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個城市出現食人魚 揭開其神秘面紗(附圖)

2020-12-06 搜狐網


南寧海底世界海洋館門前關於食人魚表演的宣傳牌。新華社記者 劉偉攝

  新華網廣州12月16日電 最近,一種名為「食人魚」的南美魚類在廣州、南寧、瀋陽、成都等我國多個大城市的寵物市場熱賣,各地的相關管理部門與生態專家對此如臨大敵。「食人魚」真的會吃人嗎?生態專家為何提醒人們當心「養魚為患」?它們又是怎樣從遙遠的南美亞馬遜河流域流入我國的?記者日前在廣西、廣東兩地對此進行了一番探查。

  最近,一種名為「食人魚」的南美魚類在廣州、南寧、瀋陽、成都等我國多個大城市的寵物市場熱賣,各地的相關管理部門與生態專家對此如臨大敵。食人魚又名食人鯧,原產於亞馬遜河,外表妖豔,性情殘暴,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大於自己體積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動物吃掉。專家認為,食人魚若流入我國江河,會造成一場生態災難。

  揭開「食人魚」的神秘面

  食人魚又名食人鯧,原產亞馬遜河,共有20餘個不同品種。其中具有代表性也是目前在國內各市場俏銷的品種被稱為紅腹食人魚,它們體型小巧,一般為25公分左右,色彩美麗,擁有墨綠色的魚背,淺綠色的魚體,火紅色的腹部,性格卻極為殘暴。食人魚長著銳利的牙齒,一旦被咬的獵物溢出血腥,它就會瘋狂無比,用其鋒利的尖齒,像外科醫生的手術刀一般瘋狂地撕咬切割,直到剩下一堆骸骨為止。

  在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食人魚被列入當地最危險的四種水族生物之首。在食人魚活動最頻繁的巴西馬把格洛索州,每年約有1200頭牛在河中被食人鯧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婦女不時也會受到食人鯧的攻擊。食人魚因其兇殘特點被稱為「水中狼族」、「水鬼」。

  在亞馬遜河流域,牧民放牧牛群,遇到有食人魚的河流,就會把一頭病弱的牛先趕進河裡,用調虎離山計引開河中的食人魚,然後趕著牛群迅速過河。而作為犧牲品的老牛,不到10分鐘就被兇殘的食人魚群撕咬得只剩下一副白骨殘骸。當地土著人借用其兇殘的特點,在護城河中放養食人魚,以抵擋猛獸的侵襲,並把它們供為神。

  食人魚為什麼這麼厲害?有資料顯示,食人魚頸部短,頭骨特別是顎骨十分堅硬,上下顎的咬合力大得驚人,可以咬穿牛皮甚至硬邦邦的木板,能把鋼製的釣魚鉤一口咬斷。平時在水中稱王稱霸的鱷魚,一旦遇到了食人魚,也會嚇得縮成一團,翻轉身體面朝天,把堅硬的背部朝下,立即浮上水面,使食人魚無法咬到腹部,救回一命。

  記者在南寧市海底世界親眼目睹了食人魚的「殘暴」。數百尾食人魚在一個長20多米的玻璃池內成群結隊暢遊。這些食人魚自身不過七八釐米長,卻在短時間內將管理人員放入的一條重達1公斤的草魚吃得僅剩骨架。為了觀賞者的安全,這個魚池的外面專門標上了「危險請勿伸手入內」的警示語。

  「水中狼族」殺機何在?

  作為水族館或家庭飼養的觀賞魚,生態專家並不擔心人被食人魚咬傷,而是擔心食人魚一旦流入自然環境,其「嗜殺成性」的本性會對本地的生態平衡造成嚴重破壞。許多人對這樣一個問題大惑不解:既然食人魚這麼厲害,為什麼亞馬遜河流域的魚類不會被它們掃蕩光呢?《中國海洋報》今年10月8日刊載的一篇科普文章對此進行了回答。

