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幫曾與洪門齊名,為啥現在落寞了?原來和收徒有關!

2021-01-08 每日漢字

青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幫會,清雍正四年潘清、錢堅及翁巖三人所創,徒眾昔皆以漕運為業。大江南北,入幫者頗眾。直至民國,青幫人數還非常多,影響力很大,與洪門齊名。然而,現在的青幫已經落寞了,這是為什麼呢?

(青幫)

雍正年間,因清朝立國之初屢屢徵戰,再加上阿哥們之間的皇位爭奪戰爭,待傳位雍正皇朝時國庫便已空虛,南北貧富差距立現。於是,雍正為了更好的發揮大運河功能,保障北京和邊軍用糧,雍正通令各省,掛榜招賢辦理漕運。翁巖、錢堅及潘清三人,於雍正四年揭下皇榜。

翁、錢、潘三位是青幫的祖師爺,但是草創之初,翁、錢二位先後仙逝,潘清獨撐大志,與門下弟子共同訂定家規法則,勸戒幫眾修德論道,將一幫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條有序。

也是因為潘清,這個幫派便正式命名為青幫。

(上海青幫大亨合影)

青門強調幫中倫理,任何一位欲進家門人士,必先經過重重考核,一般而言,欲進家學生得先拜帖,在拜帖中詳細寫明自己的家世背景,職業工作與姓名八字,然後由三幫九代開設寄名香堂,經過香堂儀式洗禮之後,仍不能算是真正清幫內人,此時稱為一腳門內一腳門外,師父會在這寄名後的三年內,勤加考核,這個階段稱為師訪徒三年,三年後必需由學生勤訪師父三年,讓師父考核其是否真有決心進家,這個階段,稱為徒訪師三年,經過六年的考驗,確定學生的決心與品性後,師父則會開始教導其基本儀注,或委由石室庵教導,經過一年的學習,通過後,則師父會擇吉日,並報請戶部,由戶部開始做開設香堂之準備並通報四庵六部與學生之三幫九代,讓學生晉任小香。 小香學生得學習待人處世應對進退之道,以及各庵堂所講授之基本課程。

小香階段經過三年考核,師父會考量學生的學習是否方向正確,是否忠於家門,應對進退是否合宜,若一切合乎條件,則再報請戶部開設大香堂,戶部同樣會通報四庵六部與學生之三幫九代,擇吉日幫學生晉任大香,大香階段的弟子,可以稱為儲備師父,他們不僅得具備小香所學的技能與知識,主要得學習如何領幫帶眾,傳道傳法。

當師父認為,此大香弟子已備足能力,可以領幫率眾時,則會以相同程序,開設開法香堂,從此後,弟子已可獨當一面,接續祖師香火,收徒領幫,不論何字班輩,一見開法師父,即使是晚輩,亦不再以輩分稱其弟佬或稱徒孫,而直稱其為」某師父」。這是對幫中能獨當一面收徒領幫,延續香火者的尊重。

(洪門)

雖然青幫與洪門有相當之淵源,但由於實行禪宗制度,所以與洪門中互稱兄弟不同,青幫組織是拜師入幫,會眾以師徒相稱,崇尚「師徒如父子」。青幫組織比洪門更嚴密,規矩更複雜,於是也更加秘密。因為組成人員和入會方式,使得發展受限,規模不能與洪門相比。因此有言道:「青幫一條線,洪門一大片」。

傾向於行會性質的青幫並未如洪門般強調反清復明,但多少也認同這一思想,提倡「替天行道」。由於青幫並未積極從事反清活動,所以洪門一度將其當作叛徒,嚴禁洪門會員轉投青幫,稱「由青轉洪,披紅掛彩;由洪轉青,剝皮抽筋。」。但為了避免衝突,兩派仍多稱「青洪一家」,所謂「紅花綠葉白蓮藕(指洪門、青幫、白蓮教),三教原來是一家」。尤其清代後期,不少青幫弟子也開始反清,兩派逐漸減少敵對。

(青幫三巨頭)

清鹹豐四年,太平天國之亂,皇糧遭毀,無法承運糧務,此後,青幫主要經濟命脈斷絕,後至清光緒十二年,一百二十八幫半,僅餘六大幫頭,而最後這六幫,接續傳承家運,至光緒二十七年民運改為官運,不再行運江河,昔日千船万旗大江飄的景象,從此之後正式走出歷史,指為糧船不開,雀杆不點頭,因此後期的清幫弟子,均在陸上行走四方,又稱為旱碼頭入會。

