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4日晚七點,熊貓TV596605房間之內。沉寂數月以久的知名遊戲主播「小蒼」重新回到行業的視野之內。在熊貓TV首日的直播中,「小蒼」收穫了120萬在線觀看的成績。更為重要的是,11月4日的這次直播也正式標誌著這位昔日的「鬥魚一姐」正式落戶熊貓TV。
這並不是熊貓TV近期唯一的動作。事實上,在時間進入到2016年9月之後,熊貓TV即有意識的加大了對於內容領域的資源的爭奪,除上述的「小蒼」籤約熊貓TV之外。早在9月23日時,即有消息傳出熊貓TV將取代鬥魚TV成功取得下賽季LPL聯賽的直播資格,只不過這一消息被隨後資本層面的熊貓TV完成A輪融資所掩蓋了。
那麼,在直播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之下,熊貓TV頻繁的的動作又意味著什麼呢?
動作頻繁,熊貓TV加大內容源的爭奪為哪般?
事實上,無論是斥重金籤下知名主播小蒼,還是擠掉鬥魚成功取得S7賽季LPL聯賽直播資格,都不是進入2016年後熊貓TV唯一的動作。在更早之前的時候,熊貓TV還曾與亞洲最具影響力的交互式娛樂展CHINAJOY達成合作協議,並在今年上半年先後與PDD、JY、小樓、SKY等國內外知名主播籤約,而就在小蒼加盟前的三個月,熊貓TV還將此前入駐鬥魚的IMBATV內容全線引進至熊貓TV。無論是賽事合作還是與知名主播籤約,都可以清晰的指向一點,那即是熊貓TV在2016年近一步加大了對內容領域布局的力度。
那麼,如此頻繁的布局內容領域,熊貓TV目的是為哪般呢?這個問題,要從遊戲直播行業的核心競爭力講起。
眾所周知,直播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有三:分別是內容獲取能力、流量獲取能力與流量變現能力。三者相輔相程形成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為內容,其是吸引流量前來的關鍵。而作為遊戲主播來講,由於其自身具備「自帶粉」的功能,因此得已實現「粉絲遷移」,隨後通過平臺內多元化的內容進行內部轉化,最終再實現變現。
那麼,熊貓TV在這三塊分別是怎麼做的呢?讓我們一一來看。
首先,在內容獲取層面。除剛才所說的熊貓TV通過外部引進IMBATV與小蒼這樣性質不同但獨具份量的內容源之外。其在內部也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自我造血,以保證內容源的豐富。比如今年2月與4月,針對於國內外兩款遊戲《我的世界2》與《爐石傳說》新版本的上線,熊貓TV與其合作展開了基於這兩款遊戲的「明星主播培養計劃」。同時還與火秀TV、湖南衛視金鷹頻道合作,聯合打造不同內容領域的PGC自製節目。通過「內部挖潛」與「外部引進」的同時發力,可以使得熊貓TV的平臺擁有較其它直播平臺更為豐富的內容源。
豐富的內容源一方面使得熊貓TV平臺可以獲得穩定的外部流量,僅拿2016年6月PPD在熊貓TV的首秀來說:其觀眾高達500萬以上,而在加盟至今的半年時間裡其訂閱人數則已經達到187萬之多。在另一方面,憑藉豐富的內容源的交叉,也使得用戶可以在平臺被逐漸消化。從熊貓TV2016年2月至今的百度指數可以看到,從2016年春節過後,熊貓TV的關注曲線一直呈向上走勢。其中猶以7月開始最為引人關注,首先在七、八月的暑假檔期,其用戶曲線較為平穩,而在暑假過後儘管偶有波蕩,但仍維持在均值23萬以上。這基本證明當前熊貓TV的平臺流量已經趨於「穩中有升」的穩步發展階段。而在未來結合一系列線上線下的品牌宣傳工作和「泛娛樂」布局,其完全有可能實現再一次的爆發與突破。
這種內容與流量雙項的發展與持續帶給熊貓TV的是商業化上更為廣闊的操作空間。除了當前主播平臺主流的打賞機制與廣告位變現模式外,熊貓TV在日前已經開始了商業模式的試行。而在後期,圍繞熊貓TV在內容層面更豐富的布局,無疑也會使得這一領域的選擇更為寬泛。
通過解讀熊貓TV上述三個關鍵點的布局,不難發現其大力斥巨資吸引內容源的目的何在。事實上,在直播領域中,類似此類的案例也並非沒有:遙想幾年前鬥魚,其針對於當時直播領域的先行者「虎牙」,斥巨資將尚未更名的YY手中的優秀主播資源一一籤下並得已實現快速發展,並迅速完成了反超。而在今天,看上去熊貓TV重複的則是一條類似,且被事實驗證切實有效的商業模式路線。但與昔日的前輩,今日的對手相比,熊貓TV在這一領域是否能夠再進一步,實現突破呢?
從「布局主播」到「布局內容」,效果如何?
