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愛國詩詞給我們的啟示 (上)|沈華維

2021-01-09 月華文史

愛國主義是個永恆的話題。列寧指出:「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請言志,詩主情。幾千年來,利用詩詞藝術來抒發愛國情懷,是中華詩詞的一大優良傳統,也是中華詩詞歷久彌新的鮮明特色。在成就斐然的南宋詩詞中,以嶽飛、辛棄疾、陸遊、文天祥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愛國主義偉大詩人,他們以眾多偉大的愛國詩篇和其崇高的精神力量、人格魅力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在詩歌界獨樹一幟,光照千秋。今天,我們學習和研究南宋詩詞,重溫那些詩篇中所含豐富的營養價值,其愛國主義的精神力量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南宋愛國詩詞產生的原因

(一)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給愛國詩詞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

愛國主義的具有內容,是由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並非只有抗擊國外的入侵之敵,才算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其實,無論是國外或國內問題,都存在愛國或不愛國的思想。在民族矛盾尖銳的時候,反對民族壓迫,反對國土分裂,爭取和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團結,同樣也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因此說,愛國主義是一種歷史現象。我們今天所說的南宋愛國詩詞,是指以嶽飛、辛棄疾、陸遊、文天祥等為代表的一批詩人身上的那種不畏強敵、保衛家國、英勇獻身的凜然大義,憂心國家興亡的精神境界。南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和階級矛盾十分激烈的時期。國土南北分裂,朝廷賣國求和,奸臣弄權當道,老百姓顛沛流離,苦不堪言。辛棄疾對統治集團的賣國求和行徑進行了尖銳而深刻的揭露,義正詞言地質問:「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嘆夷甫諸人清絕!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簷間鐵。南共北,正分裂!」(《賀新郎·細把君詩說》)陸遊對這種分裂的局面,心情非常悲憤,認為這種分裂局面的形成,正是統治集團誤國行為的結果:「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嶽飛。」(《夜讀有感》)兵荒馬亂的痛苦生活,給嶽飛、辛棄疾、陸遊、文天祥等為代表的滿懷愛國激情的詩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孕育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理想,他們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視死如歸,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曲曲激蕩人心的戰歌。嶽飛的《滿江紅》、辛棄疾的《破陣子》、陸遊的《示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等,這些高昂、悲壯、雄渾的不朽詩篇,是那個時期社會的真實寫照,是時代的最強音,是投向統治者罪噁心髒的匕首,是黑暗時代中的一束燃燒的火炬,也是人民進行正義戰爭的嘹亮的號角和鮮明的旗幟。今天仍然能給我們以鼓舞和力量。

(二)社會動蕩和民間疾苦的生存環境,使愛國詩詞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廣闊視野

南宋時期的那一批愛國詩人,他們大多都出生在世代仕宦之家,但他們的童年並不是美好的,而是充滿了動蕩、欺凌和憂患。統治者的屈辱政策,並未能阻擋住侵略者肆無忌憚的鐵蹄踐踏。這種災難性的後果,可以用辛棄疾的詞句作出註腳,那就是「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他們置身於時代的洪流之中,生活在人民群眾中間,正是這飽嘗辛酸的童年,那民族的衷曲,蒼涼的河山,對現實生活的深切感受,才激起了詩人和詞人對祖國命運和前途的深切關注。這種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與理想,與其說孕育於他們苦難的童年和黑暗時代,不如說它正是深深地根植於中華民族富有光榮傳統的歷史土壤。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不甘屈服,勇於戰鬥的偉大民族。每當國難當頭,總是有許多仁人志士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勇往直前,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曲曲激蕩人心的戰歌。

愛國的主題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源遠流長,每當國家面臨危亡時這種主題總會在詩壇上大放異彩。嶽飛、辛棄疾、陸遊等國詩人,在民族危難之際,他們作為有骨氣、有擔當的時代歌手,不但拿起武器與敵鬥爭,還用自己手中犀利的筆,以嘹亮的戰歌,來喚醒人民,振奮民心。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寫出了淪陷區人民對故國之師的期待,也寫出了南宋軍民不甘屈服的氣概。既然南北兩地的人民都盼望著收復中原,又是什麼原因使這種期望長久不能實現?陸遊憤怒地指出,原因就是統治者圖謀一己私利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諸公可嘆善謀身,誤國當時豈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對泣亦無人!」(《追感往事》之五)詩中痛責統治者一紙和議拋棄半壁江山、苟且偷生貪圖享樂的無恥行徑,傾訴了愛國將士和淪陷區人民的滿腔悲憤。這正是南宋時期沉悶的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面對這種欲哭無淚,欲罷不能的局面,詩人們一心報國的願望卻壯志難酬,空度歲月,個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運的縮影。

