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磁石防禦塔
俗話說得好,人怕出名豬怕壯。
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站在風口浪尖就容易受到針對。這不,就有一種鳥很好的詮釋這句話的意思。它叫油鴟(chī),是一種生活在南美洲的怪鳥。
為什麼說它是怪鳥呢?你見過一種吃素卻肥的流油的鳥嗎?類似的鳥我沒見過,但豬倒見過一隻,那隻豬還走了十萬八千裡,期間一直吃素,結果還是一個胖子。
只不過最後的結局有些不同,那隻豬最後變成了神仙,而這鳥就有些悽慘了,膘肥體壯的它被人扔進鍋中拿來煉油。你沒聽錯,油鴟鳥最後是進了油鍋。
印第安人很早就發現油鴟的體內富含有大量的油脂,很適合用來煉油,特別是油鴟的雛鳥,它們不僅不會飛易於捕捉,而且某個階段其體積為成鳥的1.5倍,積存的油脂比成鳥還豐富。因此,印第安人更喜歡捕捉雛鳥。
每年印第安人都會捕捉成百上千的油鴟用來煉油,據說油鴟煉出來的油無色無味,且長時間存放不會變質,因此受到印第安人的鐘愛,食用和點燈都是用它。
那麼問題來了,油鴟究竟是吃什麼長這麼胖的?看完油鴟鳥的食譜後你可能就不會對它這麼胖感到意外了。
上文有說到,油鴟是一個『素食主義者』,但它卻是個有些挑食的傢伙。油鴟只吃三大類植物的果實:樟科(牛油果)、棕櫚科(油棕果)和橄欖科。
相信你應該看出來了,這些食物有一個共同點,果肉富含脂肪,都是人類中意的煉油對象。特別是油棕果,它可是號稱「世界油王」的存在。難怪了,成天吃這些東西想不胖都難啊!
所以長期食用這些果實的油鴟在其皮下就累積了一層厚厚的脂肪,它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的。
都說胖子是個潛力股,那麼這隻"胖鳥」是不是也深藏不露呢?減完肥的油鴟是怎樣我是不知道,但胖嘟嘟的油鴟的確是有兩把刷子。
油鴟壓箱底的絕招就是聲波,油鴟是種夜行鳥,長得像貓頭鷹,但卻有著類似蝙蝠一樣的本領。夜間時油鴟發出的聲音具有「回聲定位」的作用,能夠準確是發現食物和障礙物的位置。
聲波還是油鴟重要的禦敵手段,平常的時候它的聲音頻率在7000Hz以下。而當遇到危險時,它會發出刺耳的尖叫,聲音頻率超過7000Hz。
眾所周知,人耳所能接收到的聲音是在20Hz-20000Hz之間,所以要是多隻油鴟在近距離對人發出尖叫聲很可能會導致人失聰,首當其衝的就是印第安人,就有印第安人因油鴟而失聰。
不過除了遭遇危險,通常情況下油鴟只在夜間才會叫,想想那個畫面,漆黑寂寥的夜晚,屋外時不時傳來油鴟那悽厲的叫聲......這應該能讓小孩啼哭的存在吧。
最後,大家應該想知道油鴟的現狀吧,由於之前被印第安人大量捕殺,導致其數量不多。但隨著人們對它的發現,現在已經對其展開保護了,成立的專門保護區,也不再用來煉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