1911年,津浦鐵路全線通車,大運河的運輸需求被鐵路取代了。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投身漕運的水手,除了在運河上討生活外沒有一技之長,大多數人身無長物,甚至無家可歸,而且水手們在當初有工作的時候,尚且不免敲詐勒索、殺人越貨,死去這份工作都失去了,變身成為了專職的流氓外。

民國初年,當時上海工人的百分之八十都屬於秘密結社成員,而青幫所佔比重最大。由於上海的特殊性,租界和革命黨經常需要藉助青幫的力量。日本佔領上海時期,戴笠也需要利用青幫做情報工作。因此青幫的勢力也愈加強大,很多革命黨和洪門會員也投入青幫。上海「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同盟會的陳其美、蔣中正,中共的汪壽華皆是青幫人士。

(青幫大佬合影)

現在的青幫主要分布在臺灣,並成立有合法社團「中華安親會」,不少軍界、警界及演藝界人士屬於青幫弟子。在美國部分城市,青幫也有一定影響。

青幫,因為幫頭甚少,有遲暮黃昏垂垂老矣之像,呈現落寂的模樣。主要原因是在於傳承上出現問題,按照古法青幫規矩,師父收徒弟,必需師訪徒三年,徒訪師三年,學規矩儀注一年,總共七年時間,方可入會,在漕運時代,弟子的品性必需嚴加考核,通過層層考驗,才可正式進家,經由試鏈後,方能上大香,最後開法收徒。然而,國共戰爭期間,許多前人限於時間空間問題,匆匆收徒,急於傳承香火。很多開法師父,進家甚至不到三年,連盤道認親之法都不甚明白,更不用論修行論道,親教徒弟。許多規矩法典,亦因戰亂之故,遺留大陸,所以造成師父不知道要教徒弟什麼,一般人也不知道進入清門可以學到什麼,自然無法光大門楣。

(每日漢字)

