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地貌奇觀;喀斯特石針林、海蝕柱及冰塔林

2021-01-12 黑瞳娛樂新視野

一,馬達加斯加黥基·德·貝馬拉哈自然保護區形狀獨特的喀斯特石針林。

如針尖狀聳立刺向天空的石林是保護區內的獨特景觀,時間的傑作,滄海桑田的見證。

這些石林是幾百萬前海底珊瑚和海藻的化石堆積物,經過地殼運動,海底成陸地,成了現今的奇觀。

(滄海桑田再加上雨和風的侵蝕,逐漸形成如刀削斧劈般的石針林)

(在馬爾加什語裡,京基的意思是「人無法赤足行走的地方」)

(人無法行走,卻阻擋不住生命力強大的植物在此生存和繁衍)

二,海蝕柱。

海蝕柱 :海岸受海浪侵蝕 、崩坍而形成的與岸分離的巖柱。海岸侵蝕地貌類型。它是在海蝕拱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葉斯納比海蝕柱)

(尖頂、斜柱、鏤空的精美結構令人稱絕,它就是英格蘭西南部德文郡海邊的「黑教堂」;是大海用千萬年的時間修建了這座教堂,有心的人才聽得見那優美的頌歌)

(海蝕柱上走鋼絲)

(挑戰者徒手攀爬垂直海蝕柱)

(平潭半洋石帆,這膄船在這裡停泊了千萬年,張起了帆,卻永遠不能揚帆破浪)

(一柱擎天;大海帶給世界的奇妙雕塑)

三,冰塔林。

冰塔林是一種罕見的珍稀的景觀。冰塔林是大自然用漫長時間精雕細刻出來的作品,只要中低維度地區的大陸性冰川才可能出現冰塔林。

(麗江玉龍雪山冰塔林)

珠穆朗瑪峰的冰塔林最為壯觀,珠穆朗瑪峰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著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在這些山脊和峭壁之間又分布著548條大陸性,冰川上就有千姿百態、瑰麗罕見的冰塔林。

(金光燦燦的珠穆朗瑪峰)

(只有喜歡攀登高峰的人才能邂逅冰塔林)

(在冰塔林裡還能採擷到聖潔的雪蓮)

