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菸、逃課、頂撞老師讓人愁,心理諮詢怎麼幫孩子改變?

2021-01-16 王金現

王金現

題記:更多的人可以為歸屬感而撲湯蹈火。一一約瑟夫·利希滕貝格(Joseph Lichtenberg, 1925- )當代著名自體心理學家。

01

男孩被帶進諮詢室,戴著口罩,低著頭,盯著腳尖,聽任父母說自己種種不良行為,即不爭辯也不抗議。只是偶爾用眼睛的餘光,打探一下旁邊的心理諮詢師。

我說:讓你的父母迴避一下,我們單獨交流,可以嗎?

男孩點頭。

男孩很坦誠地承認自己抽菸,逃課,頂撞老師,上網,去酒吧,迪廳。

他喜歡跟朋友們一塊兒抽菸,喝酒,上網。通宵達旦地玩兒,上課當然提不起精神。

他抽菸是想提振精神。不抽菸他就會不停的打哈欠,感到睏乏,昏昏欲睡,無法專心聽課。

他也不想落下很多學習。所以總是匆匆忙忙寥寥草草的完成作業。然後擠出時間出去玩兒。

父母看到的是,他不遵守校紀,不安心學習。學校老師看到的是抽菸,逃課等不良行為。

在學校,老師批評他,回到家裡,家長生氣的時候就揍他。

直到有一次,男孩挨打時開始還手,他的父親才發現,棍棒教育不起作用了。於是帶他看心理諮詢師。

我知道,只是從行為的層面改變孩子,只能遭到他更大的抗拒。而心理諮詢,重要的是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

02

男孩說,並不總是通宵達旦地玩遊戲喝酒。通常後半夜就從網吧或酒吧離開。有時去朋友家睡在沙發上。有時就幾個人在大街蹓躂。

我插話說:這情境讓我內心覺得好孤單好可憐。

男孩的目光凝望了我一陣,然後說:儘管這樣,我還是覺得比呆在家裡強。跟朋友一塊是自在的,自由的。在家裡只有各種不舒服。

為什麼在家裡會感覺不舒服呢?

男孩說,他從幼兒園就開始在寄宿學校生活,久之,家裡反而變成了一個陌生的地方。

他說抽菸也是在寄宿學校裡被迫學會的。因為沒有人玩兒,只有抽菸才會有幾個朋友。直到現在跟他一塊兒上網,喝酒的朋友,仍然是寄宿學校的那幾個人。

聽講述,我仿佛看到處於社會邊緣的幾個孩子。父母,很少管他們。於是他們就這樣聚到了一塊兒。

男孩說,只有跟幾個朋友在一塊打遊戲,喝酒,他才會感覺到快樂。每當他感到煩躁的時候,唯一能夠找到的安慰自己的方法,就是玩遊戲。

於是我理解:他有不舒服的感覺時,他就通過打遊戲來,讓自己感覺好些。而沉溺於遊戲,卻造成他學習精力不濟。

同樣跟朋友們一塊玩兒,喝酒,也是為了讓自己感覺輕鬆自在一些。

也就是說,玩遊戲跟朋友一塊玩兒,是他處理情緒的方式,但卻由此造成一系列的惡性循環。

03

諮詢反饋後,男孩父母很爽快地給孩子買了電腦。讓他在家裡打遊戲。父親甚至陪同男孩,請他的幾個朋友一塊吃飯。

父母願意為孩子做出一些改變,真是難能可貴。

這樣子,果然收到了一些效果。男孩更願意跟父母溝通了,也願意做一些家務活。如果外出,答應父母在規定的時間內回家。

但是不久,男孩又開始去網吧,並徹夜不歸。

通過諮詢,才發現男孩沉溺網吧,有更深層的心理原因。

男孩說,做家務活只是想賺到零花錢。這樣就可以去買煙,可以親朋友吃飯。而不必一直讓朋友花錢。跟父母主動溝通,也是為了更好的要到零花錢。

去網吧玩兒,答應父母十二點之前回家。但是遊戲結束之後,A朋友要他再陪一會兒。他覺得不能得罪人家。因為A朋友給他錢買煙,請他吃飯。之後,B朋友也要他再陪一會兒。如果陪A了不賠B,那就會得罪B。而他們是男孩,一直以來的好朋友。