  文章說,食人魚在亞馬遜河流域的河流裡去獵食其他魚類並非輕而易舉之事,因為河水實在混濁,能見度通常不超過1米,而食人魚發起攻擊時離獵物的距離不能大於25釐米。另外,為了對付食人魚,亞馬遜河流域還有許多魚類在千百年的生存競爭中發展了自己的「尖端武器」。例如,一條電鰻所放出的高壓電流就能把30多條食人魚送上「電椅」處以死刑,然後再慢慢吃掉。另一魚種刺鯰則善於利用它的銳利脊刺,食人魚要想對它下口,刺鯰馬上脊刺怒張,使食人魚無可奈何。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局自然保護處工程師熊堅指出,我國各地的江河流域普遍缺少上述對食人魚的自然制約因素。而亞馬遜河流域的氣候與我國南方許多地方的氣候相似,加之食人魚對環境的要求比較粗放、而且繁殖速度快。一旦在某一流域達到一定的規模時,它們就會大量地「屠殺」水中其他的魚類,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廣東省環保局汙染控制與生態保護處助理調研員雲永利對記者說,目前環保部門對食人魚可能對我國生態造成破壞的擔憂主要有幾個方面,其一是擔心水族館一旦管理不力,容易造成食人魚流入當地江河湖水中;其二是擔心作為家庭寵物,食人魚一旦失寵會被人們拿到野外放生;其三,由於食人魚在我國國內有較大的市場,且飼養容易,利潤豐厚,會有人建立大型或較大型的人工飼養基地,而這種基地一旦經營不善,或食人魚在國內市場失寵,大量食人魚流入自然環境就很難避免。

  根據資料顯示,食人魚是卵生魚類,繁殖並不困難,且一年可繁殖多次。食人魚對水質沒有特殊要求,弱酸性水質即可飼育良好,雌魚在產卵期可產出3000至5000粒魚卵,受精卵經過36至48小時就可孵化出仔魚,而仔魚在48小時後吸收完體內的蛋黃素後就會自己攝食,幼魚經過15至18個月即發育成熟。

  雲永利說,一旦有少量的食人魚群進入自然環境,在兩廣、福建、海南等適合其生長的地區,食人魚將有可能很快繁育成群,對當地生態平衡帶來嚴重的危機。

  追蹤「食人魚」非法入境、傳播途徑

  記者從南寧海底世界食人魚開始,對食人魚的來歷做了一番追蹤。南寧海底世界海洋館的主管單位海之新科貿有限公司經理宗義說,公司在今年9月下旬以每尾幾元錢的價格,從南寧市園湖路花鳥市場購進食人鯧1241尾,其中在運輸途中和放養後死去300多尾,現還有800多尾。

  記者隨後前往南寧市園湖路花鳥市場,由於事發後有關部門禁止出售食人魚,市面上已找不到食人魚了。宗義透露,這些食人魚是南寧市花鳥市場一位老闆從廣州市「清平市場」採購的。這一說法得到廣西水產畜牧局漁業執法處處長林裕安的證實。據他推測,國內市場上的食人魚大多是由廣東購進的,而且認為南寧海底世界能夠一次購進上千條小食人魚,說明這種外來魚種很可能在國內有繁殖點。而記者的暗訪也表明,已有老闆稱因市場需求量大,商品賣得俏,打算在南寧繁殖批賣。

  從瀋陽、成都等地的媒體對當地寵物市場上銷售的食人魚來歷的調查來看,當地食人魚也是從廣州進的貨。記者於是從廣西趕到廣東追蹤食人魚的來歷。在位於廣州市荔灣區的清平市場,記者見到有兩個檔口有食人鯧出售,但數量並不大,其中的一個只有幼魚出售。記者以朋友在內地想做食人魚生意,想大量進貨為由向一家檔口的老闆進行詢問。老闆說,現在手裡沒有這麼多,但有一個朋友的場裡有,這個朋友是自己專門飼養食人鯧的。記者試圖引導其說出飼養場的地點,這名老闆隨即表現出相當的警惕,除了向記者推薦魚缸裡的幾尾食人魚外,其他一概不談。

  廣東省環保局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日前也組織了聯合調查組,對廣州市場上的食人魚進行了摸查。據廣東省環保局介紹,調查組在廣州芳村花鳥市場也見到3個檔口有食人魚出售,想對食人魚的來源作進一步調查時,檔主以商業秘密為由不予透露。