相關焦點

  • 原來青幫成立竟與清代漕運有關:人家是護糧衛隊,還真不是黑社會
    原來青幫成立竟與清代漕運有關:人家是護糧衛隊,還真不是黑社會。 漕運是怎麼回事大家都應該知道,就是把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省的一部分田賦,經運河運到北京,供統治者和軍隊之用。
  • 「三大黑幫」:青幫、洪門佔其二,「舵把子」原來是他
    在近現代,人們所熟知的大黑幫,有青幫與洪門,這兩個是最出名的,但是與之齊肩的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幫派,它就是哥老會。其中,青幫歷史悠久,創立與清朝,以漕運為主,又稱糧船幫,門眾眾多,遍及各地,上海大名鼎鼎的杜月笙,他就是青幫的代表人物之一;洪門,也稱「天地會」,也是始於清朝,主張反清復明,門規甚嚴,他們的思想就是忠義、仁義、俠義,大家都看過星爺的韋小寶,裡面他的師傅陳近南就是天地會的代表人物之一,人稱「陳大俠」。今天小編要隆重介紹的是第三個鮮為人知的幫派-哥老會。
  • 既是青幫老大,又是洪門老大,還是青紅幫老大,他是幫會最牛老大
    清朝有三大幫會:洪門(又稱天地會)、青幫、哥老會,比如大家十分熟悉的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就是民國時期青幫中有名的大佬。在同一時期,還有位江湖大哥,不僅同時成為青幫和洪門的老大,而且還把洪門和青幫合併,組成青紅幫,他依然是老大。
  • 青幫的規矩有多嚴?成員想退會就必須接受「三刀六洞」,常人非死即殘
    文天祥曾說:君臣義缺,誰負剛腸。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倡導大家一定要講義氣,而在一些幫派的理論知識當中,就融會了義氣。我國也有一些幫派名聲比較響亮,不僅走出了國門,而且受到了海內外的肯定。其中洪門就是一大幫派,在民國時期勢力達到巔峰狀態的青幫就是洪門的一個分支。
  • 青幫真正的老大,杜月笙見了他要磕頭,黃金榮見了他要鞠躬叫師父
    很多人是通過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上海三大亨認識到了上海青幫,事實上青幫在清代雍正帝前期就已經出現,原本是漕運水手中的一種行會性秘密結社,為的是保護自身的利益,與官方做鬥爭。
  • 青幫和洪門的歷史淵源,這兩大中國近代最大的幫派到底有什麼故事
    青幫以前的名字叫做「清幫」,是在1726年,也就是雍正四年由錢堅。翁巖和潘清創立的,三個人都信羅教,後來為了避諱,所以就改名為青幫了。而當時有句話叫做青葉紅花白蓮藕。說的就是青幫,洪門和蓮花教。雍正年間,清朝年年打仗,百官貪腐嚴重。
  • 他合併了青幫和洪門,為辛亥革命立下大功,後因幫袁世凱被炸死
    提及幫會,人們一定會想到杜月笙、黃金榮等大佬,其實曾有一個人橫跨洪門、青幫,還把他們合併成為「青紅幫」,是名副其實的三幫老大,而且人家後來還從匪變成了兵,這一點可比杜月笙還要厲害,這個人就是徐寶山。後來他投靠了青幫老大鹽梟孫七,並在孫七死後繼承了他的位子,當上老大的徐寶山制訂了嚴格的幫規,讓青幫越來越壯大。後來徐寶山結識了洪門老大任春山,兩人結為了兄弟,一起組建了一個名為紅幫的堂口,因為堂口中既有青幫的人也有洪門的人,所以被人們稱為「青紅幫」,徐寶山就當仁不讓的做了老大。
  • 天地會、哥老會、青幫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你知道嗎?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天地會、哥老會、青幫、洪門都是晚晴民國時期興盛的民間秘密結社組織,主要是三個體囘系天地會系統、哥老會系統、青幫系統,他們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會黨和幫會。而其他諸如小刀會、三囘點會、雙刀會等都是屬於這三個系統之中的,天地會,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
  • 中國歷史上最強的五大幫派,洪門暫居第二,第一無人敢惹
    「武當派」掌門人遊玄德更加言稱,自己現已經練成失傳已久的兩大絕世武功:大理段家的「一陽指」和丐幫的「降龍十八掌」。  TOP 4 少林派  少林派,源自河南登封縣中嶽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中土佛教禪宗祖庭——少林寺,寺建於北魏年間,據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代表佛門外家(沙門)武學。少林寺僧稱少林功夫是神傳,源於佛教信仰和修行。
  • 青幫最後的老大張仁奎:黃金榮見了他要叫師父,杜月笙是他徒孫
    青幫,大家可能既熟悉又陌生,這個清末民初的幫派也曾風雲一時,儼然是當時的第一大幫派。而這樣的幫派既有當年綠林好漢,水泊梁山的感覺,又有我們所深惡痛絕,避而遠之的黑社會性質,是非黑白皆在其中。當年的青幫卻雲集了當時的各路豪傑,像我們所熟悉的可在上海翻雲覆雨的杜月笙。
  • 青幫退幫有多難?運氣不好一命嗚呼