(三)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書寫了「兵者,國之大事」的精要所在

南宋的愛國詩詞,題材與內容極為廣泛,表現形式多姿多彩,幾乎可以視為那個時代社會政治、經濟、民情、戰爭等的縮影,所傳達出的思想與情感大多是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豪邁情懷。既有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對大好河山的讚美、對邊關風情的欣賞、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軍旅人生的思考,同時也有對社會政局、治國方略、戰爭勝負等問題的深刻反思,傳遞出幽怨、愁苦、哀傷、激憤等深切感受和獨到見解。不僅有正面的歌頌和讚美,還有對社會醜惡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並與之進行了堅決的鬥爭。陸遊曾憤怒地斥責統治者們出賣祖國的土地:「戰馬死槽櫪,公卿守和約。窮邊指淮淝,異域視京洛。」(《醉歌》)辛棄疾也對統治者的屈辱政策進行無情揭露:「吳楚地,東南坼。」(《滿江紅·過眼溪山》)對投降派以人民的膏血——大批銀子、絹獻給貪殘的敵人,表示憤怒:「中原昔喪亂,豺虎厭人肉。不知貪殘性,博噬何日足。」(《聞虜亂次前輩音員》)從這種深沉的愛國情懷中,我們更能感受到把描寫戰爭的詩篇,放到廣闊的社會大背景下,使軍人的地位和職業擔當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比如辛棄疾《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開篇就把千軍萬馬、旌旗獵獵迅速集結、積極備戰的宏大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表達了作者志在疆場的豪邁胸襟和收復失地的坦蕩情懷。在嶽飛、辛棄疾、陸遊他們身上和其詩詞作品中,閃爍著鋼鐵般的陽剛之美,那種壯懷激烈的銳氣、叢橫四海的豪氣、捐軀報國的正氣,正是古往今來軍人意志品質的集中體現。梁啓超就曾熱烈地讚揚陸遊說:「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讀陸放翁集》)「兵魂」與「國魂」,就是軍人與國家的關係。軍人承載著國家興亡、民族盛衰的重任。

(四)戎馬倥傯的人生履歷,鍛造了愛國詩詞陽剛豪邁奮進的詩質

南宋時期的一批愛國詩人,他們都生活在災難深重的時代,其生平經歷也頗為相似。早年他們就曾立下了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雄心大志,而且都具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陸遊《觀大散圖有感》)出將入相的才能。憂國、愛民、誓死抗戰,是他們的共同理想,也是他們愛國詩詞中的一大亮點。嶽飛19歲從軍,以「還我河山」為己任,短暫一生都在馬背上度過,而立之年已成為戰功卓著的青年將軍。這種特殊經歷,鑄就了嶽飛詩歌的雄心壯志和慷慨豪邁的英雄氣概。嶽飛《滿江紅》:「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全詩氣勢激昂,字裡行間流露出一股浩然正氣,讀之使人熱血賁張,勇氣倍增。辛棄疾的軍旅生活富有傳奇色彩。20歲時,為了抗擊侵略者,他就在濟南山區組織了一支2000多人的抗金隊伍。他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名戰士,和廣大的人民一道,親身投入了反投降妥協和反侵略的偉大鬥爭中。「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即便是落職閒居,他也不甘心受辱,仍然想著國家大事。他的心志是,「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賀新郎·老大那堪說》)。他始終以詩歌為武器,堅持戰鬥,他的歌聲是那個時代最激昂的主旋律。陸遊有較長的軍旅生涯,常常和戰士一起巡邏打仗。「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雲高、狼煙夜舉。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謝池春》)作品將自己戎馬疆場的颯爽英姿和戰場的恢宏壯闊刻畫得淋漓盡致。「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秋波媚》)此詞節奏雄壯,情緒飽滿,充分體現了作者抗金必勝的信念和收復失地的殷切期盼。這一批詩人們,他們夜宿營帳,身穿戰衣,戍衛在大散關頭,來往於前線各地,接觸了大量的愛國民眾,並適時對朝廷出謀獻策,積極準備打擊敵人。火熱的戰鬥生活,更加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也擴大了他們的詩歌創作領域。他們也從現實的軍旅生活中汲取題材,因而也形成了宏麗悲壯的詩風。

