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一切都被「隔離」打亂:人們忙著隔離病毒、隔離彼此,口罩成為生活的標配,宅家變成過年新方式。
那些心之所向的美好,似乎都被隔離「打碎」了。然而,隔離不隔愛,總有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為這個寒冬注入不盡暖流——
回顧那些讓我們在艱難前行中看到希望的故事
疫情「來勢洶洶」,隨之而來的除了讓人熱淚盈眶的暖心事跡,還有各種打著「科學」旗號撲面而來的網絡謠言:
鹽水漱口能防新冠病毒?下雪天玩雪會感染病毒?口罩越厚防病毒效果越好?……
真真假假的疫情信息,一個不小心就會讓我們「翻車」,每一個被騙的人又會變成謠言鏈條中的一份子,為防控疫情添一筆不必要的壓力。
謠言止於智者,也止於知者。傳遞正確的知識和信息,也是一種與疾病對抗的方式!因此,道道俠整理了近來關於疫情流傳甚廣的一些謠言,大家快來看看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吧!
口罩篇
謠言一
點擊播放 GIF 0.0M
口罩越厚,防病毒效果越好?
口罩厚度不等同於防護效果,醫用外科口罩摸上去比較薄,但過濾效率卻很高,阻水層、過濾層、吸溼層這三層有效阻擋了病毒入侵。
市面上的一般棉布口罩,雖然厚實,但基本上不具備預防傳染病的作用,不可靠。
謠言二
點擊播放 GIF 0.0M
多戴幾層口罩才可以防病毒?
不用。正確佩戴一個口罩即可,並且不必須要佩戴N95口罩,普通醫用外科口罩也可以阻擋飛沫傳播。
謠言三
點擊播放 GIF 0.0M
口罩裡墊一張紙巾,就能反覆使用?
不能。在口罩內部墊紙巾不能起到延長口罩壽命的效果,反而會讓氣體從紙巾旁邊通過,影響氣密性,導致口罩失效。
一般來講,一次性口罩不建議重複使用,N95 口罩在保存得當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多次使用,但最好不要超過 5 次。
謠言四
點擊播放 GIF 0.0M
用微波爐加熱口罩可以消毒?
不可以。無論是用微波爐、電烤箱還是蒸鍋加熱口罩,一方面口罩內部結構破壞,口罩無法再次使用;另一方面,微波爐、電烤箱和蒸鍋由於處理醫療垃圾,也不能繼續加熱食物。
謠言五
點擊播放 GIF 0.0M
帶呼吸閥的口罩沒有用?
不用擔心,呼吸閥的氣流是單向向外的,不影響使用者的防護效果。但已經有症狀的人,建議不要使用帶有呼吸閥的防護口罩,它無法阻擋病毒飛沫溢出。
消毒篇
謠言一
點擊播放 GIF 0.0M
用酒精噴口罩可以消毒再利用?
由於口罩緊缺,在官方公布「新冠病毒可以被75%的酒精殺滅」後,很多人用給口罩外層噴酒精的辦法給口罩消毒,再二次使用。
但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提醒大家,口罩能防護病毒,是因病毒會伴隨液體飛沫形成小顆粒,附在口罩上;用酒精噴灑口罩表面,酒精揮發時會將裡面的水分一起帶走,再使用時,被分離出來的病毒有可能被吸入。
謠言二
點擊播放 GIF 0.0M
一人口罩噴酒精遇 84 消毒瞬間死亡?
網傳「武漢盤龍城一小區男子把口罩噴酒精戴,坐電梯時遇工作人員用 84 進行消毒,瞬間暈倒死亡」,楚天都市報記者多方證實,此內容系謠言。
屬地派出所表示,未接到或處置過類似警情。據悉,武漢市相關部門已聯繫到帖主核實情況,帖主表示是「道聽途說」,已自行刪帖。
●道道俠小貼士●
●將酒精和84消毒液混在一起,乙醇和次氯酸鈉都被反應掉了,生成了乙醛,不過這個反應的速率很慢。生成的乙醛有可能會被過量的次氯酸鈉氧化成乙酸甚至會發生氯仿反應,生成有毒的有機氯化物。
●乙醇和84消毒液混合不會產生氯氣。為了穩定次氯酸根,84消毒液中會添加少量NaOH,呈強鹼性,在強鹼性的環境下,氯氣是不會跑出來的。
謠言三
點擊播放 GIF 0.0M
酒精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濃度為 60%~80% 的乙醇是一種有效的殺毒劑,65-75% 效果最佳, 可以滅活所有親脂病毒和許多親水性病毒;但90%的酒精濃度可能會降低消毒效力,因為病毒中含有的基本物質蛋白質,在無水的情況下不容易發生變異。
謠言四
點擊播放 GIF 0.0M
有人在身上噴消毒水燒著了?
近日,有網絡傳言和視頻稱,天津一男子在自己衣服上噴了含酒精的消毒水,然後開車時抽菸引發燃爆,不小心把自己燒死了。
據平安天津微博發布稱,實為男子殺人未遂後引燃汽油。不過也要提醒大家,使用酒精等消毒劑進行消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飲食篇
謠言一
點擊播放 GIF 0.0M
保持喉嚨溼潤可以預防病毒?
