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似乎對 「總選舉」 情有獨鍾。除了偶像團體 AKB48 總選舉這樣萬眾矚目的年度盛事,還有年度單曲總選舉、年度零食總選舉、電子遊戲的女主人公造型總選舉、心儀的英國男演員總選舉……品種相當豐富。
說到選舉,當然少不了競選海報。雖然學者們對海報的說服和誘導功能始終未能達成共識,但海報的製作、展示和發放早已成為選舉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前東京大學大學院法學政治學研究科教授蒲島鬱夫和其指導的研究生小組合作撰寫了《選舉海報研究》一書,對日本政治家的競選海報進行了細緻分析。雖然這本著作出版於 15 年前,但迄今沒有同類研究在分析規模和成果上超越它。而且,15 年來,日本的選舉制度和政壇形勢也沒有發生巨大變化。因此,該書的大部分觀察和結論移至今日也並不違和。
話說,蒲島鬱夫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他高中畢業時,成績在 220 名學生中名列第 200 名,堪稱 「劣等生」。但此人很能折騰,十幾年後竟然在哈佛大學取得了政治經濟學專業的博士學位,導師之一還是大名鼎鼎的塞繆爾・亨廷頓。
1997 年起,蒲島在東京大學任教,從事投票行動和政黨政治研究。他與研究生們精誠合作,出版了多部日本政治研究專著,本本都是大部頭,不得不讓人佩服蒲島團隊的勤奮和強大的行動力。2008 年 3 月 5 日,蒲島從東大辭職,次日就報名參加熊本縣知事(即縣長)選舉,一舉當選。同年11月,蒲島拍板定下熊本熊造型,這隻人見人愛的萌熊為提高熊本縣知名度、盤活該縣旅遊觀光業做出了巨大貢獻。2016 年,蒲島以巨大優勢第三度當選知事,開掛的人生還在繼續。
蒲島鬱夫和熊本熊
再回到《選舉海報研究》。
蒲島團隊從參加 2000 年眾議院選舉(小選舉區)的 1199 名候選人處收集了 685 張海報,並以這批海報為樣本進行了分析。日本的《公職選舉法》對競選海報有細緻的規定。例如,為了便於 「公示」,候選人正式海報的規格一律限定為 40 cm × 42 cm。海報的派發和張貼數量也有統一限制,以防止富裕的候選人造勢過甚,妨害競選公平。
40 cm × 42 cm 規格的候選人正式海報
《公選法》雖然沒有規定海報的格式,但大多數海報的樣式十分呆板和雷同,其藝術性和設計感很難與美國的競選海報相媲美。
歐巴馬的競選海報,與日本政客的競選海報風格迥異
那麼,這些看似相似的海報如何傳達候選人的特點和主張?各黨的競選海報又存在哪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呢?
蒲島團隊指出,日本政治家的競選海報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候選人姓名、照片、所屬政黨名稱、口號。
先來看姓名:不管是橫寫、豎寫,處於海報的哪個位置,總之一定要大、要醒目。標示方法上也可以做文章,候選人有使用漢字的,有使用漢字外加假名注音的,也有僅使用假名的(以女性候選人為多)。
字體的選擇就更多了。民進黨黨首蓮舫的海報豎寫漢字名,字型方正有力,底下橫寫假名註明發音,字體偏柔和細弱,外加一個代表姓名首字母的 R 字,在姓名標示上翻出許多花樣。
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海報的姓名設計也十分經典。五個正紅字由大至小縱向排列,龍飛鳳舞,氣勢魄力撲面而至。
值得一提的是,紅色很受青睞——685 張海報中有 253 張採用紅色書寫候選人姓名,佔比超過三分之一。政治家們似乎希望藉助這一擴張色,使姓名在人們的視線中停留得更久一些。