    但若要問起哪個幫派是真的存在於世上,恐怕除了少林、武當這兩個與佛教、道教有關的門派,其餘世俗上的幫派也說不上來幾個,就連丐幫這個活躍於無數個武俠世界裡的宇宙第一大幫,也不敢說一定是真的存在過。但是有兩個幫派卻是例外,雖然沒有出現在過金庸古龍的世界裡,但是確實是一直存在並且對現在的社會仍然有著一定的影響。這兩個幫派就是洪門和青幫。洪門一大片,青幫一條線。
  • 逝去的江湖:龍頭「開山頭」,弟子「拜香堂」,洪門的入門儀式
    電影《O記三合會》中,阿豪的大哥就曾說過「所謂開山頭拜香堂,其中的規矩只有老一輩才懂得,後一輩都忘得差不多了,只不過是大致講個形式罷了。」阿豪的大哥說的沒錯,實則如今的洪門也好,青幫也罷,早已經不是以前的模樣,早先打出的旗號是反清復明,明朝沒了,清朝也沒了,打這個旗號還有個什麼用?因此,現在的洪幫與過去的洪幫在本質上有了區別。
  • 昔日與洪門結怨,杜月笙到香港受牽連,全靠這兩個門生才渡過難關
    中國有兩個古老的幫派,一個洪門,另一個則是青幫。這兩個幫會的組成形式不同,入洪門者皆兄弟,但是要入青幫卻十分講究師承奉行祖訓。然而到了現在洪門尚在,青幫早已經在歷史煙雲之中銷聲匿跡了。洪門與青幫這兩個幫會各自的勢力和領域不同,歷來是井水不犯河水,不過在硝煙瀰漫的年代,兩大幫會之間也難免會發生一些利益糾紛。杜月笙身為上海黑幫大佬,聲望極高,而且與蔣介石都曾經拜在黃金榮門下,有同門之誼。青幫在上海灘雖然佔有一席之地,但是也會忌憚其他幫會和組織,像斧頭幫這樣的幫會,在青幫行事之時就會有所顧忌。
  • 民國時期青幫和洪幫誰實力更大!兩幫的大佬哪個最值得人尊重
    中國近代歷史上,青幫和洪門可謂名震天下,江湖上無人不曉。青幫由漕幫演變而來又稱「安清幫」,是效命於清朝的民間組織。而洪門即「天地會」,為鄭成功部將陳近南所創,以「反清復明」為宗旨。青、洪兩幫始於明末清初時期。青洪幫是不公開的團體,是舊中國秘密社會的一部分。
  • 青幫三大亨:黃金榮愛錢,張嘯林愛權,杜月笙愛什麼?
    提到青幫,就不得不提洪門,青幫是從洪門演變而來,而洪門則是明末清初到民國時期最大的一個幫派組織,以「忠義」為統治思想,組織形式效仿梁山泊,在清兵入關時候一些愛國人士結成的反清復明組織,就連《鹿鼎記》裡的「天地會」都是洪門的一支,這個幫派整整延續了三百多年!
  • 杜月笙倚仗的青幫,連蔣介石都曾迫不及待的加入,有什麼的背景?
    談起青幫,就不得不提舊上海大亨杜月笙,他後來被譽為「三百年來幫會第一人」。杜月笙最初到上海時,在十六鋪摸爬滾打好幾年,吃過多少虧,挨過多少打。但是加入青幫以後,籠罩在他頭頂的烏雲頓間消散了許多,就連他所工作的水果店提貨銷貨更加順暢了。加入青幫是杜月笙一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刨除掉他為人八面玲瓏,單是這個決定,是他成為上海大亨的關鍵。
  • 杜月笙在上海創造的青幫神話,為何僅限於民國時期
    青幫的由來所謂的幫會是指「清」、「洪」、「理」三教而言,其實最初只有洪門,所謂的「清」以及「理」都是在洪門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紅花代指洪門,白藕代指理門,青蓮代指清門,後來三家合為一家。上海幫會組織是由青幫和洪幫演變而來的,青幫原為清代漕運水手相互團結形成民間結社,到了19世紀70年代的時候,因為漕運業被廢除,因此水手、船夫等也相繼失業,因此這批失業人員就大量流入曾經漕運繁華地帶上海。洪幫原為反清復明的秘密結社,到了80年代的時候,其頭目在上海創立龍飛山,廣招門徒,發展成為組織。
  • 青幫大佬廣招弟子,杜月笙一看急了:別收了,這些人我也鎮不住
    說到青幫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近代歷史上,最著名的幫派勢力,除了洪門之外就要數青幫了。和洪門一樣,青幫也是存在時間久遠的一種幫派,最早創建於雍正五年(1727年),原本是清代漕運水手中的一個秘密結識,後來勢力發展的越來越大,還分為了許多個派系。
  • 洪門黃三德支持辛亥革命,封孫中山「洪棍」一職,為何翻臉收場?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成功,海外洪門昆仲確實付出了不少代價,洪門幾乎動用了一切力量去支持孫中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六十八位洪門中人。當年為支持革命,黃三德為孫中山扎職「洪棍」,被稱為「穿草鞋一步登天」,這種情況在洪門中是較為罕見的。
  • 青幫早就有了,創始人居然有個秀才,揭皇榜攬下了皇帝的活兒
    自古以來,有黑就有白,在中華五千年歷史裡,有過很多朝代,同樣也有過很多讓人聞風喪膽的黑幫,這其中又以青幫為人熟知,那麼青幫到底是個怎麼樣的組織。這個時候青幫的三位祖師爺,翁巖,錢堅,潘清,三位好友揭下了皇榜。這三位裡面翁巖本是秀才,後來棄文從武,在少林寺習武,加入了天地會。錢堅家族本身就是經商的。中途和翁巖一起加入了天地會,潘清是三人裡年紀最小的,但做事頭腦靈活,懂得馭人之道。三位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自然幹成了大事。這三位在雍正帝四年的時候揭下了皇榜。開始創辦糧食走水路運送這條道路,主要就是從通州到杭州這頓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