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東京大學3030名畢業生,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
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各學部派出學生代表共計13人出席,典禮全程通過網絡進行實時轉播。
東大作為日本最高學府,無論是畢業還是入學典禮向來都被世界矚目。
記得去年的入學典禮上,女性學者上野千鶴子在致辭中公開承認東大有性別歧視的情況,同時,她支出,這個社會的性別歧視更嚴重:
「這是一個即便努力了也不一定會得到回報的社會。努力就有回報這種想法本身,得益於你們周圍的環境,而非你們努力的結果。
所以,請不要把優越的能力和環境都用在個人勝出的道路上,要用這些去幫助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一句,「這是一個你努力也不一定得到回報的社會」,引起社會廣泛討論。
能夠在入學典禮上公然討論學校的「制度性問題」,東大的學術傳統可見一斑。
今年東大的畢業典禮,話題當然離不來當前全人類都需共同面對的「疫情」。
而今年發言的代表,來自東大醫學部的武漢留學生鄭翌。
據了解,武漢留學生鄭翌,當年在斯坦福和東京大學之間做選擇時,因為喜歡日本偶像組合大野智,毅然選擇了東京大學。
在今年畢業典禮的致辭演講上,鄭翌談到了自己對醫療和國界的理解。
「醫療無國界,全力盡使命。我們將履行每一個人的醫療使命。」
東大今年破天荒的沒有選擇本地學生發言,而是選擇了國際生鄭翌,這是有原因的,校長五神說到:
「近年來,雖然高唱『本國第一』的口號受到人們關注,但全球化已經滲透到了無法回頭的地步。
局限在地區利益的行動,是多麼的無力。應對這一疫情的經驗,出乎意料地明確了這一點。」
東大選擇讓武漢的中國留學生代表全體畢業生發言,正是為了動搖這種「本國第一」的主張。
另外,當前世界疫情發展嚴峻,網絡上不時會有「武漢肺炎」這樣具有歧視性的發言。
作為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學,東大這樣的舉動,不僅是破天荒的,更是體現東大尊重、反歧視、平等和人權的價值觀。
這次全球爆發新冠疫情,更是體現出醫療援救離不開各國的共同努力,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
東大校長五神真的致辭值得尊敬,並且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思考:
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4年前,2016年4月的開學典禮中,我問大家「讀報紙嗎?」
全球氣候變暖、地區間差距的加大,在這些世界性的課題不斷深化的當下,通過手機不僅能夠瀏覽到可以輕鬆獲取的信息,也能看到包括海外報導在內的多樣信息來源。
由此,便能夠鑄就自己開闊的國際視野。
2016年時,英國發起了決定是否脫歐的全民公決,在美國則發生了顛覆大多數人預期的總統選舉。這些事情,暗示了此後世界的潮流。
在這4年中,世界的不穩定及分裂因素在進一步加深,最近,代際間的分裂也越來越突出,我對此十分擔憂。
如此,在我們面前,必須由全人類一同應對的課題正在迫近。
為了解決這些課題,承認相互間的差異,尊重多樣性,拿出各種智慧,共同合作,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今年1月在瑞士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也就是達沃斯論壇的討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球環境的不斷惡化,昭示了迄今為止的擴張主義的經濟增長的極限。為了謀求人類社會與地球環境和諧、可持續的發展,有必要重新思考「增長」的含義。
在這裡,要強調的是「No one will be left behind」,即任何一個人都不會被落下的包容性,在包容性中追求增長,即「包容性增長(inclusive growth)」。
在至今為止那種通過不斷推進均一化和效率化謀求經濟增長的前提下,「差異」往往容易被拋棄。
但是,如果能活用這種「差異」,這才是新的全球價值創造和增長的源泉。如此,思考的方向就會改變。
在那裡,每個人的個性差異、地域的多樣性,便會擁有新的意義。
包容性增長這一新的形式,將成為今後地球社會的一個指針。
今後,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在與自己出生成長不同的地方,大家應該會有不同的體驗。
在那個時候,我希望大家不要因為害怕差異而排除差異,而是抱著享受的態度,積極捕捉差異的意義。
圖源:東京大學官網
對演講全文感興趣的同學
可以點擊此連結去看看:
www.u-tokyo.ac.jp/ja/about/president/b_message01_10.html#
大學最初的使命和理想,在為社會輸出什麼樣的人才,傳遞怎樣的價值觀。
在東京大學畢業典禮上,沒有歌功頌德,有的只是對現實問題的關切。
疫情爆發後,各種不包容的現象層出不窮,而輿論更是讓人喪失理智。
回頭再看看東大畢業典禮的那句話 「醫療無國界,全力盡使命」。
這次全球爆發新冠疫情,更體現出醫療救援離不開各國的共同努力,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
疫情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時代價值更為凸顯,病毒無國籍,疫情無國界。
在病毒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本文綜合自:東京大學官網、北美留學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