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黑龍江)

2021-01-14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   2015-02-11 09:50:02   

  三江平原於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匯流處,由於長期的構造下陷和三江的泥沙堆積,所形成的低洼平坦的平原。橫亙於中部的完達山脈將平原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是沼澤化低平原,面積4萬多平方公裡,即狹義的三江平原或合江平原;南部是烏蘇里江及其支流與興凱湖共同形成的衝積一湖積沼澤化平原,面積8800平方公裡,亦稱穆稜一興凱平原。合江平原三面環山,西為小興安嶺支脈青黑山,南為完達山支脈分水崗,東為完達山主脈那丹哈達嶺。     三江平原廣闊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溼氣侯,徑流緩慢,洪峰突發的河流,以及季節性凍融的粘重土質,促使地表長期過溼,積水過多,形成大面積沼澤水體和沼澤化植被、土壤,構成了獨特的沼澤景觀。沼澤與沼澤化土地面積約240萬公頃,是中國最大的沼澤分布區。溼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葉章、沼柳、苔草和蘆葦等。其中以苔草沼澤分布最廣,佔沼澤總面積的85%左右,其次是蘆葦沼澤。土壤類型主要有黑土、白漿土、草甸土、沼澤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澤土分布最廣。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稱,在50年代大規模開墾前,草甸、沼澤茫茫無際,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動物繁多。開墾後建有許多大型國營農場,「北大荒」已變成了「北大倉」,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與此同時,本區生態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氣候條件惡化,早澇災害增加,風害加重,水土流失嚴重,珍稀動植物減少。今後應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促進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以防澇為主,澇旱兼治,搞好農田水利建設,建立沼澤景觀和珍禽、名貴魚種的自然保護區。 三江自然保護區最佳旅遊季節: 到三江自然保護區旅遊的最佳季節為冬季和夏季。冬季一望無垠的冰天雪地可供遊人狩獵、滑雪,夏季麥海翻金、稻花飄香、山巒疊嶂、江河縱橫。 三江自然保護區交通: 先從哈爾濱火車站對面乘大客車至佳木斯,每半小時就有一班,票價86元。到達佳木斯後,同站就有開往撫遠三江自然保護區的班車,下午18:30,19:30有兩趟臥鋪客車,票價90元,約10小時的車程。 三江自然保護區住宿: 佳木斯松花江飯店、黑龍江農墾大廈、佳木斯賓館、市江天賓館、佳木斯友誼賓館、佳木斯錦江賓館、市天水都賓館、市江城賓館、市銀河賓館、市長城飯店、佳木斯鐵路分局賓館、三江大酒店為廣大遊客提供住宿。 三江自然保護區美食: 「魚不入海不能稱之為魚,不嘗炒魚毛就不算到過赫哲家」。 赫哲人非常好客。「它拉卡」是魚宴上的佳餚,它將活鯽魚脊背的厚肉取下切成細絲,用上好的米醋「剎」上,待肉變成白色,去掉醋汁後拌入蒜末、香菜段等調料,味道鮮嫩爽口。 還有一道風味獨特的菜叫「魚刨花」, 赫哲人把冬季打上來的魚在剛剛凍結的時候剝去魚皮,切刨成薄薄的凍肉層,蘸鹽、醬吃。吃一片魚刨花,喝喝老酒,愜意至極。「炒魚毛」是將魚烘炒至碎末而食之的近似魚鬆的吃法。

來源:中國旅遊景點網

 

責任編輯:王慧珊

共1頁

 

相關文章

   

熱點專題

  更多

各地招商

  更多

各地資訊

   

