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練太極拳的正確順序,讓你效果翻倍

2021-01-16 騰訊網

太極拳在武術劃為內家拳,看起來簡單,練起來奧妙無窮。太極拳從頭到尾都是半蹲的完成動作,有馬步、弓步、虛步,練套路的同時也就在練基本功,練套路的時候要同時注意練呼吸、吐納、意念,只有了解每一招一式的規範動作,了解每次練太極拳時的正確順序,這樣練起來才有效果。

第一,先安靜下來,心情不要太激動,腦子裡不要想太多,像準備休息一會兒一樣,放鬆。把姿勢基本擺正,各大要領粗粗的走一、兩遍。一開始肯定到不了位,沒關係,不駝背、不挺胸、不前俯後仰,就可以。有的朋友,恨不得今天練,明天就出功夫,在這裡得先給潑點冷水,內家拳這東西,跟種樹一樣,得按月、年算,踏踏實實的練,一定可以成功,想一步登天,反而是欲速則不達。

第二,先松肩。想像兩臂脫臼了掛在身上,可以輕輕左右搖晃一下身體,看看胳膊是不是那種柳枝隨風擺的感覺。這是入門第一關,把這個找好了,後面特別順,有的朋友跳過這一折,直接找腰胯,就好像想直接從一樓上三樓一樣。

第三,手沉,慢慢體會,手是不是發沉、發脹。如果沒有,繼續從松肩上找。有了手沉的感覺,就等於摸到門了,這時候應當勇猛精進,千萬別兩天打魚,三天曬網。

第四,貼肩胛,手沉了以後,肩部會進一步放鬆,這時候要體會肩胛貼圓了沒有。這個同時會出現空胸圓背的狀態。剛開始貼,胸背肩會緊張,在這種狀態下,再次放鬆。

這時候可能出現一系列不舒服的現象,那是胸背一些平時不吃勁的肌肉開始被喚醒的緣故,這時候不能怕,得積極的調,調好了,過去了,又上一層樓。抖一抖,是自然調節的好辦法。

第五,等空胸圓背要領固定住,而肩鬆手沉的感覺仍然存在的時候,開始調整命門後貼,這個時候同時會出現翻襠擰胯,丹田前卷。前幾步,腰就放鬆就行,現在可以動腰了。提醒初學的兄弟一點,臀是內斂的,別上翹。

第六,胯翻到一定程度,會感覺翻不過去,這時候,適時地往下蹲一點,膝蓋有上提之意,這時候胯也翻過來了,同時會出現五趾抓地的現象。這個過程很長,可以每次都找一遍,但不要想一次做到位,要一步步來。呼吸不要著意,通暢就好。一旦發現,呼吸不暢,就證明你現在求的要領超過你身體的負荷,應該減小強度,或者加強上一階段內容的訓練。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只要戒驕戒躁,踏踏實實的練就是了。內家拳的技術體系比書法、繪畫、雜技都簡單,過去很多高手,就是農民、車夫、匠人,沒什麼學歷,也練成了功夫,練出了智慧,所以大家應該有自信,每天堅持一個小時,不是說每個人都要求一定要練成太極大師,我們只要求能超越自我就是成功了!

文章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溫馨提示:盛世太極公眾號所發太極拳文章,僅供豐富拳友太極知識,參考學習之用,若是拳友已有明師指導或者自有練習體系,不必依文全改,擇其優點參考學習即可。

