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自埃及的「鬍子鯰」,在髒水裡也能存活,泛濫成災卻沒人吃

2021-01-12 時尚旅遊NGT

現在的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自然也就容易接觸到更多的美味小吃,比如琳琅滿目的海鮮,麻辣小龍蝦就是其中一個,至於魚類就更加豐富多樣,專門養殖的商家數不勝數,畢竟它已經是家家戶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只不過也有一些是屬於比較特殊的,即使泛濫成災也很少有人食用。

就比如今天要說的塘鯴,又名鬍子鯰,它是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從埃及引進過來的,之後就廣泛生存於南方的各大水域,這種魚的生命力非常的頑強,對於生活的水域並沒有太大的要求,就算是在濃度比較低的化糞池裡,也仍舊會很好的存活下來,簡直不要太神奇。

另外塘鯴的身上還長著一種可以呼吸的輔助器官,所以即使是待在低氧的環境下,它們也照樣可以生存,同時只要是身上能持續地保持著溼潤,在陸地上待很長時間也不是問題,也難怪會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只不過如此特殊的體質,也使得它的肉質嘗起來有些怪怪的,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多麼的受歡迎。

即使一年可以繁殖三四次,在河道裡泛濫成災,也依舊很難被擺上人們的餐桌,不過之後因為認識到了它的豐富營養,比如還能補中益陽或者是治療水腫等等,便再次被重視了起來,然而這種魚貌似比較適合在南方的環境下成長,要是去了北方,寒冷的天氣影響下絕對會死很多。