  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反映,該部門從未檢過入境的食人鯧,南寧市有關單位和市場展出及銷售的食人魚,沒有從正常渠道入境,沒有向檢驗檢疫部門報檢和進行隔離檢疫。如果是從其它口岸進境,也沒有在廣西換證。而最新查證也表明,全國各地檢驗檢疫部門亦均未檢過入境的食人魚,國內市面上發現的食人魚均為非法入境。

  防範外來物種入侵的生態安全機制亟待建立

  廣西水產畜牧局漁業執法處處長林裕安認為,食人魚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我國,主要是因為國家在生物進口方面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海關和檢疫等部門主要是檢查進口生物是否有病,沒有危害大的病都可以進口,而沒有從物種生態安全的角度加以控制。

  林裕安說,與社會輿論對食人魚口誅筆伐的猛烈態勢相比,執法部門的執法手段和力量相對顯得比較軟弱。我國目前還沒有關於禁止出售食人魚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此外,我國漁業法對觀賞魚類買賣也沒有明確的管理規定。由於法律存有盲點,執法人員不能簡單地將食人魚處理掉,也沒辦法施以罰款等措施,只能要求市場不能出售食人魚,水族館加強管理,防止食人魚流進江河。

  廣東省環保局汙染控制與生態保護處助理調研員雲永利說,廣東省環保局與漁業局經調查後形成的共同意見是,希望國家漁業部門、國家環保總局能下一個行政性的通知,或者廣東省政府能正式發文,授權環保、漁業部門對食人魚進行檢查,這樣才能挖出食人魚的真正來源,查明是否在廣東真有食人魚的孵化基地,以徹底消除食人魚可能帶來的生態危機。

  資料顯示,食人魚並不是第一個入侵我國並影響生態安全的物種。如同樣原產於亞馬遜河的另一魚種「清道夫」已在我國一些流域繁衍開來。這種魚常以別的魚的糞便和藻類為食,由此得名「清道夫」。最初人們是在養熱帶魚時,將這種外來魚作為「水中清潔工」一同引進的,由於不值錢,常被一些養魚人隨意丟棄。廣西漁業環境監測中心的調查顯示,如今,在廣西的江河、水溝中,「清道夫」已經很多了,其中,大的已重達一公斤以上。繁殖能力極強的清道夫,在成長過程中吃掉其他魚類的卵,已開始影響當地部分河流的生態平衡。又如原產於亞馬遜河流域的福壽螺經引進後也迅速在我國一些流域泛濫成災;一百年前被作為花卉引入中國的水葫蘆,如今也正在瘋狂肆虐我國南方江河湖泊,國家為此每年至少投入上億元巨資進行打撈。

  目前,食人魚還沒有在我國大面積地蔓延開來,生態專家和環保人士呼籲應儘快從法律層面建立、完善防範外來物種入侵的生態安全機制,公布禁止外來物種準入的名錄,維護我國的生態安全。(記者劉偉肖文峰)