就這樣玩到了凌晨兩三點,錯過了回家的時間。跟著A去他家睡沙發,一覺醒來,就到了第二天中午。

為什麼不能拒絕呢?我問男孩。

男孩沉思了一會兒說:我沒想過拒絕。他們提出要求的時候,我覺得需要犧牲自己,成全他們。

男孩的話,讓我想到了友誼和歸屬感。友誼和歸屬感,就像巨大的黑洞,男孩總是不自覺地被吸引,被吞噬。

聯想到男孩從小被送到寄宿學校,跟父母並沒有產生情感連接。如今出現了一些不良行為,父母用棍棒加指責的方式,引起的是男孩厭惡與憤怒的體驗,更是在情感上把他推向千裡之外。

跟朋友在一塊,在某種程度上為男孩提供了情感的協調與舒適感。他不會被朋友所指責,更多的是被朋友所接納,一塊玩遊戲。而不是在父母面前感受到的厭惡,憤怒。

大部分人包括男孩,都是依靠自己的感受作出選擇的。所以歸屬感,會讓他感覺舒適,對他來講,重要性就不難理解了。相比之下,遵守校紀,好好學習,只給他帶來約束和厭惡感,對於他來講,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那麼,面對老師的批評,他不能接受到來自老師的好意,更多感受到的是老師對他的限制。他當然有本能的頂撞了。

04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不同的成長環境,會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影響。

如果看不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和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教育批評,甚至棍棒,表面上是想讓孩子變得更好。只能加劇孩子內心的對抗,厭惡,煩躁,讓孩子變得更加不舒服。

心理學上改變孩子的方法,是透過他的表面行為看到內在心理需求。然後找到恰當的滿足心理需求的方式,而矯正那些不良的行為。

看到男孩需要歸屬感和友誼。這就需要父母成為男孩依戀和歸屬的對象。跟孩子建立深層的情感連結。在互動中跟孩子情感協調,建立舒適感。這樣孩子會更願意跟父母待在一塊兒,獲得安全。而不是總想要逃離家庭去跟朋友一塊玩。這需要耐心和時間。

因為,從心理學上講,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沒辦法開一定劑量的心理營養品,在短期內,使其得到補充和滿足。

但是,父母和社會眼光,若只緊緊盯著孩子的行為本身,認為讓孩子回到學校,遵守紀律,好好學習,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那麼,家長就會認為,心理諮詢不能有效解決問題。

05

家長和心理諮詢師,必須合作,才能有效解決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家長是願意做出改變的。這是極其寶貴的資源。但,目前狀況看,孩子跟家長溝通十分困難,很容易產生對立,對抗,敵視的情緒,這是不利於問題解決的。

心理諮詢的作用,就是去充分地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了解孩子跟父母互動當中呈現的問題。以及孩子對父母的期待。

心理諮詢師跟父母溝通,共同找到適合孩子接受的方式,讓孩子找到歸屬感。比如父母,跟孩子建立情感連結。讓孩子從父母這裡體驗到更多的被接納,被呵護,被關愛的感覺,從而找到依戀和歸屬感。

