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節氣,從雨水節氣的名字中就可以知道,雨水節氣的到來,意味著降雨天氣的到來,但是雨水節氣後雖然會有降雨,降雨量卻不是很大,所以在農村還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在農村中關於雨水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俗語「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的意思是,如果在雨水節氣當天有降雨的話,那麼便意味著今年的降雨量會很充沛,在雨水的滋潤下,大麥、小麥等這些農作物都會茁壯生長,粒粒飽滿,農民便不用為了溫飽問題而發愁。
雨水節氣就像穀雨、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是反應降水現象的俗語。二十四節氣是古人根據不同節氣對氣候、物候的影響總結出來的,故人們發現,在雨水節氣後,降雨開始,雨量也會慢慢著增多,對於以前幾乎是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降雨對農事有很重要的影響。在雨水節氣後,太陽的直射點會慢慢向赤道靠近,氣溫慢慢回升,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開始活躍,所以在雨水節氣後,降雨便會慢慢增多,氣溫也會一天比一天高。
我們常說「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涼」,意思是春天每下一次雨,氣溫便會越來越高,降雨主要是受到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影響,所以在雨水節氣開始下雨的話,不僅氣溫會慢慢回升,暖溼氣流也會越來越活躍,降雨量和降雨次數也會越來越多。但是在雨水節氣時並沒有下雨的話,那麼便意味著今年春天的氣溫回升會很慢,冷氣流依然很活躍,所以降雨也會很少。
我們華北平原主要種植冬小麥,在立春後氣溫不斷回升,現在小麥已經開始返青,小麥返青需要充足的水分,現在灌溉設施很完善,可以直接灌水來滿足小麥生長所需水分。但是在以前農民幾乎是靠天吃飯,所以在雨水節氣時不降雨的話,那麼便會影響到小麥返青,沒有了水分小麥長勢便會受到影響,小麥的產量自然也會很低。相反在雨水節氣開始下雨的話,充沛的雨水有利於冬小麥的生長,從而會實現「大麥小麥粒粒飽」的願望。
今天是雨水節氣,你們那裡關於雨水節氣的俗語還有哪些俗語?歡迎大家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