相關焦點

  • 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記錄家族「密碼」
    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記錄家族「密碼」 (3/6) "← →"翻頁
  • 長沙交響樂團揭開拉赫瑪尼諾夫與柴可夫斯基對話的神秘面紗
    (11月29日,雅韻三湘·音樂經典「拉赫瑪尼諾夫與柴可夫斯基的對話」交響音樂會在湖南音樂廳上演,長沙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用精彩的演繹揭開拉赫瑪尼諾夫與柴可夫斯基對話的神秘面紗。11月29日,雅韻三湘·音樂經典「拉赫瑪尼諾夫與柴可夫斯基的對話」交響音樂會在湖南音樂廳上演,長沙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用精彩的演繹揭開拉赫瑪尼諾夫與柴可夫斯基對話的神秘面紗。本次演出由長沙交響樂團團長、國家一級指揮肖鳴執棒,青年旅美鋼琴演奏家伍睿擔任鋼琴獨奏。
  • 揭開核醫學的神秘面紗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核醫學科,一起來揭開核醫學的這層神秘面紗。核醫學科的核,指的是放射性核素,與核磁共振的「核」不是一碼事,也不同於核武器。核醫學是安全利用核素為人類醫學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典範,它利用核物理、計算機成像技術,生物生化等現代科學技術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及研究。那麼,核醫學科到底是幹什麼的?都有哪些診治項目?
  • 科學家承認水猴子存在(神秘面紗被揭開)
    下面我們便一起來揭開其神秘的面紗,原來竟是這種動物!水鬼水猴子真的存在嗎「水鬼」又被稱之為「水猴子」,是我國民間傳中的一種「據人們對其描述稱,其身高大約為60公分左右,長相非常恐怖,和「猴子」非常相似,主要生活在偏僻的河流和水庫之中!在水中力大無比,非常靈活,喜歡將人和動物拖到水中給淹死,然後喝其血吃其眼睛,你說嚇人不嚇人?小編記得在小時候就被家裡的長輩用此傳聞給告誡過,並且據說還出現過好幾次目擊事件,我們在往下看!
  • 遠赴雲南,深入密林、勇闖巖洞,揭開巨型毒蟲神秘面紗!
    近日,竟有人聲稱目睹類似生物再次出現,潛藏村莊,人心惶惶! 究竟這生物是何模樣? 此次,童趣大冒險遠赴雲南,深入密林、勇闖巖洞,為您揭開巨型毒蟲神秘面紗!
  • 臺灣寫真: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屏東12月26日電 題: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記者 史元豐 路梅   居住在臺灣南部的少數民族排灣族群,雖沒有文字,卻以紋身的方式在手上記錄家族「密碼」。如今,全臺灣仍健在的手紋老人不過十數人。中新社記者日前探訪了其中一個村落,揭開手紋的神秘面紗。
  • 揭開三星QLED 8K電視的神秘面紗,它究竟有何魔力
    打開APP 揭開三星QLED 8K電視的神秘面紗,它究竟有何魔力 電子觀察說 發表於 2021-01-08 09:18:47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
  • 廈警方公開招募警犬馴導員 揭開警犬隊神秘面紗
    廈門警方正公開招募警犬馴導員,晨報昨走進警犬隊揭秘這份工作的神秘面紗昨天,晨報記者走進廈門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警犬技術室(以下簡稱:警犬隊),通過直擊訓練現場和採訪民警,為讀者揭開這份工作的神秘面紗。警犬要訓練什麼?每天練兇猛性和服從性昨天下午,晨報記者來到警犬隊,民警滕茹文正準備對防暴犬「JC」進行訓練。
  • 《鯊魚周》特輯開播 揭開「巨齒鯊」神秘面紗
    《鯊魚周》特輯開播 揭開「巨齒鯊」神秘面紗 作為Discovery最受歡迎的鯊魚主題節目,擁有30年播出歷史的紀實片《鯊魚周》可謂長青不老,科學性與娛樂性兼備的混合氣質,令其自開播以來備受觀眾好評。2018年,該節目登陸中國,成為愛奇藝視頻點擊率矚目的熱播品牌。日前,在《鯊魚周》即將播出的新一期短視頻中,觀眾將會看到有關巨齒鯊的滿滿乾貨。
  • 揭開神秘面紗 PS3遊戲機硬體拆解報告
    遊戲玩家期待已久的PS3遊戲主機已於11月11日在日本正式發售,對於索尼在推出PS2後6年才再次發布的遊戲主機,PS3可以說既神秘又熟悉,先前公布的PS3硬體資料已經相當細緻,但究竟內部是什麼樣子呢?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揭開PS3的面紗。