相關焦點

  • 如何練好太極拳,把姿勢和動作掌握好,練正確?
    但是從學習角度分析,在學習太極拳的招式之前,還是要學習一些武術的基礎功,效果會更好。在傳統宗風的傳承裡,是要先行小鍊形的學習;打通十二正經和關竅要道後,再以元明八式採天地之氣,納日月之光來補養先天元氣;等元氣比較充足後,繼之以混元四手「玉環樁」專修一段時間,再習練太極拳為佳。玉環樁是武當宗傳的太極十三勢,按舊傳是八個式子演真。
  • 初學者練太極的正確打開方式!
    如今太極拳練習的人很多,太極拳不僅是老年人在練太極,很多年輕人也加入到了太極的隊伍中來。但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卻不知道如何入門,怎樣的練習方法最好,自然就無從下手。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講解一下!套路從簡單的太極拳套路學起,比如陳氏太極拳精要十八式太極拳就很好。它動作不多,時間短,式子較全面。再就是練過四、五套拳之前先不要急於練器械,有了紮實的功底,再去練刀劍槍棍就會簡單一些,要循序漸進,不能著急。方法買一些太極拳教學碟和書看看。
  • 武術專家給出太極拳正確習練方法
    為了正確引導輿論,讓普通百姓對傳統武術有全面正確的認識,日前,由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武術與健康分會主辦,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支持的「中華武術健康大講堂」公益活動舉行。計劃於每月舉行的該公益活動首期在北京志強武館開講,主題是「太極拳會練傷膝蓋嗎」。
  • 怎樣正確認識太極拳(1)
    拳與架  想練成一套拳,實在不易,尤其太極拳,無數理論在那等著,看你怎樣辨,怎樣識,怎樣議,怎樣論,短處,長處,俱到的,不俱到的昭然若揭。內在的韻味,是拳的靈魂,所體現出來的是沉,穩,靈,動,八面支撐,真正漂亮而有內涵的拳架是可遇不可求的。關係到人的氣質,內涵,習慣,體形等諸多方面,東施效顰是不可取的,也是做不到的。  2   拳的勁,氣,意,神  架子練好了,並不代表拳就練好了,練出內勁,才是拳的實質。
  •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太極拳系統化訓練
    正雷太極書院張晉僖老師授課中陳式太極拳系統化訓練共分為六個階段,這就是學架子、正架子、捏架子、順架子、拆架子、定架子。通過這六個階段的訓練,可使你能較系統地掌握正宗的陳氏太極拳。在練習時要弄清楚每個階段需要掌握什麼內容,需要糾正哪些問題,明白自己每個階段要達到什麼程度。通過這樣一步一步的訓練,你就能較系統地掌握它的風格特點、運動規律、勁別用法等,為向更高層次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學架子(了解規律,熟練套路) 學架子階段是練習陳式太極拳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要先掌握簡單的基本動作。
  • 心懷妙趣練太極,打拳打出好境界!
    太極的修煉,是一種享受,是需要刻苦、努力,但是不能愁眉苦臉、苦大仇深的練,而是要體會其中的理趣之妙,自然越練越愛練。 練進去了,才會心懷妙趣 要打好太極拳,除了要求練拳者手法、身法、眼法、步法正確,動作規範準確以外,還要求「
  • 練太極拳有合理的順序嗎?看了本文你就懂了
    一、先練靜這一點很重要,也往往被忽視,提起來都知道,練起來無所謂,這裡要潑一點冷水。咱們這次拿手機舉個例子吧,手機從外表來看只能看出漂亮不漂亮,拳架也是。而內在的東西,卻需要自己把握了,哪怕是最有經驗的老師,也只能在外形上給你做出調整,在內在聯練習上給你寶貴的經驗,能不能掌握,最終還是看你自己。那麼,還從手機來看,拋開其他因素,咱們單看運行內存,現在運行內存在2G 的手機應該不多了,8G內存漸漸成為主流,2G和8G的流暢程度肯定是天差地別。同樣的,如果8G內存的手機後臺應用過多,是不是也會「卡」住呢?
  • 太極拳人物
    之後,傳景元、堂、宗儒、思貴、撫民六世至太極拳始祖陳王廷。  據《陳氏家譜》記載,陳琳「好勤儉,嘗積粟萬石,遇人患難,輒行解圍。若值荒歲,傾囊相助,一裡相賴以安。且又施捨寺廟田糧無算,樂善行仁,聲聞遐邇焉。」在家境好轉、人壽年豐之時,不忘祖訓,農忙時種田,農閒時教弟子兒孫習武練拳。
  • 宅家抗疫,鍾南山推崇練太極,陳氏太極嫡傳人陳娟為你講解太極「春...
    在疫情蔓延的當下,中國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此前接受採訪時曾推崇大家習練太極拳,「太極拳是一個靜力,太極拳對大腿有一個很好的鍛鍊,太極一般是一個半蹲的模式,靜力活動對氣促的影響不大,但對肌肉的訓練非常好。
  • 太極拳「好學,不好練」,那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和訣竅