作為家長必須要考量心理諮詢經濟上的成本。同時也要有更多的耐心和功夫才可以呀。

相關焦點

  • vimfun偉凡心理:做心理諮詢的人有什麼變化
    來訪者沒有選擇放棄,沒有選擇沉淪,選擇了努力,選擇了改變。來到偉凡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在這裡,不僅解決了眼前的困境,更給人以靈魂的洗禮,精神的富足,生活的勇氣,不同常人的人生境界。2020年,3000+名來訪者在偉凡解決了焦慮、抑鬱、戀愛、婚姻、教育等問題,收穫了平靜、理性、成長、快樂……
  • 初一男生逃課被老師用竹棍打屁股 逃1節課打5下
    原標題:初一男生逃課被老師用竹棍打屁股 逃1節課打5下   、 「是教數學的黃老師打的。」小明說,因為逃課,他和另外9個同學都受到了打屁股的處罰。「在教學樓前,老師讓我們趴在地上,撅起屁股,然後用竹棍打。」小明一邊講述,一邊比劃著竹棍的粗細。「逃課一節就打5下,我逃了3節課,被打了15下。」小明說,主要是打在屁股上,可能是老師沒瞄準,有四五棍都打在了大腿上。   前日,當地警方介入,對該起事件展開調查。
  • 在線心理諮詢沒用?在線諮詢不安全?最全的在線心理諮詢科普知識
    那些行動不便的人可能進面對面的諮詢室有困難,又或者很難上公交車。那些聽力受損的人則可能覺得網上心理諮詢更適合自己,特別是因為找不到手語翻譯,或者他們覺得第三者在場不方便。我們亦有不少客戶經常出差,無法持續進行面對面的心理諮詢。通過電子郵件和即時聊天的形式,他們得以兼顧工作和諮詢。在有些情況下,客戶出於情感方面的因素而選用在線心理諮詢。
  • [東方傑職場在線]林紫心理諮詢中心諮詢師徐國芳老師為您排憂解難
    東方傑招聘網與東方網聯手,推出了[東方傑職場在線]諮詢欄目,力求以一系列涉及人才市場政策和趨勢、勞動人事諮詢、職業生涯規劃、職場技巧指導、畢業生就業指導,留學移民問題、培訓等各方面的專題諮詢,為求職者提供最適時、最關心的資訊信息,為企業提供展現企業文化和管理經驗的平臺。[東方傑職場在線]第四期邀請到上海林紫心理諮詢中心諮詢師徐國芳老師。
  • 面對頂撞老師的學生,打不得罵不得,也不能開除,學校應該這樣做
    作為一名在鄉村學校工作了多年的老教師,對於學生頂撞老師的問題,感同身受。做了多年的班主任,見識過各種各樣的學生及學生家長,經歷過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雖然會偶爾出現學生罵老師的行為,但也都是極少數極少數的學生,老師對學生的管教,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面對的是眾多的孩子,正所謂眾口難調,老師的說服教育和管理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孩子,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應老師的教育方法。
  • 《只狼》河源田直盛逃課怎麼打 河源田直盛逃課打法介紹
    導 讀 只狼河源田直盛怎麼打?想必很多朋友都還不是很清楚吧,所以呢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只狼河源田直盛逃課打法介紹,需要的朋友還不快進來看看。
  • 心理諮詢——劉煜專訪
    記者:心理諮詢從本質上面來說是什麼? 劉煜:在和一些來訪者以及他們的家屬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對心理諮詢師的認知有些來源於影視媒體,有些來自玄學宗教,大部分人會覺得心理諮詢師很神奇,好像一眼能看穿我。 也有人覺得很可怕,自己會被心理諮詢師操控;還有人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不就是給人開導嗎,誰不會啊?
  • 當老師,幫貧困生改變命運
    劉栩桐說,她要像幫助過她的老師一樣,幫助貧困學生獲得知識,改變命運。勤勞孝順的女孩日前,記者來到容縣十裡鎮楊外村,採訪玉姐姐公益協會資助的一位貧困學生。一走進楊外村,記者就被村子的山清水秀所吸引。據說這是楊貴妃的故裡。劉栩桐早早等候在家門口,看到記者後熱情相迎。
  • 微課堂(視頻)丨路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金玉蓉老師:如何給孩子心理...
    專職心理教師金玉蓉老師帶來一課《如何給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補鈣」》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給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帶來變化的同時,也給孩子們的心理造成了衝擊。這幾個月,我們聽到很多孩子因為適應不良而學業下降、心情焦慮煩躁、甚至傷害自己的事件,特別是個別付出生命代價的孩子,讓我們感到非常心痛!我們都會想孩子們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其實讓這些孩子不能適應疫情變化,不能很好應對困難挫折背後的心理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心理承受能力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學生愁成績,大學生愁感情!這些青春煩惱咋辦?
