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1 20:10:05 來源:嶽西熱線 作者: 點擊:
開發富有鄉土特色的主題教學活動。
該園圍繞市級課題《利用鄉土特色打造科學保教園所環境的行動研究》目標,立足本園實際,依託家鄉特產資源文化,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初步形成了具有鄉土特色的園本課程。已將家鄉特產(板慄、芝麻、玉米、竹子、茶葉、棕櫚等)納入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小小芝麻用處大》《家鄉的板慄》《有用的棕櫚》《家鄉名茶》等主題活動,組織幼兒到田間地頭拔蘿蔔、挖紅薯,到野外撿板慄、看菊花,親身經歷體驗。同時依託家鄉風景名勝、民俗民風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家鄉的情侶樹》《美麗的卷棚橋》《奇妙的司空山》,讓孩子前去抱一抱、摸一摸情侶樹,走一走、看一看卷棚橋,給孩子講述它們悠久傳奇的歷史故事。
構建富有鄉土特色的園所環境。
該園充分利用鄉土資源及鄉土文化美化室內外環境,凸顯具有地方特色的園所文化,並做到層層有特色、班班有特色。如:一樓、二樓、三樓分別以麥草、竹子、木頭為主特色,各班級在樓層大特色環境中再形成自己獨特的班級特色。其次,在樓道中分別張貼了「家鄉美食」「家鄉名景」「家鄉名人」「家鄉名俗」主題手工畫作,讓幼兒在每個角落都能感受潛移默化的薰陶,提升幼兒對家鄉的認知與熱愛,讓家鄉地方特色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
設計富有鄉土特色的區域活動。
為了讓孩子親近本土動、植物,該園老師帶領幼兒走出園所,走進家鄉的風景名勝區。田間、地頭、河畔經常成了幼兒的活動區域。師幼一起走田埂、採野花,用野花編織花環,用河邊的鵝卵石、河沙壘城堡或做生日蛋糕、用舊樹枝畫畫、搭建小房子等等。獨特的本土文化豐富了活動內容、開闊了幼兒視野。結合主題,老師們創設了農家樂、豆粑坊、挑花籃、說唱快板、民間樂坊、竹藝時裝秀、親子活動「做毛香粑」等特色區域活動。老師針對孩子關注熱點設計不同的主題,投放很多本土特色材料、道具,供孩子選用和娛樂。在種子區投放黃豆、豌豆、蠶豆、芝麻、玉米、茶籽等。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老師設計出了很多個性化的區域活動,小班製作豆瓶、豆子寶寶找家,中班餵豆子,大班豆子粘貼畫等。系列鄉土特色區域活動形象趣味、淺顯整合、操作性強,極大激發了孩子探索興趣,引導幼兒在愉悅的情緒體驗中學會認知,有效地傳承了民間文化。
拓展富有鄉土特色的戶外遊戲活動。
該園老師業餘時間進村入戶,拓展戶外遊戲活動,搜集、整理甚至改編、創新民間遊戲,如整改創新後的經典遊戲「跳房子」「滾鐵環」「丟手絹」「貓捉老鼠」「老鷹抓小雞」「丟沙包」等,深受孩子們喜愛。另方面,老師還帶領幼兒共同收集身邊的鄉土自然材料、設計教具,開展戶外遊戲活動。小班用竹子做手推車,用絲瓜芯開展「揪尾巴」遊戲。中班用竹筒、木樁做梅花樁,用木梯、木板搭建攀爬、過橋等遊戲。大班利用玉米芯進行投擲、用竹子做跳高器材、用稻草搓跳繩、用石子跳房子等。有時,老師還特意將戶外活動區域延伸到社會或家鄉的風景名勝區,帶孩子去情侶樹下踢毽子、卷棚橋旁滾鐵環、騎行基地丟手絹、冶溪河畔放風箏等等。開放的環境中,幼兒親近了自然、融進了自然、更感悟了自然。
5年的艱苦探索,5年的逐夢追求,一路走來,碩果纍纍。該園先後被評為「嶽西縣三八紅旗集體」、「嶽西縣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單位」、「2016-2017年度嶽西縣青年文明號」、安慶市「優秀學生戲曲社團」。該園幼兒作品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頻頻獲獎,2015年幼兒節目《鐵杵磨針》獲少兒經典誦讀大賽國家級三等獎,2016年情景劇《文明小衛士》獲市「六一」文藝調演二等獎,2017年黃梅小調《四贊冶溪》榮獲市第二屆青少年黃梅戲大賽最佳人氣獎,2018年民間舞蹈《挑花籃》獲市「六一」文藝調演三等獎。2018年10月,該園成功承辦全縣學前教育「巧用保教鄉土資源 培養幼兒核心素養」主題觀摩活動,獲得了與會專家組肯定,充分展示了該園特色創建成果。
鯤鵬展翅凌萬裡,逐夢揚帆再起航。冶溪幼教人將抓住機遇、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不斷改善園所條件、更新保教觀念、提高保教質量,為幼兒健康成長奠定基礎,為幼兒全面發展搭建橋梁,引導他們走出大山、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