熊貓TV對於主播資源的布局,相對於此前一些電競平臺僅僅是針對於一些頭部選手進行布局不同,熊貓TV在布局上的最大不同在於其更傾向於內容層面的布局,而並非是單純的針對於頭部產品。
讓我們首先來看上面這幾張圖,這是熊貓TV官網的部分主播圖片。通過這幾張圖片,可以讓我們對於熊貓TV的內容布局方式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其中既有段暄這樣的傳統體育賽事節目主持人轉型而來的主播,也有海濤這樣的專業電競解決轉型而來的主播。有SKY、ROCKETBOY這樣曾經創造過輝煌,擁有相當群眾基礎的電競明星,也有孫悅這樣的籃球國手。同時更有PDD、若風、小蒼這樣的LOL項目主播和王師傅、老李這樣的《爐石傳說》與《守望先鋒》的知名遊戲主播。更有林更新、AngelaBaby等當紅藝人籤約助陣。從這份豪華的名單來看,這些人無不是各自所處領域的王者,既俗稱的「頭部資源」。而在任何的領域中,頭部資源往往能夠覆蓋90%以上相關領域的粉絲,以小蒼為例,在11月5日首次開播至今僅數日,筆者看到其已經收穫了16萬的訂閱用戶。而早前加盟的知名電競主播若風則已經積累了210萬的訂閱用戶。這種高額的人氣,確保了熊貓TV可以藉助於這些主播資源輻射大多數的用戶。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儘管熊貓TV在競爭中格外注意對於主播資源的爭奪,但主播資源並不是其在內容領域唯一的布局。在這方面其更傾向於從多個緯度交叉布局獲取用戶,如前文所提到的S7賽季LPL直播即是一例,《英雄聯盟》的用戶基數自不必再提,獲取LPL直播權無疑有助於更有效的增長平臺人氣。類似於此的還有ACPC《守望先鋒》比賽的戰略合作,暴雪的這部作品毋庸置疑會給人氣的帶動大大加分。而除此之外在今年的8月,熊貓TV還與另一家電競廠商英雄互娛合作,共同在熊貓TV直播了知名藝人陳赫試玩《全民槍戰》的節目。
在另一方面,熊貓TV自製的PGC也為其在內容領域的爭奪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僅以熊貓TV 9月推出的大型電競真人秀《Panda Kill》為例,在短短的兩個月已經收穫了30萬訂閱用戶。而除此之外,熊貓TV還有熊貓杯等賽事戰略合作。而在近期,熊貓TVCEO王思聰更是主導並製作了現象級綜藝節目《HELLO!女神》,通過這些多緯度,多元化的內容資源,熊貓TV雖不能確保在現階段輻射90%以上的用戶,但至少可以通過多緯度的交叉推廣完成對泛用戶的覆蓋。
未來,能否切下千億蛋糕
那麼,熊貓TV現階段對於內容資源的爭奪,對於其究竟有何意義呢?
答案與市場有關。
長久以來,遊戲直播憑藉電子競技這個長盛不衰的概念甫一出世就成了人們心中的寵兒。在近幾年,圍繞直播行業進行的主播以及資本層面的爭奪縷見不鮮。但在時間進入2016年之後,伴隨著市場環境、政策以及一系列外部和內部原因的收緊也使得遊戲直播門檻迅速提升,用投資人的話來說就是「單一的,碎片化的直播體驗已經成為過去時。」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中國的電子競技市場仍在蓬勃發展。2016年1月,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曾發布數據:中國的電子競技市場在2015年市場規模達到270億,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子競技市場。而另有相關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中國的電子競技市場規模將可能破千億市場。
這兩個相對應的條件疊加,使得當前的直播領域呈現出「機遇與拐點」並存的特點。一方面是行業門檻的迅速提升使得大批量「片斷式」甚至要求依靠庸俗不堪的內容主播開始下崗,並繼而使得一批質量達不到用戶需求的直播平臺由於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而失去了穩定獲取流量的能力,這則進一步的影響了其變現能力。但在另一方面,這一批直播平臺的倒下反而使得用戶被大量釋放進市場,結合每年的自然市場增量,也使得整個市場充滿機遇。
在這種情況下,誰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呈系統化的內容,誰就搶佔了市場的先機。而從熊貓TV針對於不同領域的「頭部資源」進行內容布局的做法來看,其目的無疑在於通過這批頭部資源的獲取直接掌控流量的源頭,通過這種方式以佔有市場的先機。而可以預見的是,除現有的可見市場之外,熊貓TV未來仍將會對潛在、新興的有潛力的內容市場進行布局——僅拿日前熊貓TV CEO王思聰高調布局《Hello,女神》綜藝真人秀為例。熊貓TV已經開始嘗試憑藉更多元化的內容布局,通過資源整合為本公司的平臺呈現更為立體的內容攻勢,為用戶以及平臺創造更大的價值,並使得熊貓TV自身在未來的市場上充滿更強的競爭力。
小米董事長雷軍曾經說過,看五年,想三年,做好當下一兩年。看起來,圍繞直播領域的競爭在未來的三至五年內將愈演愈烈,在未來拐點與機遇並存的「千億市場」之下,各家圍繞內容源的爭奪勢必更加激烈。熊貓TV能否直接切下千億市場的蛋糕尚未可知,但至少在當下的儲備中,他們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