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農村有一種傳說,就是蛇是怕鵝的,所以有養鵝來防蛇這樣一種傳統。
而且,養鵝防蛇是真實有效的,只要鵝出現的地方,蛇就銷聲匿跡了。
吃蛇的鳥類還比較多,鷹隼都會吃蛇,專門吃蛇的有蛇雕,鷺鳥有的時候也會吃蛇。
雖然鵝號稱禽類中的扛把子,有看家護院的本領,但蛇確實不在鵝的食譜上。
鵝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中國鵝,一個是歐洲鵝。歐洲鵝馴化自灰雁,中國鵝是從鴻雁馴化來的。但實際上我們現在家養的鵝全部都是這兩個品種的雜交。
家鵝主要的食物是草(苜蓿、三葉草等),各種穀物,以及水生植物,偶爾會吃小魚、小蝦和昆蟲。
鵝無法捕捉蛇,蛇卻會避開鵝出沒的地方。
有一種說法是鵝的糞便裡面含有蛇害怕的物質,比如說是雄黃。有人專門做過實驗,蛇是不怕雄黃的,蛇怕雄黃酒,主要是害怕酒精。
因為蛇的皮膚具有呼吸功能,通透性強,兩棲類的動物都非常害怕揮發性的物質通過皮膚滲入進血液。所以蛇也會害怕菸袋油這樣的含有雜環芳香烴的物質。
鵝糞便裡含有氨,這是一種揮發性物質,所以有些人也認為蛇害怕鵝糞裡的氨。
實際上鵝糞裡面幾乎不含雄黃(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而且含氨也不多。同樣是禽類,雞、鴨糞裡面也含有氨,但是蛇類為什麼不害怕呢?
動物都有直覺迴避危險的本能,所以蛇一定感覺到了什麼極度危險的東西,才會迴避鵝。
真實的答案是,鵝的糞便裡面含有一種讓蛇極度害怕的微生物~隱孢子蟲。
●隱孢子蟲彩色電鏡圖片。
隱孢子蟲是一種引起腹瀉病的微小寄生蟲。隱孢子蟲有許多種,可以感染多種動物,其中一些也感染人類。
對於哺乳動物來說,隱孢子蟲感染引起的腹瀉,是可以自愈的疾病,所以並不致命。在美國,隱孢子蟲是飲水引起腹瀉的主要原因。
但是對於爬行類,尤其是蛇類,隱孢子蟲感染是致命的。
蛇感染隱孢子蟲,在發病時往往是隱匿的,在體徵出現之前就引起不可逆的病理變化。
受感染的蛇可能會急性死亡,或者兩年後死亡。
隱孢子蟲的卵囊負責新宿主的感染和原宿主的再感染,並且可以在環境中保持感染性數月,對極端溫度和消毒劑具有極強的抵抗力。
●隱孢子蟲想像圖,內有4個孢子。
隱孢子蟲的卵囊被攝取後,會釋放出四個孢子。這四個孢子,包在一個單一的薄膜裡。這種膜在脫離宿主細胞後破裂,釋放出子孢子,並立即重新感染宿主動物。
在這兩個階段,子孢子感染胃腺的微絨毛邊緣。
蛇感染隱孢子蟲,病變的部位通常限於胃,典型表現是在進食後4天或更短時間內反芻食物。這種反流是由於胃腔縮小和黏膜刺激引起的。由於胃直徑增大,在蛇的身體中部可以看到和觸摸到明顯的腫脹。
●隱孢子蟲釋放孢子。
感染後期,蛇的胃組織會增生並且纖維化,胃腔直徑減小、總直徑增大。胃黏膜水腫,胃皺襞縱向增厚,局部出血、壞死。然後,蛇就掛了。
國外有一個求生1+1的紀錄片,兩個人組隊在各種環境下進行野外生存,其中有一集是在非洲的大草原上過夜。當時可供過夜的避難所有兩處:第1處,是一個大樹的樹洞,裡面有五、六個平方米;另外一處,是在空曠的原野上用荊棘圍成柵欄。
從防禦猛獸的安全角度來說,大樹的樹洞內部是非常合適的選擇,因為入口很小,內部很大,牆壁牢固,但是裡面含有大量的蝙蝠糞便。所以這兩個人最後決定冒著被猛獸襲擊的危險,在荊棘柵欄裡過夜了。
貝爾.格裡爾斯在求生節目中經常生吃各種動物,被譽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但是有一期節目,他吃一隻蝙蝠,足足在火上烤了30分鐘。
鵝糞裡面含有的隱孢子蟲對於蛇類的危險,就相當於蝙蝠血液裡含有的各種致命病毒對於人類的危險一樣。
蛇感染隱孢子蟲疾病和人感染狂犬病一樣,都是不治之症。
所以蛇見了鵝, 唯恐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