    河南某高校心理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楊勳坦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小覷,在退學及休學的大學生中,超半數以上的原因都是精神心理問題。在前來諮詢的學生中,大部分的煩惱來源於感情受挫和交際不順。但他也表示,近幾年來,心理諮詢室越來越多被學生們認可,一旦遇到困惑,學生們會前來尋求幫助。「這也是大學生積極面對心理問題的表現,如今,每年心理諮詢求助人數比前兩年的總數還要多。」
  • 心理諮詢:我成功的催眠了你,親愛的黑法師!
    青青來諮詢的原因,是因為嫌她自己太胖了,1.60的身高,140斤的重量,快成方的了,她很是苦惱。聽朋友說我的催眠療法很好,就來找我做治療。她第一次來的時候是冬天,穿了一件寬鬆的大黑羽絨服,像方形碳。第一句話就問:"聽說老師催眠不錯,能試試用催眠幫我減肥嗎?"我笑笑,回答:"我們第一次見面,你就對我的專業擅長有所了解,謝謝你啊。
  • 怎麼改變做事磨蹭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太小,做事情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有點焦慮或焦急的父母看到此情此景,肯定不好受,於是開始主動去幫孩子,並且抱怨和指責孩子。面對父母的指責,孩子可能繼續磨蹭以示對抗,如此循環,父母抱怨和指責的越久,孩子就容易對抗。孩子本身年齡很小,心理生理都還不成熟,家長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比較孩子做事的快慢,肯定會覺得孩子磨蹭,孩子做事情的速度怎麼可能與大人一樣?
  • 心理:為什麼有人心理諮詢一次就解決,而有人幾十次仍困在原地
    01寫這篇文章前,我查了一下,小A在我這裡作的諮詢總共加起來也差不多有2000小時了。小A30歲,已婚未育,跟老公相敬如冰。小A說她喜歡上了老公的表弟,她稱之為小叔。根據她的描述,小叔子差不多一米六,人長得一般,很喜歡吹牛目前欠了一身債。我問小A,小叔哪些地方吸引她。小A愣了半天就是回答不上來。
  • 如何引導上課不聽課愛講話看小說睡覺遲到抽菸的學生改變
    在高一下學期,由原來別班的一名叫陳某的男生分到我班,該生在高一上學期的表現就不好,主要問題:上課不聽、愛講話,看小說、睡覺、不戴胸卡、遲到、抽菸等等。在剛接觸該生時我覺的問題不像其他老師說的那麼可怕。因為我覺的學生都是可以轉化的,都會變好的。
  • 孩子頂嘴老師?爸媽學著從3方面疏導,師生關係變融洽!
    而此時,被公然頂撞的老師也被惹怒了,抓住自己身邊的粉筆頭就朝孩子扔了過去,孩子也不示弱,拿著自己書桌上的教科書就開始還擊。顯然,孩子被請家長了。朋友說她現在還清晰地記得那個畫面——她到學校後發現兒子的怒氣還沒有消散,甚至面紅耳赤氣得發抖,一直捏著拳頭出大氣。
  • 老師防逃課出大招:用電腦搖號抽取學號提問
    買車搖號、擇校搖號……這些都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是課堂上搖號點名提問這種事,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最近,揚州大學醫學院一名老師創造了一種獨特的點名方式,她先下載一款搖號軟體,然後將班級學生的學號全部輸入進去。上課時,採用隨機搖號的方式抽取學生回答問題。
  • 孩子心理輔導受家長推崇 費用動輒數千上萬(圖)
    原來,進入培訓班後,劉一黎就讓輔導老師安排小熊做機器人並和其他小朋友比賽,還讓他在課後幫老師收拾教具。劉一黎解釋,這是在暗示小熊「你行的,你能勝任」。上完第四次課後,小熊回幼兒園時就會主動幫老師管理其他小朋友。小熊一共上了36節課,現在已是小學一年級學生,還當上了班幹部。  劉一黎告訴記者,小熊就是典型的兒童心理問題情況。
  • 心理諮詢案例:一起失戀引發了抑鬱發作!
    失戀引起的主要情緒反應是痛苦與煩惱,大多數人能正確對待和處理這種戀愛受挫現象,愉快地走向新生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能及時排除這種強烈情緒。導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有人會因為失戀而引發抑鬱發作。在服藥的同時小花的父母通過朋友的推薦找到我給孩子做心理諮詢。在諮詢室裡,小花哭得很傷心,她告訴我那個男孩在他母親的重壓之下已經不敢跟她接觸了,她感到絕望,就想問他一句:你究竟還喜不喜歡我?怎麼能就這樣結束了呢?
  • 2011年4月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自考真題(浙江省)
    1.心理衛生運動的發起人,心理健康的先驅是美國人( )A.克利福德·比爾斯 B.威廉·詹姆斯C.阿道夫·邁爾 D.艾薩克·雷2.每個人都有四種年齡層次,其中人們無法改變的自然年齡是指( )A.實際年齡 B.心理年齡C.生理年齡 D.社會年齡3.兒童(尤其是早期兒童)的重要活動形式和增長知識、誘發思維和想像力的最好途徑是
  • 兒童心理諮詢:孩子出生順序對性格特質的影響
    阿德勒以三歲為界,如果長子在三歲之前有了弟弟妹妹,他們對後者的敵意和憎恨大多是無意識的,在人格發展中很難改變這種態度;而如果次子出生時,長子已經三歲以上,他們就會把一種廢黜感融入先前形成的生活風格中去,對新生嬰兒產生莫名的敵視與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