相關焦點

  • 常志梅:南宋愛國宮廷樂師汪元量的「香豔回國」錄
    一、愛國憤世的汪元量 時光真快,忙碌的日子幾乎冷落了書架上的詩書,很想有一份閒適來讀書。 窗外樹梢滑落最後一抹夕陽,泛紅的葉片依舊挺立在枝幹上,愜意了靈性的窗口,心無旁騖地翻開書。 北望燕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南四百州。 這是南宋末詩人汪元量的詩。當南宋滅亡,其皇室、大臣、宮娥被押北上時,他憤然寫下了這首詩。
  • 展播⑦ |《中國夢——美麗的藍圖》——北投集團愛國詩詞誦讀比賽...
    展播⑦ |《中國夢——美麗的藍圖》——北投集團愛國詩詞誦讀比賽三等獎作品 2020-07-30 2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詩文典講詩詞—《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愛國詩人陸遊的願望
    01原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南宋 陸遊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這樣的大好河山如今都在金人的手裡,想去都去不了。最讓人揪心的還是那些在淪陷區的百姓,他們在金人的鐵蹄下,受盡苦難,眼淚都快要哭幹了,可是又是一年過去,他們盼望的南宋軍隊還是沒有來啊。「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怎麼能不讓人傷心呢?陸遊的願望一直到去世的那一天也沒有實現,但是他對祖國的人民和大好河山的熱愛卻感染了無數人。
  • 辛棄疾的「封神之作」,盡顯愛國情懷,最後一句堪稱神來之筆
    但在南宋,有一位詩人卻顛覆了大家的認知,因為他不僅會寫詩作文,才華橫溢,而且行軍打仗也是相當熟練,可謂武藝超群。他就是文武雙全的辛棄疾。少年時期的辛棄疾,就擁有報效國家的偉大志向,然而當時他的滿腔熱血,卻無法揮灑在戰場上,而只能被灌注於筆下,他的心裡究竟有何苦衷?來讀一讀他曾寫的「封神之作」,也許我們能得到答案。
  • 文韜武略:南宋愛國將領辛棄疾
    作者:方志剛南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軟弱的朝代,但在南宋時期,文韜武略的將軍不少,辛棄疾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辛棄疾,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辛棄疾是五千年來中國歷史上武力值最高的文人,他親率50人衝進金兵大營,把叛徒張安國生擒回來。如同一道閃電划過,幾萬金兵還懵圈在風中凌亂,辛棄疾已經是一路凱歌還。所以他寫道:「醉裡挑燈看劍,夢裡吹角連營。」雖有人作,宛如天開。他八成是AB型血,雙重性格,鐵血柔腸,女生心動無數,他寫道:「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有才華,但還是帥氣得儀表堂堂。
  • 重慶這裡不得了,文人墨客留下的詩詞達2萬首
    這是江津文學史上首部公開出版的詞集,為江津這座「中華詩詞城市」再添濃墨重彩一筆。江津自古以來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詩聖杜甫十三世孫、南宋進士,有「剛直御史」之稱的詩人杜莘老、北宋文學家範景仁晚年都遷居於江津,蘇軾長子蘇遠也曾寓居江津。
  • 文天祥流傳千古,故事也被人們熟知,一位歷史留名的愛國之將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照汗青」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句名言吧,沒錯,就是我們課文上學過的《過零丁洋》文天樣寫的詩詞。從其中讓我們認識到文天樣是一個熱愛國家的忠臣,到最後他被捕捉時他都寧願犧牲自己,都不會背叛國家。而那句名言是文天祥被元軍俘虜時,堅貞不屈,不肯投降而寫下的千古絕句。
  • 霸氣十足的十五句詩詞名句,讀後不禁熱血沸騰
    詩詞,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合上書卷,也會在你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詩詞,仿佛一方小軒窗,窗裡的人對鏡貼花黃,窗外的人早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詩詞,仿佛一株雨後芭蕉,憂愁的雨滴滑落在黃昏,嘆息聲,隔窗點滴到天明。有些詩詞名句充滿了霸氣,讓人聽後熱血沸騰。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那些霸氣的詩詞名句。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林升寫《題臨安邸》時,南宋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了什麼情況?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自從五代時候就成為江南繁華種地,宋朝遭遇靖康之難,高宗趙構難逃,隨後以杭州為行在,稱臨安府,此後,南宋就以杭州為臨時都城。