相關焦點

  • ...的藍窗已經塌了,難道還要錯過這些海拱奇觀嗎?附海蝕地貌是如何...
    海蝕地貌是指海水運動對沿岸陸地侵蝕破壞所形成的地貌,常見類型有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穴、海蝕拱橋、海蝕柱等。海蝕平臺往往會形成各種礁石洞穴、海蝕溝槽以及海蝕柱、海蝕拱橋等。    3.海蝕柱  海蝕柱的產生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海灘受蝕後退後,較堅硬的蝕餘巖體殘留在海蝕平臺上,形成突立的石柱或孤峰;另一種是海蝕拱橋受蝕,拱頂下塌而形成海蝕柱。海蝕柱在中國沿海常可見到。
  • 神奇地貌在哪裡?
    圖丨沈良醉美丹霞別樣紅韶關丹霞山堪稱丹霞之冠立於山頂縱覽丹霞秀色感嘆赤壁丹霞,碧水相映蔚為壯觀02喀斯特地貌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如果億萬噸水量持續衝刷大地億萬年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喀斯特告訴了我們答案大地溶蝕、山嶽重塑新的景觀不斷產生成為瑰麗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亦稱巖溶地貌以雲貴、廣西等地區最為典型但在清遠英西也有這樣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 清遠英西峰林
  • 連雲港海蝕地貌——獨裁造化 鬼斧神工
    連雲港海蝕地貌——獨裁造化 鬼斧神工(文/秋海 圖:心龍/葛勇)在連雲港市北排淡河入海口、大板橋閘西側山腳處,有一尊栩栩如生的蟾蜍石。這尊名曰「金蟬戲水」的巨石並非普通的象形石,而是經過海水長期侵蝕而成的一種海蝕景觀。民間通常把海水侵蝕形成形態各異的巖石稱為「海浪石」。
  • 平潭島海蝕地貌天下奇觀
    平潭「海蝕地貌甲天下」。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崗巖球狀自然風化造型--體積超過樂山大佛四倍的巨型石神--海壇天神。這尊巨神橫臥在煙波浩渺的大海裡,頭、身、腳歷歷在目,造型奇特,形態逼真,是沒有人工斧鑿的大自然傑作。慕名而來的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這裡還有舉世無雙的「天下奇觀」--石牌洋。它位於平潭西部的海壇海峽,卓立中流,酷似舟帆,故又稱「半洋石帆」。
  • 泉州調查海蝕地貌景觀 發掘「跨越萬年的美」
    海蝕地貌景觀是近期完成的一個調查研究成果。通過地面調查,調查人員在張坂鎮玉山村、塗寨鎮山尾村、崇武大岞山一帶,分別於30米、60米、105米等3個不同海拔髮現了明顯古海蝕地貌,這些景觀神秘而奇特,值得挖掘其魅力。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些獨特的海蝕地貌景觀栩栩如生,在形成過程中,巖石經過海浪的侵蝕,逐漸變成了像蘑菇、狼狗等形狀千奇百怪的石群,同時還形成了海蝕崖、海蝕穴、海蝕階地等自然奇觀。
  • 大連瓦房店網紅景點,海蝕地貌的代表,景色美得一塌糊塗
    五個人某情過後來到這裡,觀海看石,品嘗農家菜。排石附近岸邊有石猴觀潮、駝山石壁、老龍頭、漁翁出海、菩薩望海、月牙灣、聚陽石、海馬石、臥牛石及排石烽火臺等景觀,集海洋、海蝕地貌、奇石、歷史遺蹟等景觀於一體,形成了完整的、不同主題的景觀群。
  • 大連:海蝕地貌進入「冰河世紀」(圖)
    大連:海蝕地貌進入「冰河世紀」(圖) 作者:王華 2018-02-24 08:44   來源:大連日報
  • 浙江罕見「海蝕地貌」火了,國內僅此一處,距石浦漁港15公裡
    浙江罕見「海蝕地貌」火了,國內僅此一處,距石浦漁港15公裡 大海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神奇,在浙江便有這樣一處罕見的海蝕地貌火了,國內僅此一處,只有在這裡,才能夠看到大海神奇的另一面。這一處景點距離石浦漁港只有15公裡,感受了大海風平浪靜的一面之後,一定要來這裡看看哦。
  • 大自然的饋贈,絕美的海蝕奇觀!
    那些因海浪而形成的絕美奇觀,大家知道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海浪的秘密吧! 在海浪日積月累的衝擊下,海岸線會形成許許多多令人瞠目咋舌的美妙景色,這些景色都是大自然的饋贈,而在眾多的海浪侵蝕地貌中,最為讓人過目不忘的,當屬廣西的潿洲島。
  • 福建的一座小島,離臺灣最近,被稱為中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
    這裡被稱為中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島上的石頭就是展品,平潭島的港灣區,7級以上大風天數,每年約為125天。地處海灣區的北港村裡,400多戶人家就地取材,用結實的花崗巖建起了一棟棟碉堡一般的石頭房子,能抵禦12級颱風。平潭島沙質細白,海水清澈湛藍,而且面積大,相互連接,背後有蔥鬱的防護林帶,海上有島嶼巖礁。平潭的海蝕地貌甲天下,被專家譽為海蝕地貌博物館。
