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普遍認識中,似乎愛國這個詞語是一個高大上的詞,是只有鏗鏘有力的歷史劇才能演繹出來的,其他演繹形式往往飽受詬病。但是,當筆者觀看了《那年那兔那些事兒》這部動畫片之後,忽然覺得愛國是可以用任何形式表達的,有時看起來接地氣的一些表達方式往往能夠更加打動人心。
看到圖中這些威武的兔子形象的戰士們,大家有沒有覺得非常可愛可敬呢?是的,小兔在叢林世界中是相對弱小的,但是身披戎裝、保家衛國的戰士們卻是無比堅強的。這是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比之尋常影視劇更能突出情懷。
首先,這部《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的觀眾範圍非常廣泛,可謂男女老少照單收 這比很多影視劇的觀眾範圍更廣。這一點是絕大多數動畫片無法實現的,因為絕大多數的動畫片都是局限於限定的主題,但這部《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卻是愛國主題,需知,愛國主題在中華大地可是適用於全民的。
因此,可以說愛國成就了《那年那兔那些事兒》,《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也以更加純真的形象擴大了愛國的感召力。兩者完美的實現了融合與彼此成就。
其次,劇中人物形象更加柔和,更容易觸動人們的內心。當人們看到比自己弱小的生物時,大部分人是會產生惻隱之心的;而當比自己更弱小的生物卻體現出頑強不屈的鬥志的時候,會更放大人們對它們的敬佩之心。這一左一右兩種心態交織在一起會直擊人們的內心防線,除了鐵石心腸外,難以有人不會被打動。
以物化人,這種表現手法是極高超的,人們在為兔子們感動的同時,也會下意識地審視自己的行為,有時甚至產生一種自己還沒有小兔頑強的羞恥心、一種沒有如小兔那樣為祖國奉獻的挫敗感。這是以柔克剛,所以說,動畫片一樣可以演繹愛國主義大情懷。
再次,《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劇情和臺詞非常接地氣。一般的影視劇都比較中規中矩,尤其是以愛國為主題的劇作。但是,這部動畫片卻是以可愛和幽默為表現基調,無論是毛熊的一口東北腔,還是鷹醬的酸溜溜的假模假式,都在兔子看似幽默又自信的輕描淡寫中被打壓下去。這是以弱搏強,也是智慧的體現。
接地氣的劇情和臺詞不僅能給觀眾帶來很多快樂,也能牢牢地把握住觀眾的心。觀眾通過這些接地氣的臺詞領受到了一份親切,而這份親切還是基於愛國情懷。平時,愛國情懷都是高大上的情感,都是被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然而,這裡卻通過親切的臺詞將它看似尋常化的表現在了人們的動畫觀看過程中。
最後,把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以一種輕鬆的方式演繹了出來,不用人們可以去記憶,就這樣寓教於樂般的激起人們的回憶,給人們最真誠的區別於教科書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