  • 自古英雄輩出,為何屈原能有「愛國詩人」的聲望,如何愛國呢?
    說了這麼多,小編真正想說的是,在歷史的長河中,英雄人物不少,而且歷朝歷代層出不窮、屢見不鮮,比如說南宋時期的將領嶽飛,他背刻「精忠報國」,雖說最後遭遇 秦檜 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並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被殺害,但究其本身而言,還是非常愛國的英雄。
  • 南宋詞壇雙璧之張元幹
    是以他的仕途生涯幾乎永遠都在失意和被貶中度過,以至於後來竟然潦倒客死他鄉,只留下一些詩詞文集,供後人在欣賞他的文採時,不由得扼腕長嘆。我們知道,北宋詞以婉約為主,可是到了南宋時,詞風突變為豪邁。這固然是因為國勢不同,使人們的心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大家想過沒有,任何事物的變化都要有一個有跡可循的漸變過程,可是為什麼宋詞的風格會在渡江以後突然發生了巨大改變,難道是單純的基因突變?
  • 今天我們怎樣愛國③|「小家小愛」匯聚「家國大愛」
    因為這個平臺可以施展能力,又可以結合很多元的目標,大國小家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堅固的愛國信仰。愛國就是如此,是經歷世事,又不被世事過於刺痛隨後麻痺,永遠熱愛生活。前段時間,河南「95後」姑娘麥小登成了網紅,這個農家女孩拍攝了300多條短視頻,開老式拖拉機收麥子、背著藥桶給玉米打農藥、騎三輪車賣西瓜,用鏡頭記錄她和父親的鄉村生活。
  • 羅金華:詩詞曲小輯
    羅金華 || 詩詞選輯鹿門山即景久聞蘇嶺石,今踏鹿門東。竹影生禪意,花溪浥谷風。山由松挽綠,樹讓葉燃紅。詩徑輕雲步,遙遙聽寺鐘。徒步遇山家曲徑新遊處,雞鳴小隱家。作者簡介羅金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荊門市詩詞學會副會長。秉承「愛詩與遠方,享受詩意人生」的詩詞觀,「益智、修心、養性、怡情」的八字心法,堅守在詩詞的田園裡辛勤耕耘。聲明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讚賞不返還作者,部分圖片轉自網絡,僅為欣賞、交流、分享使用,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版權人有異議,請聯繫編輯刪除。
  • 陳文龍:與文天祥隆名並峙的南宋狀元
    陳文龍抗元愛國事跡歷來受到福建人民的尊崇。林則徐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去福州臺江「萬壽尚書廟」祭祀陳文龍,並題寫對聯云:「節鎮守鄉邦,縱景炎殘局難支,一代忠貞垂史傳;英靈昭海澨,與信國隆名並峙,十洲清晏仗神庥。」把陳文龍與文天祥相提並論,對陳文龍的愛國精神給予充分的肯定。
  • 愛國詩人陸遊:八十夜夢沈園,五十年都在追憶逝去的愛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是歷史上高齡高產詩人,曾自稱「六十年間萬首詩」,至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陸遊享年85歲,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一生寫下愛國詩詞無數,乃至彌留之際仍告訴兒子「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許可馨事件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
    3月29日她在微博上發布了許多不當言論,其中不乏有認為「中國人都是賤骨頭」「希望醫護人員臨陣逃脫」這種公然辱國辱民的言論,已經引起了全球國人的憤怒,徹底的成為了「萬人罵。」只要一提起她,大家內心都瞧不起,甚至覺得噁心憤怒,紛紛斥責她。可許可馨不但不認錯,居然越來越離譜,開始回懟網友,口口聲稱「回國就是坐牢。」並且表示就算國外疫情鬧得再嚴重,自己也絕對不會回國去。
  • 南宋狀元詞人張孝祥,一首《水調歌頭》,充滿了浪漫與豪情
    南宋狀元詞人張孝祥,一首《水調南宋有這樣一位文學家。他是繼蘇東坡之後,豪放詞壇又一代表人物;他是唐代詩人張籍的七世孫;他是高宗欽點的狀元。他鬥秦檜,壓豪強,平叛亂……將自己短短三十八年的人生活成了永恆,成了南宋前期一顆耀眼的巨星。
  • 十首關於春分的優美詩詞擷拾賞析
    面對明媚的春天,清新的氣息,美麗的花卉,翠綠的樹葉,文人墨客自然會詩意大發,因而古往今來詠嘆春分的詩詞也有很多,我們就從中擷取十首優美詩詞,略作賞析,以饗讀者。《賦得巢燕送客》【唐】錢起能棲杏梁際,不與黃雀群。夜影寄紅燭,朝飛高碧雲。含情別故侶,花月惜春分。錢起(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