現在有很多商家都有進行人工養殖,而且賣的價格也非常的便宜,一般就在5塊錢左右,做普通人都能夠買得起,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對塘鯴開始改觀,甚至將其推崇為了名貴水產,有時候還會出口港澳地區,看來塘鯴以後會更加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那麼大家之前有品嘗過塘鯴的味道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原產非洲的「鬍子魚」,引進中國39年後泛濫,重達百斤卻沒人敢吃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對外貿易也逐漸增多,除了一些工農業產品外,各個國家之間也經常會引進一些物種,比如在美國泛濫成災的亞洲鯉魚,就是美國人主動引進,雖然外來物種可能會造成物種入侵,但它們也可以帶來很大的經濟價值。
  • 非洲產的「鬍子魚」,引進中國後泛濫成災,但吃貨卻表示不敢吃
    可並不是所有的物種都能創造經濟價值的,有些入侵物種只會給人們帶來煩惱。就比如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魚,這種魚小夥伴們應該都是知道,見過的,甚至還有很多人小夥伴是吃過的,這種魚就是來自非洲尼羅河水系的「鬍子魚」,也叫做埃及鬍子鯰,革鬍子鯰,埃及塘鯴等等,這是一種體色發黑,頭較扁,有8根鬍鬚的魚類。
  • 鯰魚的品種:大口鯰、鬍子鯰,它們的生活習性,你都了解嗎?
    其實鯰的品種區分,鬍子多少,僅是區分方法之一,例如我國有一種嘴裂特寬的大口鯰,幼魚階段有三對須,到成魚時只剩下兩對,長在下頜胸鰭附近的一對短鬚。由於特短,不易看見。大家看到的只是長在上頌的一對長鬚,因此有些人叫它「兩須鯰」。其實就是土鯰魚與鬍子鯰,以及鬍子鯰之間也有很大的區別。大□鯰」一鯰中上品前面提到的大口鯰,是我國鯰魚中的優良品種。
  • 土鯰 大口鯰 鬍子鯰和埃及塘鯴的區別 釣鯰魚的秘籍
    國內常見的鯰魚有四種種,分別是:鯰魚(土鯰)、大口鯰魚、鬍子鯰(塘鯴)和埃及塘鯴,四種鯰魚比較常見。,能吃相當於自身體長三分之一的魚。鬍子鯰長著8根長鬍鬚,和一個不開叉的圓尾巴,鬍子鯰的胸鰭外側有一對硬刺,能支撐身體在陸地上爬行,故它有離水遷移的能力。鬍子鯰魚一般在南方常見,因為它對溫度要求較高,最適合的溫度在25~33度,如果水溫低於10度,鬍子鯰就會凍死,所以,鬍子鯰在南方較為常見。廣東人最喜歡塘角魚,都說塘角魚大補,深圳餵魚哥老李上次釣了幾條,聽說煲湯好吃,自己做的試了下,感覺不咋的,沒吃幾口就倒了!
  • 土鯰 大口鯰 鬍子鯰(塘鯴)和埃及塘鯴的區別 釣鯰魚的秘籍
    國內常見的鯰魚有四種種,分別是:鯰魚(土鯰)、大口鯰魚、鬍子鯰(塘鯴)和埃及塘,四種鯰魚比較常見。土鯰魚大口鯰也稱之為六須鯰,大口鯰生性兇猛,屬肉食性魚類,主要吃魚、蝦、水生昆蟲、底棲生物等,能吃相當於自身體長三分之一的魚
  • 非洲「鬍子魚」入侵中國,一次產萬卵一年生5次,卻沒國人願意吃
    這個物種就是革鬍子鯰,也就是所謂的埃及鬍子鯰和埃及塘鯴,原產於非洲的尼羅河水系,是鬍子鯰科的一種。和中國鬍子鯰有著些許的不同,它比本地鬍子鯰要更扁平一些,同時身體也更延長一些,擁有8條須,頭背部還有骨質微粒凸起,體側有黑色斑點和灰白色雲狀斑塊。
  • 「它」經常被人們叫錯,在化糞池都能存活,據說並不能吃?
    簡介這種魚其實並不叫鯰魚,它叫埃及塘蝨,有些地方也叫埃及塘角魚、在雲南一些地方叫江鰍。我國原來是沒有這種魚的,1981年的時候從埃及引進。由於埃及塘蝨適應能力強,幾乎什麼環境下都能生存,腐爛的東西也能消化,所以很快就泛濫起來。
  • 非洲「鬍子魚」侵入中國,一次產萬卵一年生5次,卻沒人願意吃
    這一物種是鬍子鯰,也稱為埃及塘鯴和埃及鬍子鯰。它起源於非洲尼羅河系統,是鬍子鯰的一個物種。它與中國鬍子鯰不一樣。它比當地的鬍子鯰更扁平,身體更長,有8根鬍鬚,骨骼顆粒從頭部和背部突出,身體一側有黑點和灰白色雲斑。它於1981年通過廣東的淡水養殖場從埃及引進。這個時間點非常接近羅非魚引進的時間。可以看出,當時非洲的魚很熱。
  • 十幾斤的塘鯴魚在南方野外到處都是,化糞池都能生存,無人敢吃!
    塘鯴,又稱塘角魚、鬍子鯰。國內常見兩個品種,本地塘鯴(鬍子鯰),埃及塘鯴(革鬍子鯰、埃及鬍子鯰)。本地塘鯴,即鬍子鯰,角角魚、角角丁、又名土塘鯴。體色發黃,多為野生,個體較小,最大一般500g。埃及塘鯴,即革鬍子鯰,又名埃及塘鯴。體色發黑,個體很大,一般可達數十千克。
  • 蓮藕田混養鱖魚及埃及鬍子鯰該怎麼養?這套技術好,既防病又高產