  • 不到石牌洋,惘來平潭島,世界上最大的花崗巖海蝕石,你看過沒?
    石牌洋,世界上最大的花崗巖球狀風化海蝕柱,屹立不倒的大自然奇蹟,又稱為"半洋石帆"和"雙帆石"。從平潭縣城到石牌洋景區有25公裡,往景區售票點走,聽著導遊講解的時候,還不理解這是一種怎樣的奇觀,下車時遠遠的看過去,瞬間被海面上的一艘「帆船」吸引了眼球。
  • 千礁百島 海蝕地貌
    原標題:千礁百島 海蝕地貌風高、浪大、潮差大、海洋動力作用強烈,造就了「半洋石帆」、「仙人谷」、「海壇天神」這一罕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吸引了眾多的遊客與攝影愛好者前往。   半洋石帆   在平潭島看澳村西側200多米的海面上,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託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像一艘大船,兩塊巨石像兩面鼓起的雙帆,乘風破浪前進。
  • 海南島的東部,最奇特的海蝕地貌
    海南文昌,是一個文化底蘊很厚重的地方,銅鼓嶺就處在文昌市境內,它不算大,東西綿延才20多公裡,海撥高度也就300米左右,但由於其地貌奇特,三面環海的特徵,莽莽蒼蒼中形成了許許多多的海灣,如大小澳灣、雲龍灣、淇水灣、月亮灣等,不僅如此,還有許多庵廟古蹟和充滿傳說的洞殿與奇石,是一個高山與海洋相結合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這裡除了旖旎驚豔的海島風光,更有世界一流的海蝕地貌奇觀
    這裡除了擁有著旖旎驚豔的海島風光外,更有世界一流的海蝕地貌奇觀。景區內的看點數不勝數,但比較有代表性的主要去處為海豹礁、、伊冠石、九疊石等景觀。看到這根突兀聳立的石柱嗎?它便是景區中著名的「九疊石」,據說是在漫長歲月中,因為地殼運動的緣故,將九塊風化石渾然天成的疊加在一起。如此神奇的畫面,讓我由衷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力。不過事實上並不止九塊石頭,否則就更不可思議了。
  • 地理風水知識~16種地貌大全|冰川|盆地|冰緣|喀斯特|地形_網易訂閱
    按巖性分為:石灰巖喀斯特、白雲巖喀斯特、石膏喀斯特、鹽喀斯特。此外,還有按海拔高度、發育程度、水文特徵、形成時期等不同的劃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產生形態上類似喀斯特的現象,統稱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黃土和粘土喀斯特、熱融喀斯特和火山巖區的熔巖喀斯特等。它們不是由可溶性巖石所構成,在本質上不同於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鹽巖地層分布區最為發育。
  • 遼寧營口: 看特有海蝕地貌 感受魅力團山
    如果說她與別的海洋公園有什麼區別,那最值得驕傲的便是這海蝕地貌——特有的海蝕地貌形成於18億年前的早元古界變質巖系,其脈巖、析離體、捕虜體以及縱橫交錯的節理造就了獨特的海蝕風光近百個,地質遺蹟真實記錄了集中分布在高
  • 天然的莆田地質公園,門票只需15元,坐擁世界罕見的海蝕地貌
    天然的莆田地質公園,門票只需15元,坐擁世界罕見的海蝕地貌每當到了假期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將這短短幾天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去一些自己沒有去過的地方,尋找一些自己喜歡的美景。而在福建莆田這個地方,就隱藏了很多迷人的景色,其中湄洲島就是非常受人歡迎的一個地方。
  • 平潭:海蝕地貌甲天下 海濱沙灘冠九洲
    在島嶼南面坐落著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崗巖球狀自然風化造型,體積超過樂山大佛4倍的巨天然型石神像——海壇天神,因此,平潭被稱為「海蝕地貌甲天下」。  平潭島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距臺灣僅68海裡,是祖國大陸距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全島陸域面積370.9平方公裡,海域面積6064平方公裡,素有「千礁百島」之稱。它既是全國第五大島、福建省第一大島,也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 圖文:罕見的海蝕海岸(1)
    圖文:罕見的海蝕海岸(1)   這是10月26日拍攝的臺灣島最南端海蝕裙礁海岸帶的海蝕花。這處海蝕海岸位於臺灣最南端的恆春半島西海岸。在這裡,隨著潮漲潮落,陸地與大海之間呈現出寬20至50米、長約15公裡的蜂窩狀海蝕裙礁海岸帶景觀。 大自然造化的海蝕柱、海蝕溝、海蝕洞、海蝕平臺、海蝕花在這裡數不勝數,千姿百態,極為罕見。新華社記者 吳增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