起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陳麗講解說,「華為是ICT行業的標杆企業,泰克在教育科技服務領域也積累了17年的經驗,通過把華為前沿的技術轉化為知識,以課程資源建設和產教融合雲平臺的方式為院校及學生服務,泰克承擔著產教融合助力者的角色。
  • 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研究報告
    科技在教育領域持續縱深、ToB賽道百花齊放、網際網路+教育從流量邏輯走向融合與賦能邏輯,教育OMO按下快進鍵、教育資產證券化新階段開啟。「利潤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網際網路與資本正在重塑教育這一傳統而古老的行業,悶聲賺大錢時代結束,創業者們正在以虧損換增長、換市值。投融資:疫情下教育領域獲融資最多,而其中在線教育最受資本青睞。
  • 華為雲攜手優質夥伴貢獻智慧城市新思路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AI等技術的發展,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正從連接網際網路的1.0時代,向更高效的數據互聯的2.0時代邁進,並快速進入3.0時代,由於海量的政務數據和社會數據被實時的匯聚、共享和在線計算,出現了新的需求和相應的解決方案。
  • 擁1.7億的私域流量,造在線教育效率之王
    12月28日,作業幫宣布完成新一輪超16億美元融資,阿里巴巴、老虎、軟銀、紅杉等參與投資。今年在線教育作為最熱賽道,已經湧入超過500億元資金,而這其中大部分份額都流向了作業幫等頭部在線教育公司。頂尖投資機構的選擇有很多原因,在「私域流量觀察」看來,作業幫是當前將私域流量、商業體系、社會價值三者結合的一個理想模型。
  • 華為認證培訓多少錢_泰克教育
    華為認證培訓多少錢,泰克教育,   泰克教育作為中國ICT教育領先品牌,聚焦於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智能計算、鯤鵬、GaussDB、5G、數據安全、數據通信、雲服務、軟體開發等ICT人才培養、產教融合專業共建、網際網路產品開發與應用,致力於提供產教融合、助力產業升級的平臺級解決方案,助力高校建設產學研創融合的教育新生態。
  • 「雲聚創新,共贏未來」 中軟國際-華為雲創新中心2020年終大會圓滿...
    現場中國(南京)軟體谷管委會主任孫中華、華為江蘇雲與計算業務部總經理王震、中軟國際雲智能業務集團執行總裁孫佳韡分別為大會致辭。 華為江蘇雲與計算業務部總經理王震致辭 華為江蘇雲與計算業務部總經理王震匯報中指出,華為公司在南京軟體谷的整體布局,「一所一司兩中心」,一所是華為南京研究所,11000名研發員工,形成了開發、測試、質量保證等一整套完善的研發體系
  • 拓維信息:重點研發推廣「智慧教育雲解決方案」、「工業網際網路雲...
    請解釋一下公司的「華為雲服務」是指什麼業務?公司公告中指出準備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行業智慧雲解決方案研發項目」,請問此項目主要內容是什麼?有涉及華為的鴻蒙系統生態雲服務嗎?謝謝!公司回答表示,公司依託華為雲管邊端的架構,在5G,AI,雲平臺,邊緣計算等領域為客戶提供行業一體化解決方案,為各行業客戶提供數位化轉型所需諮詢、解決方案、產品及運營服務。
  • 2020GSE「5G時代的智慧教育」論壇舉行,發布5G智慧教育雲平臺
    本次論壇採用線上線下融合形式,由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攜手網際網路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移動學習」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聯合舉辦。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央電化教育館以及行業合作夥伴、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索「5G時代」智慧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致力於以「5G+」為手段發展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會上,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發布了中國移動5G智慧校園雲平臺。
  • 「BATH」:新基建的企業力量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近期發布的《新基建 新機遇: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把這四家企業名稱的首字母放在一起並稱「BATH」,認為以它們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已率先從科技基礎設施層面布局新基建。實際上,騰訊B端業務實力不俗,騰訊雲已經成為國內第二大雲計算廠商,偏向提供工業化的解決方案。騰訊雲在人工智慧領域新基建布局包括「一雲三平臺」架構,即基於騰訊雲強大的彈性計算、無限存儲、加速網絡以及全域安全能力為騰訊雲AI提供強大的底層算力資源,支撐算法平臺、服務平臺以及開放平臺。  5G是構成智能世界的核心橋梁。華為發布了基於「平臺+智能」的5G全棧服務與軟體解決方案。
  • 共創共享共贏,華為雲攜手夥伴發布生態聯合解決方案
    【9月3日】#華為雲TechWave生態專題日#為推動新技術在智慧城市的應用落地實現客戶服務的智能化和數據化華為雲以AI賦能攜手國泰新點、數字政通、沃豐科技發布兩大聯合解決方案12345智慧政府熱線解決方案
  • ...邊緣計算公司Affirmed Networks;谷歌發布全球移動邊緣雲平臺GMEC
    本周(3月23日-3月29日)新冠肺炎疫情陰影籠罩全球,據外媒報導,截至3月28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數突破60萬例。據外媒報導,WHO正在準備一款新冠疫情官方APP,用來傳播相關新聞、提示以及警報信息。
  • 華為雲聯手泰克打造產教融合實訓雲平臺 在線也高效 教學有保障
    日前,華為雲聯合百餘家教育合作夥伴成立了「隨時學教育聯盟」,並推出相關解決方案,用領先的ICT技術及人工智慧助力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隨時為其提供優質、安全、穩定、可靠的場景化解決方案,為廣大師生提供遠程在線教育教學服務,讓師生們「在線也高效,教學有保障「。
  • 華為加速推進計算戰略 雲合作夥伴超過10000家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5月19日,在第十七屆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期間舉辦的雲與計算峰會上,華為宣布將以生態型產業布局進一步加速推進計算戰略2020年,華為將投入2億美元發展計算產業生態,並在全球發展200萬開發者。
  • 華為中軟國際發布智慧教育雲平臺解決方案
    中軟國際作為華為重要的生態合作夥伴,受邀參與會議並做《華為-中軟國際智能製造雲之「工業診斷雲」助力崑山打造國際先進智能製造示範基地》分享和《華為-中軟智慧教育雲平臺助力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新工科」建設》主題演講,同時華為-中軟智慧教育雲平臺聯合解決方案正式發布。
  • 抓教育產業化核心 泰克攜手華為共建ICT人才生態體系
    華為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實力和應用經驗,通過技術資源開放,有助於高校學生、社會在職人員以及企業和政府公職人員了解最新的數位化技術。泰克教育通過華為開放解決方案和商業實踐案例,把在校學生、企業技術人員培養成創新實踐人才,助力產業智慧化發展。目前泰克教育已經在北京理工大學成立了新工科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聯合華為協助高校培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相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