    二、蓮藕田套養埃及鬍子鯰埃及鬍子鯰是熱帶亞熱帶的淡水魚類,原產於非洲尼羅河帶。此魚適應性強,除對水溫有一定要求外,對其他條件無苛求,食性雜,肉質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四)、藕和魚病害的防治在蓮藕田中施以一定量的生石灰,不僅可以防治蓮藕腐敗病和地蛆,而且可以防治埃及鬍子鯰細菌性疾病的發生。防治魚病還應每隔15天左右消毒1次。蓮藕發病要用高效低毒的藥物,並儘量噴施在葉面、葉柄上,以免鬍子鯰農藥中毒造成損失。
  • 中國引進非洲「鬍子魚」,國人卻不願意吃導致泛濫成災,網友:真不敢...
    非洲「鬍子魚」入侵中國,國人卻不願意吃,網友:終於有中國人不吃的了大家也都知道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明,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也就造就了中國成為了一個美食大國,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爬的。中國人都能將其做成美食,而且還能以不同的口味不同的形態呈現出來。
  • 校園景觀湖「鬍子魚」泛濫成災,能吃嗎?
    而且,其中一條「鬍子魚」數量非常龐大,幾乎是上鉤。可以說快「泛濫成災」了……「第一次在這裡釣魚真是讓人大吃一驚。裡面的魚太多了。你可以在岸上看到一大群人……釣魚島朋友「小吳」介紹說,他是這裡的學生,從小就喜歡釣魚。從踏進校園的第一天起,他就「瞄準」了這個小湖。
  • 夏釣這樣釣鬍子鯰,方便簡單吃不完!
    鬍子鯰(一般指大口鯰,非塘鯴)因肉質鮮美、口感爽滑、營養滋補而頗受釣魚人裡面的吃貨所鍾愛。俗話說:鯰魚燉茄子,饞死老爺子。菜市場遠高於其他魚種的價格就能足以證明鯰魚的美味,以及不可多得。蓑笠哥也喜歡吃鯰魚,因為鯰魚不論煎炸蒸煮還是煲湯味道很不錯。只不過近些年野外的鯰魚資源不太多了,不過只要方法得當時機選對還是能有不錯的收穫,尤其是在夏天鯰魚覓食的旺季。
  • 這種魚曾經泛濫成災無人吃,現在漁民已大量養殖,做法告訴大家
    埃及塘鯴屬外來入侵物種埃及塘鯴,有些地方也叫埃及塘角魚、在雲南一些地方叫江鰍。我國原來是沒有這種魚的,1981年的時候從埃及引進。由於埃及塘蝨適應能力強,幾乎什麼環境下都能生存,腐爛的東西也能消化,所以很快就泛濫起來。這種魚生長速度極快,基本上養殖一年就能達到四五斤重。
  • 都是淡水魚,為何唯獨它沒人吃?網友:不敢吃,不敢吃
    都是淡水魚,為何唯獨它沒人吃?網友:不敢吃,不敢吃我們常見的就是淡水魚了,因為中國土地寬廣,不是每一個省都臨近海邊。所以說中國的絕大多數吃魚都是淡水魚了,我們經常吃的也是淡水魚了,你知道淡水魚有幾種嗎?青魚、鰱魚、草魚、鱅魚。
  • 鬍子鯰應該怎麼養呢?鬍子鯰的養殖技術,你學會了嗎?
    鬍子鯰也叫塘鯴,是一種食性很雜的魚類,其肉質十分鮮嫩美味,受到很多消費者喜愛,鬍子鯰的養殖要求並不高,適應能力也很強,所以養殖起來也較為容易,不過養殖時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可以降低鬍子鯰的養殖成本,下面就為大家帶來介紹。
  • 非洲「鬍鬚魚」入侵我國,一年產卵5次一次1萬枚,國人不願意吃
    在貪婪和全球化的影響下,中國向外國引進了很多種魚,但有些後果並不太好。如果要評選一個物種作為中國人最後悔引進的魚類,那麼羅非魚應該榜上有名,因為羅非魚造成的物種入侵問題確實嚴重。我國於1978年引進羅非魚。這個原產於非洲的物種,中國引進了齊氏羅非魚,美麗羅非魚,莫三比克羅非魚等多種羅非魚。因此,中國南部海域幾乎淹沒了許多羅非魚。
  • 能吃糞便為生,曾在南方泛濫成災,一天能吃3千魚卵,卻有人養殖
    說到入侵物種,相信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會喜歡,尤其是一些像小龍蝦、牛蛙、福壽螺、非洲大蝸牛等一些物種,早已被列為全球百大入侵物種之一,並且還「名列前茅」,所以很多國家都禁止引進及養殖這些外來物種,然而時至今日,在國外很多國家,依舊每年會出現幾條小龍蝦、福壽螺或者是牛蛙泛濫成災的消息。
  • 清道夫泛濫成災,為何不引進「剋星」亞河豚?網友:還不是怕中毒
    但外來物種的泛濫,其實更多的時候是人為因素引起的,因為人類養殖,飼養,還有觀賞的緣故,被引進到國內,就比如這個物種就是如此。因為引進而在中國泛濫成災的例子還真不少,小龍蝦,羅非魚,水葫蘆都是這樣的情況,小龍蝦上個世紀30年代引進,在中國泛濫成災數年,而羅非魚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引進,如今泛濫在南方各大的水域,而水葫蘆自1901年引進,成為了雲南美湖難以治理的「頑疾」。