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1日,吳官正同志視察了中國重汽濟南動力有限公司,視察了中國重汽生產的重型汽車和發動機、發動機生產線,對各項工作給予高度評價,馬純濟陪同介紹。
2009年12月29日,吳官正同志再次到中國重汽視察,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副省長王仁元陪同視察。
在吳官正同志著作《閒來筆潭》中,《爭取重汽重組的條件》一章專門對當年重汽的重組進行了敘述。6月10日,就當年吳官正任山東省委書記時參與重汽重組的過程,大眾網記者採訪了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馬純濟。
「他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實事求是。」這是馬純濟在談到吳官正時說的第一個感受,他說,時任山東省委書記的吳官正是中國重汽集團改革重組和發展的見證人,對重汽重組居功至偉,尤其是在重汽最困難時,為解決職工工資、養老等問題,吳官正親自張口向中央要政策、要資金。
任職山東,正趕上重汽瀕臨破產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重型汽車工業的搖籃,為我國重型汽車工業做出重要貢獻。但由於種種原因,到1999年、2000年這段時間,重汽已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而此時,正是吳官正在山東任省委書記的時期。
「從車間到建設工地,從企業小路到職工家庭,到處都有官正同志的身影。」現任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馬純濟在接受大眾網記者採訪時說,無論是主持地方工作期間,還是到中央領導崗位之後,官正同志始終關心著中國重型汽車工業特別是原中國重汽集團的改革發展問題,多次向中央、國務院有關部委反映情況、提出建議。
深入調研,提出了重汽重組改革的方案
馬純濟清楚地記得,那是2000年9月初,吳官正把他叫到辦公室,跟他說:「你是搞汽車的,組織決定派你到重汽去,負責重汽的改革重組工作。現在重汽處在最困難的時期,但是國家需要重型汽車,重汽又有技術,抓住機遇努力幹就會往上走。」
在談到原中國重汽問題時,吳官正對馬純濟說:「企業有問題,既有生產經營策略的問題,也有當時環境的因素。現在缺的就是管理,要在管理上下功夫。」
經過有關部門深入調查研究,吳官正提出了對原中國重汽改革重組的方案,為中央決策提供了參考依據。同時,他還在實際操作中,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向國務院有關領導匯報情況,爭取到政策支持,為重汽破產重組贏得有利條件。
修改報告,向中央要政策先解決職工工資
重汽進入發展「快車道」後,吳官正曾跟馬純濟回憶那個艱難時期:「當時企業沒有資金,非常困難。但我認為企業是重型汽車的搖籃,有光榮的傳統,重組之後,職工的素質很好,只要得到支持,就會重新發展起來。」
馬純濟對記者說,改革之初,企業的確很困難,職工工資16個月發不下來,許多問題難以通過自身解決。於是,吳官正開始逐字修改重汽要上報中央的報告,報告中首先想到是要解決職工的工資問題。
馬純濟說,2002年,重汽給朱鎔基總理打報告要政策、要資金,用於啟動生產、補欠工資等。重汽的報告打上去了,吳官正非常重視,把時任山東省長的李春亭、時任副省長的韓寓群叫到一起研究,幫助修改報告,並第一時間籤了字,又向上級領導作了匯報。中央有關領導拿到報告後說,重汽的重組已經取得了良好進展,適當的要點資金、給點政策也是有必要的,於是給了一筆資金,這為重汽順利實施改革重組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關心職工,指示給生病老職工用最好的藥和醫生
據馬純濟回憶,吳官正始終關心著重汽職工生活,在中國重汽最困難的時期,他首先想到是要解決職工的工資問題,在快速發展階段,更是教導中國重汽要緊緊依靠職工辦企業,要把職工的生活安排好。吳官正曾說,有兩種人一定要尊重,一是老同志,二是工程技術人員。
「這些教誨至今依然記憶猶新。」馬純濟對大眾網記者說,2000年,重汽一位老幹部得了重病,由於當時公司資金極度緊張,治療遇到困難。官正同志得知後立即指示,重汽若有困難省裡可以支持一下,要用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藥。吳官正還親自到醫院看望了這位老同志。
「吳官正同志冷靜、幹練,重視基層工作,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在與吳官正交談的時候,他時時流露出堅持原則、不徇私情的高尚情操,他對下屬同志的教導發自肺腑,實事求是。」馬純濟說,吳官正曾經講過:「希望同志們剛正不阿,堅持對事不對人,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不要有顧慮」。
重汽上市,感恩吳官正讓重汽浴火重生
《閒來筆潭》中講述了許多這樣的故事,吳官正在山東的時候,解決了很多關係山東發展、關係民生的大事難事,向中央請求支持。有的領導說:「人家都吹山東,你說我們這麼多困難,不好,要講點面子。」吳書記說:「裡子都沒有了,還要什麼面子!」
馬純濟說,吳官正就任山東省委書記期間,是中國重汽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時期,他的正確領導是中國重汽強大的精神動力。
2006年4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的吳官正視察中國重汽濟南動力有限公司時,不僅仔細地詢問了馬純濟的個人的情況,還鼓勵重汽人說,人生就是幹事業,選擇搞重型汽車事業是非常有意義的。他還叮囑馬純濟:走自主創新之路,把企業發展好,把職工生活安排好。此時的重汽已經從虧損80億變成了利稅20多億、銷售收入200多億的企業。
改革重組後,中國重汽2007年在香港主板紅籌上市,初步搭建起了國際化平臺。目前,中國重汽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重型汽車生產基地,為我國重型汽車工業發展、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大眾網記者 李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