  • 揭開梅花鹿產業「神秘面紗」—新聞—科學網
    為了攻克這些難題,楊福合聯合相關科研單位,啟動了「中國梅花鹿基因組計劃」,如今已完成的「中國梅花鹿基因精細圖」,為國內外同行深入開展鹿類動物基因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並有望揭開鹿類動物神秘的「面紗」,推動鹿產業健康發展。 產業復甦 結構向好 茸鹿也稱茸用鹿,飼養茸鹿的目的主要是收穫鹿茸。
  • 《霹靂嬌娃》曝「天使集結」預告全球性戰鬥天使組織揭開神秘面紗
    全球性組織揭神秘面紗 三大天使性感開撩此次曝光的新預告進一步揭開了湯森德偵探社,這個全球性「戰鬥天使」組織的神秘面紗。能夠搜集、吸納無數各行各業能力出眾的天使特工,並將她們訓練的更加出色,絕不是一般組織能夠做到的。
  • 揭開一把萬元鎖的神秘面紗
    屆時將有各界行業精英、意見領袖、投資人、媒體朋友蒞臨這場以「定君心,安天下」為主題的發布會現場,共同揭開這把萬元鎖的神秘面紗,感受這把鎖對智能鎖領域的奇妙突破。  所謂「奇妙突破」其實並不完全是價格的突破,而是從工藝、材質、解鎖方式到外觀、技術的突破;是產品升級、產業升級與用戶價值邊界的突破!
  • 神秘「熊狸」撩開面紗(組圖)
    除了2005年9月以來再無露面、很有可能已在長江中滅絕的白鰭豚外,同樣被列入世界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熊狸,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據介紹,動物學專業的人也大多只在照片中見過熊狸。  在上海昆蟲寵物樂園舉行的世界瀕危動物標本展,將一直持續到明年2月24日,其中多件標本屬國內罕見。
  • 天能電池數字工廠TOS項目揭開神秘面紗,不斷加碼數位化轉型
    [摘要]近日,由天能部品事業部主導的數字工廠TOS項目,在青創園揭開神秘面紗。 關於天能數字工廠TOS項目 近日,由天能部品事業部主導的數字工廠TOS項目,在青創園揭開神秘面紗
  • 中國公安4種特種警用新裝備揭開神秘面紗(圖)
    從公安部2006年7月份頒布《公安幹警裝備配備標準》以來,一批警用新裝備逐漸揭開了它們神秘的面紗。公安部裝備財務局負責人說,為提高公安隊伍的實戰水平,公安裝財部門和警用裝備生產單位加大了新型實用特種警用裝備研發和生產的力度。法制晚報用兩個版面介紹4種特種警用裝備。它們有的已經列裝公安隊伍,有的正在試用、改進階段。
  • 湖南三處考古新發現揭開神秘面紗 包括湘粵古道
    中新社長沙十月十六日電(記者 傅煜)靜候千年的唐宋摩崖石刻、留下深深騾馬蹄窩的湘粵古道、身為古代軍事防禦工程的大冠堡遺址……隨著首期「湖南文物發現之旅」滿載而歸,三處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今日也向世人揭開了神秘面紗。  在南嶽衡山發現的「摩崖石刻」刻在高約三米、寬近六米的天然花崗巖上,共有三方不同字跡的刻文。
  • 揭開兒童樂園是如何半個月收回成本並盈利的神秘面紗
    淘氣堡的出現吸引了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去遊玩,市場的火爆程度讓更多的人參與兒童樂園創業。 陳先生是安徽宣城人。當他在一線城市的萬達、新城吾悅等綜合商場看到異常火爆的淘氣堡消費市場時,敏銳的商業直覺讓陳先生看到了商機。
  • 「食人魚」
    原產南美洲的「食人魚」出現在中國廣西?沒錯,不僅有,還連傷了當地兩人。近日,廣西柳州的食人魚讓人們重新關注起了外來物種入侵的問題。    張先生之後將這條魚帶回了家,並在網上查詢其身世。經過上網比對查驗,張先生捕獲的這條魚竟然和產自南美洲的食人魚一模一樣。吃驚不已的張先生立即撥打電話給媒體,說有食人魚咬了他。記者起初還不太相信,趕到現場看到張先生那血肉模糊的手掌,才不由得不信。
  • 瑞金醫院醫學模擬中心揭開面紗 仿真病人可感知注射劑量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舉辦的2015年臨床教學教育與醫學模擬國際論壇上,即將投入使用的國內最先進醫學模擬中心撩開神秘面紗。模擬醫院:技術溝通全訓練瑞金醫院全新醫學模擬中心共計3200平方米,幾乎模擬出了整間醫院:手術室、ICU、標準化病房、診室等一應俱全,還有單項技能操作室、戰地與事故模擬室等多個模擬教學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