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農業經營中,絕大多數農民由於資金、技術等條件的限制,很難參與到加工、銷售等二三產業中,也難分享到相關環節的利潤。近年來,隨著大量工商資本下鄉,不少城市的能人回到農村,經營起種植、養殖等項目,同時,他們通過自主加工銷售,大大提高了傳統農業的附加值。
鄒城市和田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志猛,原先經營著十幾家連鎖超市,後來因為超市效益下滑,開始回到鄒城市田黃鎮養殖肉鴿。從2012年至今,僅僅3年的時間,馮志猛的種鴿規模達到近4萬對,在實現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還通過經營以鴿子為特色的餐館,為肉鴿養殖找到了新的利潤點。
「肉鴿作為特色養殖項目,與傳統養殖項目相比,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市場需求大,價格波動小等諸多優勢。」馮志猛說到投資養殖肉鴿的初衷,滿是自信。
據馮志猛介紹,目前養殖場佔地近300畝,養殖區有50畝,種鴿規模達到近4萬對。「前兩年處於起步階段,主要出於留種擴繁,商品肉鴿銷量不算大。今年年初,商品鴿開始大規模上市,現在每個月出欄商品肉鴿7萬多隻。」他說。
據他講,肉鴿出殼28天左右,體重能達到一斤,就可以上市銷售。最近幾年,肉鴿價格相對穩定,基本保持在每隻15-20元,每隻肉鴿最少能有5元的純利潤。「按一對種鴿一年生產20隻乳鴿算,一對種鴿一年至少100元的純利。」
「肉鴿的飼養主要是玉米、小麥、豆粕、豌豆等配成的,為了增加鴿肉口感,我還在飼料中專門添加了花椒籽。」經過幾年摸索,馮志猛已經完全成為肉鴿養殖專家,從鴿子選種、配制飼料到疾病防控都是自己動手進行。「肉鴿常見病害主要有三四種,防治相對簡單,這也說明鴿肉比較安全放心。」
目前,馮志猛的活鴿賣得非常紅火,每天都有各地的客商來公司收購,在鄒城當地飯店裡的鴿子,一半是馮志猛供應的。
為了提高養殖附加值,去年8月,馮志猛的第一家以鴿子為主題的餐館在鄒城開業。開業之前,他帶著工人到多個地方學習鴿子的烹飪做法,目前飯店主要提供燒鴿、脆皮鴿、炒鴿等菜品。
除了經營餐飲,馮志猛還準備加工成熟食,通過電商進行銷售。「熟食在網上一隻可以賣到30多元,每隻鴿子的利潤至少還能再提高10多元。」今年4月份,馮志猛註冊的商標開始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