有傳言稱「即便吸入了病毒,如果喉嚨溼潤的話,病毒大多會沿食道進入胃部,而不是沿呼吸道進入肺部。胃裡有胃酸,能有效殺死病毒,所以要多喝水」。
新冠病毒通過侵染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並在細胞中大量增殖完成侵染,多喝水並不能阻止細胞進入呼吸道。胃酸雖可殺死病毒,但不是全部病毒,新冠病毒存在侵染胃部細胞的可能性。水喝太多還可能使體內電解質失衡,對腎臟等器官造成額外負擔!
謠言二
點擊播放 GIF 0.0M
喝板藍根、燻醋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板藍根可以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等疾病,但是並不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燻醋所含醋酸的濃度也很低,並不能達到消毒效果。
謠言三
點擊播放 GIF 0.0M
吃香蕉會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新型肺炎病毒來源於動物,通過動物傳播,香蕉不是它的宿主。除非接觸的是在病毒環境中的香蕉,否則不用擔心。
謠言四
點擊播放 GIF 0.0M
喝酒可以防止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李蘭娟院士此前提到75%的酒精能夠殺滅病毒,是指用醫用酒精擦拭才能消毒,並非喝酒。
謠言五
點擊播放 GIF 0.0M
吃果蔬和肉蛋會感染新冠病毒?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介紹,病毒通過飛沫、直接接觸等方式汙染到蔬菜、肉和水果的機率很低。
蔬菜、肉、水果買回家後應先用流水衝洗。蔬菜、肉類應燒熟吃;水果儘量削皮,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
病毒在 56℃的環境下30 分鐘就能被殺死,炒菜經常能達到 100℃ 以上的高溫,炒熟炒透後不用擔心病毒。處理過後注意及時洗手。
其他篇
謠言一
點擊播放 GIF 0.0M
鹽水漱口能防病毒?
鹽水漱口有利於清潔口腔和咽喉,但是新型冠狀病毒侵犯的部位在呼吸道,漱口沒有辦法清潔呼吸道。
目前尚無任何研究結果顯示鹽水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殺滅作用。
謠言二
點擊播放 GIF 0.0M
千萬別出門玩雪,會感染新冠病毒?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病急診主任王凌航表示,關於氣候條件和呼吸道傳染病流行之間,實際上沒有必然聯繫,下雪和呼吸道疾病的消長之間沒有確定的因果聯繫。
冠狀病毒主要還是積聚在人的身上,是要依靠人體的組織才能實現自己的複製增殖,在空氣中它很快就會死亡。
謠言三
點擊播放 GIF 0.0M
帶毛領或絨線的外套容易吸附病毒?
在普通家居、出行生活中,不必考慮衣物材質和靜電問題對病毒吸附的影響,舒適為主。
病毒通過飛沫傳播,並不是單獨在空氣中,其可能在任何材質的衣物上停留,雙手勿接觸口鼻眼等、回家及時洗手、做好外套的消毒與吹風,比材質選擇更重要。
謠言四
點擊播放 GIF 0.0M
浙江新生兒名為「戴口罩」?
一張姓名為「戴口罩」的新生兒出生證明刷爆朋友圈,證明中顯示出生地點為浙江金華市中心醫院,各項信息有板有眼,網友評論不一。
網傳圖中孩子的出生地、金華市婺城區的「婺城融媒客戶端」發布消息進行闢謠:經相關部門核實,此為嬰兒父母將真正的出生證明PS後發到微信朋友圈,後逐步在微信群流傳。
謠言五
點擊播放 GIF 0.0M
深呼吸再憋十秒可測是否有肺炎?
沒必要用這樣的方式去檢查有沒有肺炎。有肺炎的話,你會咳嗽、呼吸急促,甚至喘不過氣,很容易就能認得出,必要時還有 CT 識別手段;就算毫無肺炎表現,只要有發熱以及相關密切接觸史,也得儘快就醫,並不是沒有肺炎就安全。
假如你一切正常,看到這則謠言不由自主做幾次深吸氣檢查也沒關係,會稍稍刺激迷走神經,還可能讓氣道高敏的人忍不住咳幾聲,這並不會有明顯危害,但記得不要連續深吸氣「複查」就行了~
當一線工作人員在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奮戰時,後方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做好防護措施,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傳遞正確的疫情知識和相關信息。
謠言本身也是一種「病毒」,它引發的精神危害,甚至可能比新冠病毒本身造成的危害更大。在抗擊疫情的緊要關頭,不實的信息可能會製造更多恐慌。
面對這種「病毒」,理性和信心是最好的「疫苗」。重防護,察真相;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相信我們定能成為這場戰「疫」中的勝利者!
加油
點擊播放 GIF 0.2M
文字素材來源 | 丁香醫生、騰訊新聞較真查證平臺、央視新聞、中國青年報、楚天都市報、婺城融媒客戶端、平安天津、新浪微博
圖片素材來源 | 視覺中國、網絡
新媒體編輯 | 關永璞
新媒體策劃 | 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