    太極拳好學,但不好練,那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和訣竅。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太極拳學了之後應該如何去練。運化、運使,通過這個「運」字,你就可以理解太極拳的力量傳導規律了。這就像是過山車的運動原理,起點動力傳送,全程慣性運動。
  • 吃我一記太極喵喵拳
    吃我一記太極喵喵拳 貓咪腳蹬著鏟屎官, 身體躺在地上竟然開始踩奶了。
  • 打太極拳肯定要用力!太極拳獨特的發力方式,你了解過嗎?
    打太極拳肯定是要用力的,那些動動手指就能讓人原地旋轉,或者飛出丈外遠的太極大師肯定是騙子,例如閆芳之徒。有些太極拳愛好者不喜歡承認太極拳需要用力,而喜歡讓人云裡霧裡的「氣」來描述打拳是力道的變化。拳譜講,「氣與力合」,氣的實質是什麼,我們今天暫不討論。何不把精力放在研究更加清楚明了的「力」?
  • 如何正確練習內家拳?
    什麼是內家拳呢,內家拳是相對於外家拳而言,大家都曉得,當今最常見的,都是公園裡叔叔大爺習練的太極拳,也就是說,作為內家典型代表,推廣最流行的太極拳,有養生的功效,那麼今天咱們來說一說,學習內家拳,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項。
  • 太極拳教學市場混亂 記者探秘傳統太極拳(組圖)
    央視記者親身體驗"最強太極推手"功力時,發現其所謂的"最強太極推手",卻只對徒弟"起作用".  不尊重基本的物理規律,引得網友一片質疑和嘲諷,"最強太極推手"閆芳一時淪為笑柄。有網友觀看視頻後評論道:"江湖盛傳的"劈空掌"、"隔山打牛"露面了!"中國武術是如何墮落的,看完這個視頻你就明白了。"
  • 你知道嗎?選對時間練太極可以讓深度睡眠時間增加75%!
    晨練,晚練大有區別! 晨 練 根據北卡羅來納州的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你想在晚間獲得最佳睡眠,晨練才是理想的選擇。
  • 養藏神氣,多練靜功 跟著節氣打太極
    位於杭州市拱墅區紫荊文化公園內的柔之藝太極院,那裡的武術大咖推出了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太極養生課,針對部位就是目前都市人最容易出問題的脊椎。如果你的肩頸或腰部正感到不適,那不妨來體驗一下。  打太極正脊椎  鍛鍊跟著節氣走  距千年京杭大運河咫尺之遙、隱匿於綠樹成蔭的紫荊文化公園內的柔之藝太極院是杭城首家專業太極拳館,成立於2006年,十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傳統太極拳的研究和推廣。
  • 太極人吳偉光:9成以上太極練習者都誤入歧途!都不懂內功修煉
    他們練了好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太極,剛開始感覺精神狀態好了,身體強壯了,但是這麼多年過來之後,發現自己的身體沒感覺了,而且膝關節開始痛,走樓梯都痛。這些練習者感覺不到太極拳裡描述的那種神奇的東西,都很迷茫。其實我想說的,大家練太極,誤區很大,把真正的太極搞得不倫不類。 現在絕大部分人練的東西,即使包括太極實戰、太極套路,他們走的路,其實還是屬於太極功夫的範疇。
  • 形意拳不光有發力的應用,相反的一面你知道嗎?
    我們講,一千個讀者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形意拳也一樣,一千個練家有一千種形意拳。到底誰才是真的,這裡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即使是修煉有成的拳家也不會完全統一認知。因此我們都說形意拳,但是我們說的又不是一個東西。這就是某些大師的害處所在,他們會把一些正確的說法和錯誤的內容結合在一起,給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造成誤讀。
  • 太極拳登堂入室難,練出功夫更難
    世間習練太極者千千萬萬,能領悟太極精義,練出功夫者並不多。前有太極雷雷被「徐狂人」暴揍,接著「電母」閆芳被揭穿,後有「大師」馬保國和業餘散打愛好者比武被K0的負面影響,讓人對太極的實戰能力產生強烈懷疑,對太極功夫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我覺得太極拳的實戰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要不然也不會流傳400餘年,高手名家輩出。
  • 為什麼太極拳崇尚輕與慢一王璐璐太極漫談
    我們平時所認知的體育是以更高、更快、更強為標準的,太極推手作為傳統的體育項目。在朝競技路線上前進的過程中,運動員也必須有這麼一個過程,理解教練員的技術指導及付出辛勤的汗水。也許這是許多太極人的一個夢,在不斷地習練進步中,真的有一天我的動作過程完全吻合太極拳論那種狀態時,體驗到當時他創拳的那種狀態,和王宗嶽在時空的隧道裡對話。太極套路的演變有傳承的需要,有表演的需要,有教學的需要,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招式是如何產生的,為啥太極拳那麼的輕柔和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