旅遊頻道

  更多

地方站點

  更多

相關焦點

  • 黑龍江三江平原「定居」東方白鸛超千隻,比5年前多一倍
    8月21日,近百隻東方白鸛在黑龍江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勝利管理站內集群,因為退耕還溼、人工搭建巢穴等措施,今年,中國三江平原「定居」的東方白鸛超過1000隻,數量比5年前多一倍。東方白鸛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數量已不足4000隻。當前,世界上東方白鸛的兩大主要繁殖區分別是位於黑龍江流域的我省三江平原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 黑龍江三江平原「定居」東方白鸛超千隻,比5年前多一倍
    8月21日,近百隻東方白鸛在黑龍江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勝利管理站內集群,因為退耕還溼、人工搭建巢穴等措施,今年,中國三江平原「定居」的東方白鸛超過1000隻,數量比5年前多一倍。東方白鸛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數量已不足4000隻。
  • 飛「閱」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是10月30日拍攝的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色(無人機照片)。時下,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秋意正濃,景色怡人。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三江平原的東北部,地跨撫遠、同江兩地,屬內陸溼地與水域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由水生和陸棲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溼地和水域生態系統,是東北亞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停歇地和繁衍棲息地。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影報導↑這是10月28日拍攝的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色(無人機照片)。
  • 三江平原,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人均糧食產量是全國平均的四倍!
    三江平原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北起黑龍江、南抵興凱湖、西鄰小興安嶺、東至烏蘇里江,是一個巨大的衝積平原。三江平原地區南北長520km,東西430km,總面積10.89萬km2,佔黑龍江省總面積的24.0%。
  • 三江平原發現739.7平方千米天然富硒耕地土壤
    首頁 >> 專題專欄 >> 現代農業 >> 最新動態 三江平原發現739.7平方千米天然富硒耕地土壤 時間: 2019-04-17 08:
  • 三江平原「定居」東方白鸛超千隻 比5年前多一倍
    8月21日,近百隻東方白鸛在黑龍江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勝利管理站內集群,因為退耕還溼、人工搭建巢穴等措施,今年,中國三江平原「定居」的東方白鸛超過1000隻,數量比5年前多一倍。黑龍江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東方白鸛群。 王廣鑫 攝東方白鸛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數量已不足4000隻。
  • 相近的名字,實際相隔幾千公裡,三江源和三江平原究竟在哪裡?
    以數字命名的地名,一般都和附近的自然形態有關,這次聊一聊兩個著名的三江地區,一個是三江源,另外一個是三江平原,雖然兩者的名字十分相近,實際上相隔了幾千公裡。相同的是,兩個地方都是因為三條河流而得名,而且對於我國的文化、生活帶來了重要的影響。三江源位於青海省,這裡是長江、黃河以及瀾滄江三條河流的發源地,地處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
  • 我省三江平原「定居」東方白鸛超千隻丨比5年前多一倍
    8月21日,近百隻東方白鸛在黑龍江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勝利管理站內集群,因為退耕還溼、人工搭建巢穴等措施,今年,中國三江平原「定居」的東方白鸛超過1000隻,數量比5年前多一倍。東方白鸛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數量已不足4000隻。
  • 三江平原腹地備春耕「進行曲」漸響
    新華社哈爾濱3月11日電 題:黑龍江佳木斯:三江平原腹地備春耕「進行曲」漸響  新華社記者閆睿驚蟄已過,沉睡的三江平原正加快甦醒。在農業大市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農戶「線上」備春耕買農資、申貸款、學技術,使得今春備耕變得有些不一樣。
  • 墾區全力推進三江平原灌區工程建設
    黑龍江日報5月18日訊 日前,墾區召開2020年三江平原灌區工程建設啟動會議,各相關部門和參建單位迅速行動起來,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履職盡責,擔當有責,各負其責,合力扛起灌區工程建設的重大責任,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全力確保灌區工程建設任務順利完成。
  • 三江平原地區的農業屬於什麼農業地域類型?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 三江平原地區的農業屬於什麼農業地域類型? 答: 三江平原地區的農業有的說屬於高度發達的商品化混合農業,有的說屬於旱作農業。
  • 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方白鸛數量明顯增加
    僅分布於東亞的部分國家,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烏兩江交匯的三角地帶,總面積198089平方公頃,是東方白鸛在中國重要的繁衍棲息地。東方白鸛因其種群數量十分稀少,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Ⅰ中;在鳥類紅皮書中被定為瀕危鳥類;中國政府也將其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長白山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長白山區還有天然不凍港,優良港口。影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將觀眾視野帶到了奇幻瑰麗的唐朝盛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盛唐時代,在亞洲的最東方還有一個深受唐朝文化薰陶,甚至山寨仿製唐朝的政治體制,經濟文化都繁盛一時的「海東盛國」渤海國。在我國東北地區,曾出現多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扶餘國、高句麗國、遼國、金國等等,但渤海國政權卻鮮有人知,我們本篇文章來了解下渤海國。
  • 哈鐵插秧專列連續21年開進三江平原 萬名「插秧客」坐火車「淘金」
    生活報5月7日訊 5日17時27分,K5131次插秧專列從綏化站駛出,來自綏化市周邊市縣的876名「插秧客」有序乘車奔赴三江平原進行春播生產,龍江迎來一年一度的插秧客流,這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連續第21年開行插秧專列。
  • 黑龍江省東北部地區政治、和交通的中心的黑龍江佳木斯!
    佳木斯,黑龍江轄地級市,是黑龍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南起北緯45°56』至48°28』,西起東經129°29』至135°5』,隔烏蘇里江、黑龍江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比羅比詹相望;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 黑龍江的大米為什麼這麼好吃?
    可是卻有一個地方的大米,它出現時,必定是餐桌上的主角,它就是黑龍江大米。來自「三江水稻之源」樺川的星火大米 ,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樺川位於三江腹地,松花江水純淨豐沛無汙染,為水稻的茁壯成長提供了最好、最充足的水源。
  • 《節水中國行》之一:黑龍江糧食生產開始擺脫「向天要水」
    進入[新聞60分]>>    央視網消息(新聞60分):記者近日隨「節水中國行」採訪團在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黑龍江省採訪時了解到,通過綜合運用多種節水設施,黑龍江糧食生產和增產逐漸擺脫「向天要水」的局面。
  • 富錦溼地公園,三江平原上的水鄉綠洲
    尤其是借一雙慧眼空中俯瞰這片廣袤的三江平原腹地,真的有種如入世外桃源,被蔥鬱的水草融化的感覺。小的時候,家鄉的草甸子、水泡子我們披它們稱之為「野外」,我不知道那些泥潭是我們地球珍貴的腎,更不懂得欣賞它的美。
  • 黑龍江珍稀鳥類數量恢復性增長 丹頂鶴16年增加300隻
    人民網哈爾濱5月15日電(楊海全)黑龍江省市全國重點林區,森林、溼地和野生動物源較為豐富。全省有陸生野生動物476種,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61種。近年,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鳥類數量明顯增長,尤其珍稀鳥類數量有恢復性增長。丹頂鶴種群由2000年的500餘只增加到了現在800隻。
  • 不是長江和遼河,而是九千年前的黑龍江
    終於,人們在北大荒,在黑龍江的三江平原,發現了中國境內最早的玉器文化——小南山文化,時間遠在九千年前。從發掘地點和考古年代來看,中國的玉器文化明顯經歷了從北向南傳播的過程。也就是說,我們華夏文明最重要的內容之一,竟然起源於北大荒。那麼,小南山文化遺址,都發現了什麼寶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