再來看競選海報上印製的候選人照片。研究團隊發現,近 90% 的照片為上半身照,55% 左右的候選人露齒微笑,95.3% 的候選人身著西裝,而且多以單色襯衫搭配深色西裝為主。另外,為了給選民以樸素踏實的好印象,近 90% 的候選人在拍照時沒有佩戴任何包括手錶、項鍊、耳環、圍巾等在內的飾物,最多戴上花哨一些的領帶,也難怪大多數競選海報都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相對而言,女性候選人的服飾色彩更多樣一些,對海報的配色也更講究。仍以蓮舫的海報為例。她身著白色西裝,佩戴白色耳釘,姓名的顏色與之呼應;而西裝內襯則與海報的深藍底色同色,配色莊重素雅,粉色字母 R 還為畫面增添了一抹亮色。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的海報則以綠、白二色為主色調,既暗合 「百合子」 的名字,凸顯其與眾不同的清潔氣質,同時還傳達了小池欲使東京 「面目一新」 的決心,設計頗為巧妙。
當然,為了使海報顯得更生動活潑,候選人也會使用一些小道具。比如,曾是醫生或棒球運動員的候選人會將聽診器、手電筒、棒球等元素加入海報。日本共產黨的候選人中有很多教師和律師,他們哪怕視力不錯,也喜歡戴眼鏡示人,或許是想傳達博學多才、可依靠信賴的形象。
在日本這樣的漫畫大國,在海報中加進漫畫肖像、簡筆動物畫等特殊 logo 的政治家也不乏其人。
此外,政治家們也會放下矜持,做出一些握拳、託腮、雙臂抱在胸前,或者用手指點的姿勢,為海報增加動感。日本共產黨黨首志位和夫就是個中佼佼者,手部動作豐富,絕無重複。
而日本現任首相、自民黨黨首安倍晉三則固執地熱愛著 45 度角仰望天空的姿勢。
原來 「仰望天空」 除了指英國的一道名菜,還可以指安倍的競選海報
接下來說說海報上的政黨名稱。雖然這是海報中最沒有懸念的構成部分,但蒲島團隊仍然從中發現不少玄機。
比如,日本共產黨候選人的海報往往將該黨名稱印製得特別大,而候選人的照片所佔空間偏小。也就是說,對於日本共產黨,政黨的形象比宣傳候選人本人更為重要。活躍在日本政壇的大小政黨中,共產黨也是唯一一個要求各縣的競選海報統一格式的政黨,足見該黨的組織力度。
另外,候選人是作為新人首次參選,還是謀求連任,亦或是曾經敗選如今捲土重來,也會影響海報上政黨名稱的大小和位置。作為老大政黨的成員,自民黨候選人當然很樂意在海報醒目處印上自民黨的字樣。而許多小黨的新人則更傾向於將空間勻給姓名和口號。
為了向選民證明自己資質不凡,許多候選人的海報上還會印有黨首、黨內高層領導人、當地著名政治家的姓名和照片,以及來自其他黨派和團體的推薦信息。比如,公明黨候選人齊藤便將海報三分之二的位置闢給黨首山口那津男和推薦人小池百合子,為競選助力。
最後來看看競選海報上的口號。據蒲島團隊統計,口號有 10 到 20 字的海報接近半數,只有 6 人的海報口號超過 100 字,可見 「簡短有力」 是口號設計的第一要義。雖然各政黨主張不盡相同,海報上的口號卻十分類似,不外乎復甦經濟、改善福祉、提高就業率、改革、面向未來等等老生常談,這也是為了爭取更多階層的選民。
另外,候選人的年齡和資歷等儼然也成為與競選口號同等重要的文字信息。年輕有為的候選人會特意在海報上註明年齡,以吸引年輕的都市選民。
另有一些候選人著意在海報上寫入自己特殊的經歷或豐富的政界經驗,以凸顯與其他候選人的不同。各黨派的特點也體現在了口號上——研究團隊指出,自民黨人喜歡列簡歷,民主黨人(現為民進黨人)嗜好在口號上玩文字遊戲,而共產黨人的口號字數最多。這一歸納很符合各黨給大家的刻板印象呢。
文字編輯:江曉雅
微信編輯:張燁
圖片編輯:王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